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志愿军开着一辆运粮车误闯敌营,却用一车粮食俘虏25名美军

文史吏 2022-08-22 17:44:04

1951年11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志愿军战士开着一辆装满高粱米的车回营地,正当他将运粮车开进营地大门时,突然发现不对劲,“坏了,误闯敌营了!”

更糟糕的是,背后还有一辆敌军卡车正朝着他开过来,千钧一发之际,战士凭借智谋成功逃出敌营,用一车高粱米俘虏了一车美国大兵回营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战争开始后,我军志愿军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但“人是铁,饭是钢”,即便战士们意志力再坚强,也扛不住饥饿。

随着战线拉长,战士们在前线急缺粮食,为了保障前线战士们的温饱,1951年11月的一个晚上,上级安排一个叫宋惠国的战士和另一位志愿军战士,奉命将一辆装满高粱米的运粮车开到前线营地,为在前线打仗的志愿军战士们提供粮食补给。

当时在战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白天是美国佬的,夜里是志愿军的”,因为美军拥有着强大的制空权,他们经常在白天开着飞机到处狂轰滥炸,如果白天出发运粮,势必会遭到美军的袭击。

但在晚上,美军的飞机只能龟缩在机场,不敢出来嚣张,没有了美军的轰炸威胁,我军就可以在夜色的掩护下成功将粮食运到前线。

但是,就在运粮车出发的那天晚上,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虽然没有美军的威胁,但恶劣的天气为这次运粮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因素。

随着雪越下越大,在微弱的车灯照明下,宋惠国他们只能在冰天雪地里缓慢地前行着,眼看即将到达营地了,谁知意外就发生了!

当宋惠国他们来到一个岔路口时,不知是谁动了路边的指示牌,在错误的指示牌的指引下,宋惠国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往另一个方向开去。

当他们看到前方的一片灯火通明时,旁边的战友说道:“如果是我们的营地,晚上应该不会这样大张旗鼓的开灯吧!”

“不好,我们怕是闯进敌营了!”宋惠国突然意识到不对劲,这简直就是狼入虎口啊!幸好因为天气恶劣,敌军营地外并没有岗哨,敌人暂时没有发现误闯的他们。

强忍着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宋惠国对身边的战友做了一个嘘声的示意,随后他发动汽车,将车缓缓地往后退,想要找个掉头的地方,赶紧离开这里。

但是,老天爷似乎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在后退的过程中,右车轮一下子陷入了沟渠中,宋惠国不得不尝试加大油门,试图从沟渠里面开出去,但是雪天地本就容易打滑,不论怎么操作,车子都出不去。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子却死死地卡在沟渠里面出不来,宋惠国和战友都急得不得了!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更大的危机迎面而来!一辆敌军的卡车向他们开过来,毫无疑问,那是真正的美军!

只见那辆车停了下来,从车里走下来一个美军,他正朝着宋惠国他们的车走来,随着敌人越来越近,宋惠国和战友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手中紧握着武器,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

正当他们做好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准备时,却听到美军跟他们打招呼,似乎并没有敌意。

原来,因为夜晚视线不好,美军以为他们只是南韩的友军,再者这是他们的营地,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志愿军会到这里来,所以他们毫无戒备地前来跟宋惠国他们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宋惠国将计就计,下车假装指着车轮子,表明是车子出故障了,趁着美军查看的空挡,宋惠国直接将其敲晕,紧接着又从另一面绕出去,来到敌军卡车驾驶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到了另一个美军。

做完这些后,宋惠国和战友当即准备查看下车厢的情况,当看到车厢内的情况后,他俩吓了一跳,满满一车子的美国大兵,好在那些士兵都睡着了,没有被外面的情况所惊醒。

“运粮车陷在沟渠出不来,我们直接将这辆车开回去,如何?”宋惠国对战友说道,战友当即表示同意。于是,二人利索地跳上驾驶室,开着这辆装满了美军的卡车返回。

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宋惠国成功地将车开回了营地,一到营地门口,宋惠国就跳下去小声地对哨兵说道:“快叫人,准备抓俘虏!”

说罢,还指了指后面那辆美式卡车,就这样,还在睡梦中的25名美国大兵,莫名其妙地当了俘虏。

宋惠国抓回美国俘虏的事迹很快在部队传开,但宋惠国却因为丢了粮食心里过意不去,他带着愧疚的心情,向首长承认错误,检讨自己没有完成任务。

不过,在组织的慎重决定下,认为宋惠国有勇有谋,面对危机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不费一枪一弹就俘虏了,立下大功,最终决定授予他二等功。

有人说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了25个浪费粮食的美国人,做了笔赔本买卖,其实也未必!因为俘虏了这些敌人,在一定程度上在可以减少我军在战场上的伤亡。

再者那些美国士兵在睡梦中就被我军俘虏,这件事不仅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还成为美军的一个耻辱,对那些美军士兵的心理估计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这也算是以一种心理战术了……

宋惠国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宋惠国也成为享誉全军的传奇人物!

后来,这个传奇故事还被编写成了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广为流传。

0 阅读:123

文史吏

简介:文史酷爱者一枚,带你了解更多古今历史文化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