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先生,他的字写得很好,可以和张芝,张昶相比肩;他擅长下棋,与山子道、王九真等当时的顶尖棋手不相上下。他每到高位,都要作诗,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陈寿称其为“非凡之人,出类拔萃之人”,这就是曹操,也就是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建安文人,一代枭雄。
传说中的英雄,总会留下一段让人叹为观止的名言,包括曹操,很多关于曹操的名言,都被人们所熟知,而这段名言,就是《说曹操曹操到》,不过,后面的一段,因为对曹操的侮辱,所以没有人愿意说出来,这既是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千里迢迢来救陛下,大显神威。”
到了汉献帝登基的时候,汉朝已经是明灭不定的局面了。董卓一死,手下李傕、郭汜等人,便以董卓之名,纠集大军,直逼长安,欲将皇帝掳走,占为己有。
汉献帝不得已逃走,一路艰辛,惶惶不可终日,饮食更是“粗鄙不堪”,到了安邑时,更是遇到李乐和李傕私通谋逆,幸亏有一位铁骨铮铮的勇士保护,将李乐斩杀,这才能顺利赶路。
到了洛阳,他身边只有十几个人,眼见洛阳城已经被夷为平地,街道空无一人,到处都是杂草,皇宫中只有残垣断壁,就连尚书郎之下的官员,也都纷纷出城去砍柴了。
身为一国之君,能走到这一步,不可谓不落魄。
在这样的情况下,群臣都在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不要说国家,就是他们自己,也未必能护得了皇上的安危。
这时,大将军杨彪进谏:“曹操坐镇山东,兵强马壮,又有一条忠义之路,不妨进朝去,以助朝廷。”汉献帝同意了这个建议,杨彪就派使者到山东去见曹操。
曹操在山东,早就知道皇上要回洛阳了,便召集幕僚,商量对策。他的幕僚们建议,当年晋文公收周天子,让群臣服。
曹操擅长用兵,善于进言,所以他觉得这是一个一统天下的好机会,所以他接受了苟彧的劝告,立刻带着军队,赶往洛阳迎接皇帝,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
如今汉献帝身在洛阳,却是无能为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修复,山东的使者还没有回来,又得到消息,李傕、郭汜等人已经率军攻入了洛阳,若是拼死一战,必然会被击溃!众臣议论纷纷,他只好离开洛阳,去了山东。
一行人出了洛阳城,一路风尘仆仆。茫茫风沙中,一支庞大的军队,正自疾驰而来,烟尘遮天蔽日,锣鼓喧天。
这一刻,汉献帝与皇后都被吓到了,瑟瑟发抖,说不出话来,他们不知道这支大军到底是谁,万一这支大军与李傕郭汜一样,都是叛徒,那该怎么办,前有老虎,后有敌人,自己岂不是要死在这里?
正是上次派往山东的信使!这支队伍,竟然是曹操派来的!曹操带着他的部下,来了!正所谓,说曹操,曹操就到,就是为了拯救汉朝的皇帝。
之后,曹操又击败了李傕、郭汜的起义兵,使汉献帝不用再坐船奔波。但是,曹操这一次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救皇帝,更是为了“一统天下”!他以皇帝之名,号令群臣,完成了“三足鼎立”的壮举,在后来的历史上,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献帝在危急时刻召唤曹操,曹操立刻就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说曹操,曹操到”,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曹操高瞻远瞩,善用人才,所以,汉献帝用“超凡脱俗”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
我们只能感慨曹操的命真大,好几次都能化险为夷。其实并不是这样,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固然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他对人才的渴求,对书籍的渴望,让他日日诵读兵书,夜晚诵读兵书,他所经历过的危险,比想象中要多得多,但却总能化解。
曹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擅长军事,知识渊博,运筹帷幄,堪称一代宗师。不过,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曹操生性多疑、残忍、自大、轻视敌人,所以才会在和吕布的战斗中屡屡落败。
堂堂曹操,竟然在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中吃了大亏,这是对他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再加上他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所以没有人会当着他的面说这样的话。
再者,这番话本身就带着嘲弄的味道,并不适合与人交谈,所以后面那番“当面错过,岂不可笑”的话语,并没有流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