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牺牲,母亲悲痛欲绝,17年后收到一军区司令来信:请娘来北京

堇静水流年深 2025-03-20 11:38:27

1932年的某一天,一封翻越大别山送来的信,让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镇徐家河村的石顺香大婶伤心得几乎哭瞎了眼。从那以后,她每天都会早早站在村口,朝着大别山南边的古峰岭方向看,这一看就是一整天。路过的乡亲们瞧见她这样子,都纷纷摇头叹息,却不知该怎么开口安慰。毕竟,她家除了她,全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时候,说啥都显得苍白无力。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位可怜但又很了不起的老太太,只能给她盛了一碗饭,帮她瞅瞅附近有没有返乡团的人。不过,在苦熬了17年没盼头的日子后,就在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年,一封好不容易又翻过大别山的信,给老妇人带来了希望。这封信出自一位曾在军区担任过司令员的北京青年之手,他在信中说,自己就是那位老妇人17年前失去的儿子徐深吉,希望她能来北京一家人团聚。

1932年,大别山南边的古峰岭,因为连天的炮火声,一下子好像就迈进了深秋的门槛。打了一整天加一宿的仗后,它变得苍老了许多,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生气了。这一天,好久不见的阳光从树叶缝隙里照到了古峰岭上,可这里却没了生气,遍地都是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的尸体。

这些活下来的红军战士走在这片大地上,给牺牲的兄弟整整容,拼尽全力寻找其他还活着的同志。就在这时,谁都没发现,一缕阳光悄悄照到了一只微微颤动的手上,很快就又平静了下来。可没想到,就因为这次错过,大别山的一位母亲足足在痛苦中煎熬了17年。1926年,大别山里有个放牛的孩子,跟平常一样,牵着牛出门去了,可没走多远呢,就碰上了一场说来就来的“大雨大风”。但是,这场雨对他没造成一点影响,反而让他看到了离开大山的曙光,看到了怎样在战争不断的中国,击退那些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这场大雨,就像是共产党引领的农民运动掀起的那场“暴风雨”。

这一年,16岁的徐深吉在深入了解共产主义后,跟着老爸徐必名一起加入了黄安县的农民自卫队,从一个放牛的孩子成长为了一名革命战士。在“狂风暴雨”的不断冲击中,徐深吉跟着勇士们一起打击地主、对抗土豪,还参加了黄麻起义。可惜啊,蒋介石派了大批军队来镇压,没多久,黄安的革命热情就被狠狠扑灭了。革命没成功,但他没泄气。他明白,要让革命一直烧下去,就得离开老家,去找更多的革命力量,让它变得更强大。所以在1930年,他离开了家人,跑到鄂豫皖边界地区加入了红军队伍。

出发前一晚,石顺香望着她那从小就沉稳、凡事都有条不紊的儿子,虽然心里万般不舍,但也没阻拦他去当兵的念头。她把满心的忧虑都缝进了衣服里,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希望这些针脚能在战场上代替她守护儿子。跟其他人没啥两样,徐深吉一进军营,就被分配到了红1军警卫营的交通队,干起了传令兵的活儿,得从最基本的干起。没多久,他就因为在战场上既勇敢又聪明的表现,在1932年2月被提拔为红25军73师217团的第三营营长。他刚升职没多久,也就一个月左右,就碰上了新的工作任务挑战。这年3月,为了打破国民党企图在苏家埠周围布下重兵,从六安一直到淠河东岸,再经过苏家埠到霍山,以此来挡住我军向东发展的阴谋,红四方面军发动了苏家埠战役,这标志着他们向皖西地区大规模进攻的开始。

这次打仗的计划,因为敌人比我们人多势众,直接硬打肯定会伤亡很大,所以整个计划都是围绕着在外围牵制和打击敌人的增援部队来进行的。徐深吉带领的营队担当起了打头阵的角色,之后每当要和主力部队一起对抗敌人时,他总是第一个拿起驳壳枪,冲在队伍最前头,给大家打气加油。打了48天仗后,靠着像徐深吉这样的许多革命英雄的不懈奋斗,我军赢得了苏家埠战役。接着,我们又趁着胜利的气势,攻下了淠河以东的地方,让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地盘更大了。

但紧接着,他和红四方面军就陷入了危机之中。苏家埠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紧接着发动了潢光战役,他们一路攻打过去,拿回了商城西边、潢川和光山南边的大片地盘,革命根据地又一次得到了扩大。红四方面军起初是在1931年,由湖北黄安挑选出来的5000多名鄂豫皖苏区的精锐战士组建而成的部队。尽管那里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但因为人数太少,蒋介石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儿,他 still 把“剿匪”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了中央苏区。

