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路过一小县城,突然高声疾呼:怎么满大街都是王侯将相?

堇静水流年深 2025-03-20 11:28:26

这是在小县城里,老一辈居民们经常讲给年轻人听的一件奇怪事情。听说,有个特别会算命的高手,有次碰巧路过这个县城,在走到城门口的时候,他居然不管周围人怎么看,直接就在大街上跪了下来,还大声喊着:怎么这条街上到处都是贵人?

这个地方就是沛县,大家常叫它“沛”,它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的西北边,江苏和山东两省的交界处。这里环境很好,地理位置也很不错,东边靠着微山湖,西边挨着丰县,南边对着铜山,北边连着山东鱼台。沛县资源特别多,根据《沛县简志》里写的,要说水土,沛县离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只有5公里远,县里河流密布,被称为千里沃土、绿色天堂,所以农林牧渔业都很发达,是我国古代存粮的重要地方;要说矿产,沛县也不比山西差,煤矿又多又好,层厚量大,分布得又广又稳,是我国现在重要的产煤地之一。

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说沛县是个“福地”真的一点儿也不夸张。不过,更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人文风情。看看沛县的历史,到处都是杰出人物,真是个英雄豪杰聚集的地方。沛县这块宝地人才辈出,大家都说它是“大汉的摇篮”,“古代出龙凤,千秋帝王乡”这句话就是讲沛县的,因为这儿正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

这个地方不光有帝王之星降临,也经常受到文曲星和武曲星的特别眷顾。根据历史书记载,从秦朝末年到西汉初年,沛县这个地方就出了好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像主管文书的萧何、管监狱的曹参、管车马的夏侯婴、有名的将军周亚夫,还有大将军樊哙等等,这些都是沛县人。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那时候,这个地方又变成了发生历史故事的地方,吕布曾经在这里,在一百步开外的地方“辕门射箭”,阻止了袁术和刘备的战争。

这里到底有啥特别的地方,能让这么多优秀人才出现并聚集到这里呢?下面咱们通过讲讲刘邦这一辈子的事儿,来看看为啥沛县能出这么多厉害人物。刘邦,小名叫季,老家在沛县丰邑中阳里,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丰县。他是我国古代很厉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汉王朝的第一个皇帝。

刘邦的家境并不显赫,他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虽说他的爷爷以前当过魏国的丰公,也就是丰邑的小官,但战国末年天下大乱,社会不安定,各行各业都衰落了,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这样一来,刘家也逐渐衰败了,到了刘邦这一代,就只是个自己种地的农民了。刘邦不是家里的老大,而是老三,上面有哥哥,下面有弟弟妹妹。他从小就没怎么干过农活,过得比较悠闲。但奇怪的是,年轻时候的刘邦,并没有显得特别出众。老百姓常说,以后能当上大君王,管着成千上万人的那种,从小时候就能看出点苗头来。要么特别有本事,要么性格特别出众,再不济也得有副不一般的长相。

刘邦小时候长相平平,甚至有些不起眼,但他有些特别的地方,让人觉得他不一般。太史公在《史记》的第八卷《高祖本纪》里写道:“刘邦这个人,高鼻梁,长相威严像龙一样,留着漂亮的胡子,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刘邦长得挺帅气,鼻梁又高又直,眉骨很突出,鬓角和胡子也长得好看,而且他的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尽管刘邦生来有些与众不同,但他小时候在能力和性格上都很普通,甚至还有点不如人。

刘邦小时候调皮捣蛋,家里忙农活时,没人管他,他就闲得慌,不干正事。于是,他交上了一群同样爱玩不务正业的朋友,整天跟那些五花八门的人到处瞎晃悠。《汉书》里头老老实实讲了刘邦以前干的事儿:刘邦老跟他的兄弟们跑到嫂子家白吃白喝,去得又勤又多,搞得他嫂子特别头疼。所以后来,每到快吃饭的时候,嫂子就拿勺子、汤匙啥的在锅碗瓢盆上刮得“噌噌”响,假装家里已经没粮食好几天了,好让刘邦他们别再来蹭饭了。另外,刘邦以前特别喜欢喝酒,经常跑到酒馆里享受美酒,还养成了贪杯的习惯。他常常在酒馆里待到很晚,有时甚至整夜不回家,总是要喝到兴高采烈、心满意足后,才肯回去睡觉。

