争议千年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乌”,到底是不是乌鸦?
《枫桥夜泊》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直至今日,人们仍旧百读不厌,仿佛千年的钟声穿越时光隧道,余音袅袅,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途经姑苏城外,半夜听闻寒山寺钟声,有感而发。
诗的大意是:月亮已经滑落,乌鸦凄声啼叫,满眼浓霜寒气逼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客船上的游子忧愁难眠。姑苏城外那座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诗人用寥寥数语就把对江南深秋夜景的所见、所闻、所感精确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
诗中有色——秋月、白霜、江枫、渔火;有声——让人心惊的乌啼、远处传来的钟声;
更重要的是诗中有情,原本孤独的秋夜所见之景已经让人感到凄冷,再加上“乌啼”更增添了深夜的孤寂氛围,寒霜满天身已冷,乌啼声声更愁人,裹紧了衣被却温暖不了思乡心啊!
此时,一句“对愁眠”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怀乡、忧国之情。
这首《枫桥夜泊》的名气很大,但是争议之处也很多。
比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对该句的理解和争论有很多。
其一,这里的月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
从下文夜半钟声看,可以理解为夜半钟声传来时,月已经落了,由此可以推测,该诗描写的情景时间应该发生在上弦月的夜晚。
又因为夜半时分月亮已经落了,所以可以推测是农历初八以前,而不是下弦月,江南地区霜降时节多半在农历十月底、十一月初,结合上弦月,可以推断诗人描述的季节不是深秋,而是孟冬。
其次,这里的“乌”,究竟是“乌鸦”还是协助渔夫捕鱼的“鸬鹚”呢?
有人说是“鸬鹚”,依据是下文中有“江枫渔火对愁眠”,因为有“渔火”,就想到了“鸬鹚”,这是缺乏生活经验的人的臆想:
鸬鹚工作时脖子被细绳捆绑,如何发声音?何况鸬鹚的声音像鸭子,怎么可能传播很远呢?
再说,张继是北方人,对鸬鹚并不熟悉,而对乌鸦应该很熟,因此这里的“乌”应该是“乌鸦”,这种鸟夜间活动,在受到惊扰时会发出很大声的啼叫。
近些年来,又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认为这“乌啼”,是一座山,叫乌啼山,在寒山寺附近。
其实,这是不懂诗的人的说法。
他不理解,就算你考证得再严密,就算寒山寺旁边真有乌啼山,那也不是先有山,再有诗,而是先有诗,再有山。
是因为这首诗,开辟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才因此命名。
第三个疑问,关于乌啼,到底是看到乌在啼叫还是听到的?
因为是夜泊,就是在船上过夜,所以月落后,是不可能看到“乌”的,只能听到“啼”声。
其四,关于“霜满天”的解释。
从字面上看,霜满天是不合理的,但是从文学角度看就很好,因为这是诗人的“感觉”而已,是一种情绪。
试想,江南的深秋,夜宿一叶扁舟中,从冰冷的水面发出的这种阴森湿冷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这种阴冷的天气,更加使人难以入眠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短短的一句话中,既有实写“月落乌啼”,又有虚写“霜满天”,既有景色,又有声音,还有感觉,诗人采用的是通感的表现手法,应用到此时的心情,真是妙文了。
古诗中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是常见的表现手法,不应拘泥于严格的科学原理来理解它到底是霜还是冰雾,甚至于把霜满天解释成满天朦胧、晦自如霜,这种考据,就失去了文学的意义。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诗词是艺术作品,不是记事和科技论父,吹毛求疵,叫真实际是不会欣赏诗歌。
所谓的(乌)并不是指的乌鸦,乌是代表一种颜色(黑),所谓的月落乌啼并不是乌鸦的叫声,乌鸦一般不会在夜里叫,月落肯定指的是半夜或者后半夜,所以这时候的指的肯定的是黑夜里的啼声,而黑夜里鸟啼声,大概率是指的是猫头鹰,本人愚见,未必真对,欢迎大家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本人定虚心接受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据考证写于唐天宝十四年,他刚刚中进士,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崩溃,等于刚考上公务员,政府没了。前途黯淡,回乡船经苏州,观深秋暮色有感而发成此诗。表达的是人在低谷时的落寞困顿和愁苦。乌啼就是乌鸦的啼鸣,契合当时的心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乌指漆黑的夜,因为月落了夜晚漆黑伴随着寒冷才有受冻的鸟鸣。
吃太饱,闲得慌!
