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与中原百余年来的争端,后来达成澶渊之盟,争取百年和平

小金的历史 2023-05-16 20:00:30

景德元年(1004年),辽王朝的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军出征,一路势如破竹,俘虏了宋将王先知、王继忠,一路攻入定州,两军对峙,僵持不下。这个消息传回汴京后,满朝文武皆为之震动,宋真宗赵恒甚至生出了南迁之意,以求躲避灾厄的念头。或许有些人要问,为何宋真宗的回应如此之大?只要我们翻阅一下,辽朝和中原之间的纷争,我们就明白了。

后梁贞明二年(916),辽代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后,便一边扩张自己的势力,一边寻觅时机向南方进军中原,可惜未及实现,便去世了。辽太宗耶律德光登基之后,一方面在一统契丹的基础上,一方面寻求南方扩张的契机,其中以赵国公兼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为核心。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李从珂决定废掉石敬瑭,石敬瑭也不甘心,于是请求辽国出兵,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做一国之君。辽太宗欣然应允,亲自出马,辅佐石敬瑭,将后唐灭国,并将燕云十六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作为自己的南方根据地。

天福九年,石敬瑭去世,继任的后金出皇石重贵向辽太宗上书,说孙不是臣子,于是辽太宗又以这件事为藉口,再次南征。后晋开运四年辽兵攻破开封,后金国被灭,辽太宗有心吞并中原,奈何天下大乱,无奈退兵,并在归途中因病去世。

后来,世宗耶律阮成为皇帝,虽曾数次征战中原,却未能成为一代明主,周广顺元年(951年),被下属耶律察割杀死。辽穆宗耶律璟带兵斩杀了耶律察后,登基称帝,但他本人的品行并不端正,朝政依然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只有联合南唐、北汉才能与后周抗衡。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上,征讨辽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相继失守,莫州,瀛州相继失守,后周世宗本欲夺燕云十六州,奈何大病一场,不得不退兵。北宋开宝二年,随着辽穆宗遭亲信刺客刺死,辽景宗耶律贤继位,朝治好转,社会安定。宋太宗赵光义率部讨伐北汉,辽王朝出兵驰援,却被宋军于白马岭大败,刘继元只得向宋朝投降。宋太宗欲一举攻下幽州,却遭辽人于高梁河大败,宋太宗仓皇返回汴京。

宋太宗在永熙三年(986年)再度出征,但仍未成功,遂改守为攻,而辽人继续侵扰边疆。

宋真宗在政权上和军事上都不如他的父亲宋太宗,连宋太宗都没有从辽王朝得到过任何好处,更何况是他自己。参知府王钦若力主移都升州,而同知三公、银台通进封驳的陈尧叟则力主移都益州,但在宋真宗尚未下决心之前,集贤殿大学士寇准便直接斥责了王钦若和陈尧叟,并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往”。此时,辽国的萧挞凛,也是宋军在澶州城外击毙,萧太后和辽圣宗得知此事,伤心欲绝,下令“辍朝五日”。宋真宗来到澶州之后,重振旗鼓,宋军节节败退,萧太后在投降的王继忠的提议下,派兵前往澶州,请求停火,宋真宗也表示愿意停火,而寇准则是被文武百官围攻,不得不同意停火。辽王朝要求将周世宗从关南抢走的瓦桥土地交还给他们,而宋真宗却拒绝了这一要求,哪怕只有一千万金币也行。他不肯,私下里叮嘱了使者阁的侍卫副使,重仪副使,若是数目超出三十万两银子,将会受到致命的惩罚,曹利用只得点头。

曹利用到辽大本营之后,萧太后等人又向他提议把关南的瓦桥据为己有,曹利用拒绝了,并说:“上奏特为,虽有一死。”如果他们不知悔改,任由他们提出要求,那就再也拿不到土地了,战火不停息。”萧太后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最后定下的条款是:第一,宋辽约是“兄长”的国家,辽圣宗年纪小于宋真宗,所以宋真宗被尊称为“兄长”,未来的帝皇也是按照辈分排的。第二条,宋辽两国各退一步,退守白沟河(辽国对关南的瓦桥地区已无所求);从今以后,任何偷渡的强盗,都不能躲藏。两个王朝的边境城市,都保持着正常的秩序,没有建立任何的城隍庙。第三,宋国给辽的‘行军经费’,‘布帛’二十万,都是送到雄州来的。第四,两国在边界设立了专门的食肆,进行了商品的交换。

曹利用立下功劳,符合了寇准的条件,而宋真宗却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对他青睐有加。燕云十六州没有夺回来,但是《澶渊之盟》却为两国争取到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可以说是一次很顺利的交涉。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