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教科书可能要被改写了!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在共线反铁磁体中观测到了反常霍尔效应 —— 而根据传统理论,这种现象本应只存在于铁磁体中。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效应还源自一种非费米液体状态,彻底打破了人们对量子材料的固有认知。

在物理学中,电子的自旋方向是关键:
铁磁体中,电子自旋方向一致,产生净磁化强度,这也是传统理论认为反常霍尔效应的起源 —— 无需外加磁场,电流通过时会在垂直方向产生电压。反铁磁体中,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净磁化强度为零。因此,学界长期认为这类材料不可能出现反常霍尔效应。
但东京大学的中辻悟(Satoru Nakatsuji)团队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科林・布罗霍尔姆(Collin Broholm)合作,利用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构建了三维结构材料,通过插入磁性离子调控电子行为。实验发现,这种共线反铁磁体在无外加磁场时,竟表现出显著的反常霍尔效应,且信号强度远超以往类似研究。
非费米液体的神秘作用:电子行为颠覆传统模型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效应并非来自传统的费米液体状态,而是源于非费米液体—— 其中电子间相互作用极强,行为完全偏离标准理论预测。研究人员推测,材料中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产生了一种 “虚拟磁场”,即使没有净磁化强度,也能驱动反常霍尔效应。

“这就像是在没有磁铁的地方发现了磁场效应,” 论文共同负责人傅明轩(Mingxuan Fu)解释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自旋、能带拓扑和强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
技术前景:开启反铁磁体应用新时代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基础理论,更为未来技术开辟了新方向:
自旋电子学:反铁磁体因抗干扰性强、开关速度快,被视为下一代存储和计算设备的核心材料。此次发现表明,共线反铁磁体无需磁化即可实现类似铁磁体的效应,可能大幅简化器件设计。量子材料研究:非费米液体状态下的反常霍尔效应,为探索高温超导、量子相变等前沿领域提供了全新视角。目前,团队正通过拉曼光谱等技术进一步验证理论模型,并探索更多具有类似特性的反铁磁材料。中辻悟表示:“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正在重新定义磁学研究的边界。”
参考资料:DOI: 10.1038/s41467-025-58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