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一个中国人,估计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官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诸如描写官场的小说和电视剧非常多。可以说,在目前来看,在中国的官场之中但凡稍微“成功”一点的官员,那都是极其优秀的。而这种优秀当然并不一定是业务水平上的优秀,更不一定是清正廉洁上的优秀,但是至少做人还是相当优秀的。不管是知识水平、智商、情商、态度、思路等,大多都要明显高于常人。你也别不相信,这就是事实,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这些聪明往往都没有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而是用在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当前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之下,这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张图,这也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基层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句话,把简单问题搞复杂化。比如我们看一看上面这张衅,连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做会的题目,但是经过这一番发展与创新之后,没有相当高的学历水平,没有过人的智慧与能力,你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其实答案还是那个答案,一个简单的问题,把他搞复杂化,这其实就是很多单位的工作或者说功能。而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不仅比比皆是,而且大量存在,一度让很多基层干部反感无比,也严重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
我们比如说某个领导下基层调研,原本就应该设置一个课题,然后轻车简从,到了地方搞自己的研究就行了。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先是发一个通知,然后征集调研题目,然后专家论证,筛选出可能性方案,再反馈到基层。然后再发通知,领导要下去调研,并配备专门人员等等。而基层则如临大敌,接待方案,动员通知,选定地点,安排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并进行各种预设方案,应急方案,待到所有的任务都做好之后,才敢让领导下基层调研。可以说,一个调研的问题搞得比娶媳妇都要认真,都要细致。尽管如此,有些领导调研说白了只是走马观花,到基层转上一圈,然后回到招待所,听听汇报,写写材料,再挖空心思创新几个新名词。除此之外,甚至他的调研报告都要交给当地的人去写,最后自己大笔一挥稍微修改一下,临走的时候再发表几句演讲,这就算结束了。
再说各部门下乡指导工作,其实很多工作正常进行就行了,一旦有了问题上级指出,下级改正一下就行了。但是事实上呢?不管是哪个部门,哪怕是一个部门的所有科室,他们都喜欢定其中跑到下面来刷存在感。今天你指导,明天他指导;今天你这样安排,明天他说不行又要改回来,就这样来回折腾。而很多基层政府和单位每天都忙于应付各级的检查的指导,忙得团团转,哪还有时间去搞经济建设,哪还有精力去搞地方发展?其实说白了,很多部门指导来指导去,其实对问题的解决不仅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有可能会帮倒忙,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也乐于下来走过场,至少能够体会到一点“官威”,找到一丝被尊重的感觉。除了指导之外,其实还有大量的推进工作,督促检查,反反复复,让人不胜其烦。
很多部门的信息重复填报,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向下级索要各种图片、资料和总结报告。就当前来看,一个部门一个APP都觉得少了,甚至一个部门几个APP都需要填报。更可气的是,这些APP之间由于分属不同的公司,相互的信息虽然重复,但是却不能共享,只能一次一次的重复填报。就比如基层的矛盾纠纷情报系统,综治,信访、司法,公安,各有一套,内容基本都一样,但是各自的要求都不同,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对于基层而言,哪一个部门都不敢得罪,但是最终受累的就是基层村干部,不得不每天周旋于各个平台之间,报完了这个报那个,有一个报晚上,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对基层而言,其实很多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解决。比如两个家庭之间有矛盾,村干部前去调解一下就行了,最后两家和好如初。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村干部调解可以,但是要有相应的记录,有照片,有回访,还要形成卷宗上报。有的甚至还会被当成典型案例,那就更麻烦了,不仅需要把所有的人拉回来再还原一下事实,还要补齐相关的财料,本来是为老百姓办好事的,结果反而搞得老百姓非常厌烦。再比如一些地方所谓的“关爱重点人员”,要求村干部定时定期走访一些人员,本身这些重点人员有的确有困难,有的是受过刑事处罚,还有的是家庭纠纷。本身矛盾都已经快好了,伤疤也快愈合了,但是上级要求这些村干部要定期走访,其实说白了就是定期“揭伤疤”,能不让这些群众反感么?而且事实上别人真有什么困难,他也解决不了,只能徒增烦恼而已。
再比如现在一些城市管理方面,也非常奇葩。以前电线杆,门前或者墙上有一个小广告,直接撕下扔进垃圾桶就行。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是发现了这样的线索,先要拍照留证,然后找到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或者处罚,然后再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并且清理前和清理后都要拍照,以用来对比。大家看出来没有,本来十秒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结果愣是处理了几天才算结束。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广大基层的干部也都变了,以前基层干部跟群众一块劳动,一块工作,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现在的基层干部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管理者,自己负责发号施令,基本也不亲自动手干工作了,不仅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自己滋生了官僚主义的思想。
过去村干部都是兼职的,待遇也很低,但是治理水平也并不差。而现在的村干部几乎全脱产,不仅村干部脱产,还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等。以前的村里卫生都是自己处理自己家门前的,现在的村里到处可见一帮年龄较大的老人,穿着各种制式的工作服,说是清扫垃圾,其实也没有起多大作用。除了保洁员,网格员和各种聘用人员也不少,但是工作的效率似乎并没有提高一星半点,反而有不少是拿钱不干活,或者是拿钱少干活。因为本身待遇不高,积极性自然也不高,所以很多工作都流于形式。其实在我看来,基层治理本身就是比较具有模糊的,也是即时的,把一些问题简化,快速处理,才是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很多基层干部必须有自主性,得有自由裁量权。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基层乡镇政府也必须精简工作任务,统筹人财物,集中力量办大事,需要有自己的自主权,不能一切都围绕上级的任务目标来转,所以说,有时候所谓的“现代化”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对于基层来说并不一定适用,而一些结合基层实际,更加快速、简单、高效的治理方式也许才是基层治理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