可没想到,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靠着这两次大战的胜利,到1932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的面积就超过了4万平方公里,里面包括了26个县级的革命政府,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的人数也涨到了4万5千多人。它现在是我们党在全国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仅次于中央苏区。它的壮大让在国内饱受外国侵略者欺凌、却一门心思“剿匪”的蒋介石大为恼火,他万万没想到,在如此严密的白色恐怖之下,我党竟然还能建立起这么大的一片根据地。所以,在1932年7月,他自称“剿匪总司令”,然后从攻打中央苏区的军队里,挑选出很多自己的心腹部队,凑成了30多万大军,用三省包围的办法朝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大围攻。

鄂豫皖根据地的安宁日子到头了,敌人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的徐深吉他们也开始坚守阵地,跟敌人干上了。这时候,徐深吉已经当上了红25军73师217团的副团长,他负责带兵对抗七里坪的敌人。去七里坪的路上会经过我老家的徐家河村,这场战斗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啥遗憾,路过村子的时候,他回家探望了一下亲人。刚踏进村子那会儿,徐深吉瞧见村民们想说又停的样子,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的,他感觉家里可能出事了。

他慌忙跑回家,一看两年没见的老妈好像老了几十岁,老爸和弟弟妹妹又好久没露面,心里就明白,自己之前的预感没错了。就在他当兵的这两年时间里,他的父亲、弟弟和妹妹在搞革命时,不幸被敌人狠心地杀害了。当看到几位亲人的遗体摆在自己眼前时,石顺香心里真想跟着他们一起走了算了。一想到大儿子还在外面当兵,她不忍心撇下他不管,所以只能自己默默忍受着心里的难过,每天心神不宁地过着,盼着徐深吉能早点回来。

这时候,这位了不起的妈妈看到儿子回来了,心里头虽然还是很疼,但知道儿子只是回家短暂歇歇脚,马上就要跟着大部队再回战场。她生怕儿子在战场上分心,有个什么闪失。她笑着对儿子说,爸爸他们是为了革命走的,走得值。时间过得飞快,锅里的饭都还没热乎起来,母子俩就又要分开了。打从徐深吉走后,石顺香每天都跑到亲人的坟头,跟他们念叨,求他们保佑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哥哥,能够平平安安地回来。

可是,坏运气又一次找上了她,没过多久,她就收到了组织寄来的信,信上说徐深吉同志在古峰岭战役里英勇牺牲了。

1932年,在古峰岭那一晚上的战斗中,好多红军战士牺牲了。其实,这场仗本来是可以赢得非常漂亮的,可惜啊,都因为红军的最高头头张国焘小看了敌人。尽管蒋介石集合了三十多万兵力来围攻鄂豫皖的革命根据地,但他之前已经三次试图消灭我军,可每次都因为我军依靠情报灵活制定的反围攻策略而失败了。

这次收到蒋介石准备围剿的消息后,上头决定让张国焘带着红四方面军赶紧做准备。跟以前的围剿对策一样,还是打算用诱敌深入的法子来防守。不过,打了几次胜仗后,张国焘就变得骄傲自大了。就算敌人快要打过来了,他还琢磨着一下子攻下武汉,非要硬碰硬地主动出击,结果让我军吃了大亏。许多像徐深吉这样的革命勇士,在匆忙且毫无防备地面对敌人时,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徐深吉真是命大,炸弹把他炸飞后,他居然没伤到重要部位。虽然他当时休克了,没赶上同伴们的第一次救援,但幸运的是,在大家进行第二次战场清理时,搜救者听到了他慢慢恢复的心跳声,发现了他。他醒来后,从同伴口中了解到,组织误以为他已经不在了,所以就给他家里发了通知信。

徐深吉心里浮现出母亲那张满是岁月痕迹的脸,立马想写封信报个平安。可是,写着写着他突然停下了笔。虽然这次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下次上战场能不能活着回来谁知道呢,所以这次干脆就将这错误延续下去,免得母亲再为我伤心第二次。他清楚,自己离世会让母亲痛不欲生,但他不敢冒险去搏一个没有希望的明天,怕母亲再也承受不住更多的伤痛。他深信,母亲定能坚强地熬过又一次亲人离去的悲痛,而且村里的乡亲们也会帮他照顾母亲。那天,石顺香得知徐深吉去世的消息,一下子瘫坐在地。她环顾四周,屋子里还是老样子,一切摆设都没变。

