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网友反馈说,现在很多人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我原以来这种搞复杂的做法是为了让一些名称更加清楚,更加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农业农村部就明显是有问题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以前就叫农业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这不好么?非要搞一个农业农村部,难道农村和农业能够分开么?难道还能有农业城市部?本身农业部的成立,说白了我认为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农业,解决老百姓的难题的部门。但是现在看起来,服务的职能当然也有,但是越来越显现出管理的职能,这个不准,那个不许,顺便还成立了农业执法部门。一些服务的职能越来越少,管理上倒是下了真功夫,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再比如说以前的卫生部,按照普通的理解就是为全国老百姓的卫生服务的,包括医疗卫生保健等等。但是现在也改了,改成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交通部也改成了交通运输部,让我非常纳闷的是,难道运输不通过交通的手段么?至于通过什么手段,我实在是不太理解了。再者说本身交通部应该是管路啊,人啊和货物之类的事情,但是现在职能分得又太细了,让很多老百姓都迷糊了。就现在看来,除了修路我们能够看到交通部门的人之外,运政方面的都很少见,多数职能都被交警部门代替了。而道路规划和其他一些内容则被其他相关部门也代替了不少,估计除了路上跑的公路交通的执法车以外,似乎这个部门跟大家的生活关系不大。
更为可笑的是一些部门名字改得让一些系统内部的人都很难认可,比如说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直接叫文化局不就行了,旅游是一种文化,广播电视更是一种文化,为什么要起那么长呢?而且有的部门是合并的,有的又是分开的,整个国家居然连一些部门都不能统一到一起,这点说实话着实让人不能理解。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一个部门没有,名字叫“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我估计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懵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单位?我估计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根本都不知道,其实这个部门的职能主要是管理人民调解,刑满释放相关职能的单位,我实在是搞不清是哪一个大聪明起了这么一个既拗口又让人理解不了的名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单位名称还有很多,有的甚至非常奇葩。大多数都是王婆的裹脚布,那简直是又臭又长,让人听了一头雾水,不知道是干啥的。其实我前面的文章也写过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专家这个行业,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他们的学问,才能显示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等等。就像当年的孔乙己的那句话: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站在孔乙己的角度来看,这是他的知识,也是他的学问,更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我只要知道一个,只要能够认识就行了,多了反而并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再比如我国现代的诸多法律法规,其实也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
有的法律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觉得是,他说不是;你觉得不是,他又觉得是。比如寻衅滋事,这个罪名简直就是一个大口袋,什么行为都可以往里面装。很多老百姓觉得一些行为明明是寻衅滋事,但是某些法律人却辩称并不是;而有的老百姓发两句牢骚,或者是说了几句话,再或者是在微信里说了一些人不爱听的话,就变成寻衅滋事了。再比如正当防卫这个罪名也是如此,我们很多老百姓认为受别人暴力欺负的时候,有权利反而回去,但是却不被认为是正当防卫。而当年一个小伙子跳水救人,却遭到被救者狠咬一口,情急之下推开此人,居然成为了故意杀人(未遂)。很多事情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认知的混乱。
我记得古人有不少名言让很多现代人推崇备至,比如“大道至简”,比如“返璞归真”。道德经中说:“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实都是在说,很多事情就应该回归它原来的样子,最简单明了的往往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和方法。但尽管如此,我们很多现代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非要把一些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表面上看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和地位,实际上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歧义,甚至出现一些可操作的空间。至于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可操作的空间,大家自行理解。如果说是为了让整个社会更好管理,这我们还能够理解,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看,这样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方式,不仅不利于社会管理,还容易滋生很多问题,尤其是容易导致出现大量的社会矛盾。
总而言之,我始终认为,对于很多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由于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的问题,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一些繁琐的程序便捷化,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仅更加亲民,也更加便于群众理解,好记。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把一些事物简单化,才能够真正做到公正透明,减少可操作空间;把一些流程简单化,才能够有效避免贪污腐败,加强社会监督。把一些法律简单化,才能够让老百姓安份守己,才能够让公众对法律心存敬畏。也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真正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之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