就是这么一个小时候挺普通,甚至可以说行为不太好的人,后来竟然变得和项羽一样有名,能和他较量,最后还逼得西楚霸王在乌江自杀,成了汉朝皇帝。这事儿得从刘邦和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卢绾讲起,卢绾的“绾”读音和“碗”一样。根据《史记》里的《卢绾列传》所说,卢家和刘家不但是老乡,而且关系铁得很,两家人经常走动,感情特别好。公元前256年,真是巧得很,刘邦和卢绾在同一天出生了。县里的人们拿着羊和酒来祝贺刘家和卢家,卢绾的爸爸乐坏了,当场就约定,以后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学习。

刘邦和卢绾同岁又是邻居,他们关系很好,互相尊重喜欢。两人一起看书写字,一起学习成长。没错,刘邦虽然来自普通老百姓家庭,没人管着他,自由散漫,想干啥就干啥,但他可不是没文化的人,也上过学,还学得不错呢。这些学问都成了他以后当上皇帝的重要思想根基。他不肯跟着老爸去田里干活,是因为他读书多了,见多识广,思想境界比村里其他人高多了。他心思深沉,有大抱负,根本看不上这些简单的农活。

《史记》里的《高祖本纪》讲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刘邦打下天下,当上西汉皇帝后,就大摆宴席庆祝。在宴会上,他端起酒杯给老爸刘太公刘煓敬酒,笑着说:“爸,您以前老说我游手好闲,管不好家里的事儿,比不上大哥刘仲。现在您看,我这功业跟大哥比起来咋样?”这话一说出来,大殿里的文武百官都齐声喊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开心地大笑起来,觉得十分快活。刘邦爱瞎逛、不受拘束的性格,换个角度看,也是他的优点和长处。

他能结交到众多朋友,全靠刘邦识人用人有一套,他性格豪爽、心地善良,还特别关心照顾别人。因为刘邦懂得欣赏各种人才,所以他受到不同人的喜爱,不管是像屠户这样的普通人,还是那些高雅的名士,都愿意和他交朋友。而且,他还是个热心肠,性格开朗大方,不计较小事,心思深,肚量大。因为这些好处,刘邦的朋友到处都是,各行各业、各种年纪、不同文化的人都对刘邦竖起大拇指,真心和他交朋友。

刘邦因为结交了很多朋友,所以了解世间百态和民众心声,知道顺应民心很重要。这为他以后在沛县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老话说得好,要想成功,得碰上好时机、好环境和人心齐。就像刘邦能建国,靠的是沛县这块宝地,这就是地利;而说到人心齐,关键还得看沛县的灵魂人物——刘邦。上面说的这些特点,让刘邦特别有魅力和胆识,这种魅力和胆识特别能吸引人才,结果就是让沛县成了一个英才聚集的好地方。

不光是士兵将领听他的,就连算命先生和智囊团也都跟随他,可以说是既有文治又有武略,品德和才艺都很出众。在沛县以及周围的地方,刘邦的大名无人不知,同时他也特别看重那里的能人志士。这样一来二去,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地方团体。萧何和曹参在沛县负责文书工作,周亚夫与樊哙则在沛县负责武艺方面。只要有特长的人,都能在沛县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他们的本事,展现自我价值,干出一番事业。因此,沛县经常出现王侯,将相也不断涌现,真是个英才辈出、灵气十足的好地方。

秦朝一统天下后,这时候刘邦已经长大成人,他通过当官的考试,当上了个小官,就是泗水亭长。在送一批服劳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刘邦亲眼看到了秦始皇那浩浩荡荡、非常气派的出行队伍,他不由得感叹:“哎呀,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这件事给了刘邦非常大的震动,让他心里燃起了要取代秦始皇,自己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而且这股劲头越来越猛,挡都挡不住。