屋里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她心里最后那点活着的念想也没了,连着好几天都赖在床上不起来,不吃东西也不喝水,想要饿死自己。村里的农民朋友们,你们得好好活下去,替家里人等到革命胜利的那天,亲眼看看那些害了你们亲人的坏蛋受到惩罚。要打起精神来,别让逝去的亲人在天上还担心你,经过他们的劝说,你才慢慢有了精神,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这时候,村里的回乡团靠着国民党越来越猖狂的势头,对那些革命英雄的家眷下手。好在有村民们帮忙掩护,石顺香才能一次次逃过敌人的追捕。从那以后,每到清明节,还有家里团聚的高兴时刻,石顺香都是陪着亲人的墓碑一起过的。她每天都会跑到村口,朝着古峰岭那边远远地看着,感觉就像只要这么一直等,儿子迟早会回来,和她一起吃上那顿一直留着的饭菜。

古峰岭不会永远停留在那个深秋的时光里,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对抗“围剿”的战斗中,由于张国焘采取了错误的应对策略,导致他们在1932年10月不得不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川陕地区转移。

不过,就像毛主席讲的,革命是咱们全中国人的事儿,党一开始就是为了咱们老百姓打拼的。听说红四方面军要走,鄂豫皖一带的乡亲们纷纷拿出自家最好的粮食,给这些战士们饯行,心里真是舍不得他们啊。老百姓真心支持的军队,最后肯定会赢得胜利。1934年,红四方面军和徐深吉一起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大考验,都变得更加坚强。到了1937年,我们党终于结束了蒋介石挑起的、长达十年的内战,中国开始全面投入抗日战争。

1937年11月,日本鬼子急着想往中国里面打,占领全国,所以他们盯上了同蒲铁路。这条铁路从山西中部南边一直通到北边,还是山西和陕西两省之间的重要交通线。从11月26日起,日军开始陆续派来最厉害的部队,开着坦克等很多大型机械武器,向太谷县的范村镇发起攻击,打算一下子占领同蒲铁路。这时候,129师771团的团长徐深吉正带着部队守在范村镇,他看到敌人来得很猛,就一整夜都在研究镇上的地图,想着怎么打败敌人。他也清楚,这次最难对付的不是日本鬼子,而是他们那些厉害的武器装备。有了之前的打仗经历,他拿定主意,还是用我们党最拿手的游击战。

但他对细节做了些改动,一排负责在前面吸引敌人进入战场,而二排和三排则被分成3到5人的小队,各自隐蔽起来,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打击敌人。在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斗中,日军那些原本让他们自豪的武器,反倒拖了他们后腿,他们不断被我军突如其来的袭击所消灭。徐深吉他们成功地守住了太谷县范村镇附近的那段同蒲铁路,让日军的打算落空,没能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这一仗,让全国的抗日队伍都备受鼓舞。他琢磨出来的打法,刘伯承给起了个名叫“麻雀战”,并且在全军推广开来。这下子,我们党的游击战术又多了个新花样,对打败日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徐深吉一直不停地向日军开枪射击,同时也劝降过在解放战争中走错路的国民党士兵。他的官职从团长一路往上升,到了解放战争时,他还兼任了冀南军区的司令员。

革命这条路他走得没有遗憾,但每当夜深人静做梦时,他都会想起老妈。所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赶紧让警卫员带着亲笔信回老家,把母亲接来团聚。经历了整整17年的漫长黑夜,石顺香总觉得这一切都像是在做梦。直到跟着警卫员走下火车,亲眼瞧见了在火车站盼着的徐深吉,她才确信自己的儿子真的还活着。和妈妈团聚后,他便开始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到了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副司令员。为了壮大咱们国家的空军,他凡事都自己动手,在三年困难时期,遇到苏联反悔,他到处奔波找技术人才,还向海外的华人专家发出邀请。最后,我们成功研制出了空军迫切需要的航空燃油,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让我军不再长期依赖进口航空油料。

转眼间徐母就走了,徐深吉在新中国建设中越来越出彩。他不仅为壮大我国空军力量出了大力,到了晚年还写起了回忆录,给后人敲响警钟,提醒他们别忘了烈士们的牺牲,要牢记党的教导。2000年8月8日,徐深吉在北京安静地离开了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牢记着党的宗旨,特意嘱咐家人,不要为他举办追悼会,希望国家能把省下的钱用到建设上。他还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给医学研究用,有用的器官也要给需要的人。这位了不起的革命者一辈子都在为老百姓操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