南方人都知道夜晚的空中时长有鸟叫,这种鸟像白鹤,也有人叫它鹭鸶,夜空中猛然一呜确实很凄凉也很恐怖,有人说是鬼叫。
月落之后什么都是乌漆麻黑的[笑着哭]
霜满天是不合理的??你见过江南七十年代中期之前那种霜降天吗?那真是白茫茫满天世界,不但是草地上一片白茫茫的霜,树叶上也是一片白茫茫霜,肃杀。
都蛋疼,像海子的“姐姐,今晚我在德令哈”,那么多蛋疼的人不关心文学,却非要弄清楚这个“姐姐”到底是谁。。。写文学作品的人,有很多都是自己抒发感情,有些特指的隐晦含义,可能仅仅少数人知道,就像暗语一样。就像夫妻生活的暗语或者暗示,可能到死就这两个人知道一样,外人非要搞清楚那个就是吃饱了撑的
乌应是金乌,所以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的是拂晓,月亮落下去太阳即将升起,天边已经有了如霜一样淡淡的白色;后边“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说夜已过大半,寺庙的晨钟钟声传到了客船。
关于乌啼的问题永远也没有完主要一下几点:是一只还是几只,有多重的乌鸦,叫了三声还是四声,叫声是5秒还是6秒等等[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诗词创作过程里也有虚构成分,不要钻牛角尖!
乌是不是鸟我不知道,但我认为霜满天是诗人睡在船上看见山色与天空一色,所以谓之霜满天!
乌还可能是黑色,还可能是太阳。
月落乌啼对应江枫鱼火,都是名词,故乌啼应是地名。
有山才有诗那是情理之中 怎么是不可能呢 另外月落也可以凭啼声知道是乌鸦 没毛病哦 怎么说是没有月亮就一定不是乌鸦呢
时光机回去看看
乌指的是鸟但又不知它是什么鸟
乌就是乌鸦的,不用争议千年了。
长见识了,现在才知道乌鸦夜里活动,
文人确清闲,咬文又嚼字。无聊之至极,一字争千年。
如文中的白话文解释,这首诗就废了!诗一迪诗画,诗如画!
乌应该是"夜鸹子”,一种吃鱼的水鸟,叫声类似乌鸦,凄凉,低沉,恐怖,有穿透力,民间传闻“鬼叫",夜间出来觅食。
乌指乌鸦,为什么不说鸦啼,用乌啼不合适吧。再说霜满天的半夜,乌鸦叫什么。.
乌是一种鸟没错,月落乌啼霜满天应是指月亮即将落下的时间点。
乌,象声词。指“乌乌”鸣叫的鸟叫声。时辰时间有定,夜半月落的时分。
月落不是所谓的月亮滑落,而是说月光酒落下来
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古人作诗讲究意境为先,连霜满天都无法理解谈个毛线诗,浪费流量罢了
乌指的是啊呜[笑着哭]
为什么不能是金乌咧
那个时期科学这个词还没有在辞典出现。诗句是人落泊是看到辜独无助的感叹。
首先排除的是乌克兰。
乌指云,啼指风声
三足金乌
诗人回家过年,境况如此,月落了,乌鸦叫,满天霜,半夜睡不着。
一半是乌鸦一半是夜晚,意思就是像乌鸦身上黑色羽毛一样的夜晚
有种水鸟夜晚叫声很吓人的
是什么重要吗
较这种真,没意思。
研究这些有意义?能促进什么经济
是乌鸡
是指的乌鸦或黑色羽毛的鸟,因有天然保护色喜在夜间活动,黑色鸟类一般叫声单一低沉,阴寒感重,不被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