陈胜吴广闹起义后,刘邦觉得机会来了,是时候行动了。他就号召沛县的老百姓一起动手,把沛县令给杀了。在萧何、曹参的大力推荐和大家的一致拥护下,刘邦按照楚国的老规矩,自称“沛公”,当上了沛县的领头人。他搭台子、竖大旗,还派人到处宣扬,结果一下子就有好几千勇士来投奔他,起义的队伍很快就壮大了起来。经过一番波折,刘邦和项梁等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商量怎么一起反抗秦朝。大家商量好,谁先打进关中,谁就是关中王。最后,诸侯们让宋义当北上的主将,而让刘邦去西边攻打秦朝。大家原本都不看好西征,但刘邦却出人意料地厉害,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一次次打败秦军。到了秦二世三年的十月,也就是公元前207年,他比其他诸侯都早,率先带兵到了灞上。

秦王子婴坐着朴素的车子,骑着白色的马,脖子上挂着丝带,双手紧紧捧着代表秦朝权力的玉玺和符节,站在轵道路边向刘邦低头认输,这样一来,秦朝就算是结束了。刘邦就这样自称起了“关中王”,废掉了秦朝那些严苛的法律,只和老百姓定了三条简单的规矩,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和支持。等项羽把秦朝的主力章邯军队打败,强势进入关中后,他摆了场有名的“鸿门宴”,请刘邦去参加。这次表面上说是来给刘邦庆祝打败秦朝,实际上是想趁机拿掉刘邦的脑袋,好去掉这个将来的威胁。

在宴会上,刘邦遇到了不少麻烦,但他很镇定,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宴会,瞅准机会回到了军营,用他的聪明才智躲过了危险。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和刘邦就为了争抢天下一直打来打去,楚汉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汉军在打仗时占了上风,两军在垓下展开了最后的对决,项羽打不过汉军,晚上带着八百勇士冲出重围跑到乌江边,打算过河逃跑。项羽谢绝了亭长要载他过江的好心,说没脸回去见江东的乡亲们。于是,他带着最后的二十八名骑兵和汉军拼死战斗,亲手杀了好几百汉军,但自己也被十多个敌军刺伤了。

等旁边的骑兵全部被打败后,项羽在乌江自杀身亡,这位霸王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刘邦听到项羽死了的消息,立马带兵往北打过去,轻轻松松就把剩下的诸侯王都给收拾了。

刘邦之所以能稳扎稳打最终当上皇帝,全靠当初沛县那帮兄弟们的鼎力相助。说起文官,像卢绾、萧何、曹参这些沛县的老乡,一直都是刘邦团队里的顶梁柱,刘邦对他们一直都很看重,从没慢待过。拿萧何来说,他在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就好多次给刘邦出好主意,帮他把事情办成。等到刘邦建立了西汉,萧何更是被封为了相国,负责管理军事和政治上的大事。

而且,刘邦非常信任萧何,让他来“制定法律”,也就是建立汉朝的法律制度,好更稳固地帮助刘邦治理国家。说到武将,像樊哙、周亚夫、夏侯婴这些人都是沛县出来的,跟着刘邦打了好多年的仗,早就成了沙场老将,刘邦对他们带兵打仗的能力特别放心。拿樊哙来说吧,“英雄豪杰常出身平凡”讲的就是这位以前杀猪的普通人樊哙,他有着那种如勇士般的豪爽仗义和魁梧健硕的体格,很多次都帮刘邦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最有名的一次事件是在鸿门宴上,那时候情况非常紧急,刘邦眼看就要没命了,张良赶紧告诉樊哙,樊哙拿着武器打退士兵,冲进项羽的大营,保护刘邦。樊哙对刘邦忠心耿耿,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正好证明了刘邦有着非凡的人格吸引力。沛县这地方,人才确实不少,但好马也得有伯乐来发现。刘邦特别会看人用人,让沛县的这些人才都发光发热,他自己呢,就像被群星环绕的明月,以皇帝的身份,照亮了整个中国大地。

刘邦个人本事不算顶尖,管国家比不上萧何,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出谋划策又不及张良,但他有本事把这些能人异士都拢在身边,让他们为自己效力。这正是成为一个好领导、一代开国皇帝该有的能耐。在刘邦的带领下,沛县的一群人先打倒了秦朝,又把项羽打败了,最后建起了西汉王朝,这个王朝存在了200多年,他们的功绩永远流传。刘邦自己当上了皇帝,其他人也都成了手握大权的高官、王爷和大将,这样一来,沛县就出名了,被人们叫做“帝王之乡”和“王侯之地”。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