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够想到,一种叫做苍耳的平凡植物,竟然能够与深宫大院中的太监扯上关系。
根据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所称,苍耳几乎是每个太监日常工作时必备的东西,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太监群体中所总结出的经验。
中国太监几乎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曾经的太监可以权倾朝野,可以颠覆一个王朝。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虽然群体高达3千人,但却安安实实的当起了奴才。
即便是李莲英也不过是慈禧身边的一条忠犬,他们看似风光,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群可怜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太监,通过他的口述,人们才真实地了解了那个群体的特殊生活。
太监和苍耳的关系,也正是由他口述而来。

1902年由于中国刚刚经历过八国联军,国家一度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此时一个孩子出生在天津静海县的一个小乡村,这个孩子就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他名叫孙耀庭。
这个时候的他和太监扯不上一毛钱关系,他之所以成了太监,竟然还是吃了文化的亏。

幼年时候的,他曾经读过私塾,受到腐儒文学摧残的老师们自然向往起了皇帝的生活。
他也正是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宫中有一种叫做太监的职位,而且每个月都有钱能拿。
更重要的是这个岗位,不受年龄职业和能力的限制,入行门槛相对较低。

尤其是见到了小德张回乡探亲时候的气派,让孙耀庭一家眼睛都直了。
当时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步入艰难,时间已经来到1912年,正是糟糕的生活,逼得这个家庭贡献出了一个太监孩子。
这个家当时穷到什么地步了?
据称给孙耀庭净身的时候,都没钱请大夫,还是孙父拿起剃须刀亲自操刀,没有任何的止血消炎。

据称当时情急之下,孙耀庭的大伯直接装了一把草木灰,血虽然止住了,但是下面的剧痛,后续的发炎发热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或许是因为身体比较健康,孙耀庭竟然硬生生的挺过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刚刚身体健康他就一瘸一拐的向着北京进发,却不曾想找到他净身之前的一个月,武昌起义就爆发了。
这起义的结局大家众所周知,大清没了。

这反差巨大的情节,直接让他在十里八乡都出了名,也成了一场闹剧。
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打长工,勉强维持生活。
大清虽然没了,但是吃过了铁杆庄稼的八旗贵胄们还过着荣耀的生活,结果就是生活奢靡之风更盛,宦官群体竟然不够用了。
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孙耀庭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但依旧还是进入了涛贝勒府侍奉亲王。
随后他被赐名顺寿,这似乎暗示了他日后逆来顺受的结局。

经过涛贝勒府上下的调校,孙耀庭已经掌握了作为太监的基本知识,他最终被引荐到了紫禁城。
此时的他真正的成为了曾经想成为的人。
引荐他的任德祥可是当时宫中的大太监,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宫里面生活下来,孙耀庭可是端茶倒水无所不用其极。

或许是因为生而机敏,又或许是为人勤快,孙耀庭的名字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在了端康皇太妃的耳朵里。
当时的皇太妃要排戏,孙耀庭先是进了戏班子,凭借多年练就的人情世故,最终花费了多年积蓄换取进入司房的机会。
这里有了可以见到皇上和妃子的机会,最终孙耀庭如愿以偿的留在了皇后婉容的身边。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孙耀庭,几乎将全部身家都换取了晋升机会,正因多年以来练就的人情练达,他在皇后婉容的身边过得还算舒坦。
白天的时候皇后需要洗手,孙耀庭就跪下来端着盆,用合适的高度和角度伺候皇后。
由于不是男儿之身,太监的力气又普遍比宫女要大,于是乎孙耀庭还得伺候皇后的洗澡,其中的规矩更加多了。
不过孙耀庭总归是熬了出来。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要求虽然十分苛刻,但是还是能够通过练习所完成,真正让他感到难办的则是生理上带来的困难。
日常太监们的工作,并不是日出而作一落而息,而是需要轮番的成天成宿地伺候主子。
尤其是夜班通常需要通宵达旦地站一晚上,期间不能打瞌睡,对主子的吩咐和要求需要及时回应。
这对于体力和精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一旦怠慢主子,就会招致一顿棍棒鞭打。
挨打事小,让主子失望事大,一旦被主子嫌弃,那么之前孙耀庭花费重音所换来的前途顷刻之间便荡然无存。

孙耀庭后来发现那些有经验的老太监,虽然体力上比不到自己,但是却能够整晚不打瞌睡,要不怎么说前辈就是前辈。
可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太太们哪肯轻易传授,一直到孙耀庭供奉一顿酒肉之后,才趁着酒意开口。
他们之所以能整晚不困的秘诀,就来自于鞋子中的一项神物:苍耳!
苍耳经常出现在田间,形状类似黄豆,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刺。
在值夜班的时候,老太监们就是把它放到了鞋子里,只要困顿双腿一软,脚就会重重的踩上去。

就是这种显得自虐的行为,让这些太监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靠着这个方法孙耀庭最终伺候了婉容一整年。
可是1923年建福宫西花园突发大火,最终被殃及池鱼的宫女太监们被通通赶出紫禁城,孙耀庭一度被赶出,几个月后才要被重新召回。
可惜此时的皇帝朝不保夕,直接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由此孙耀庭迎来了二次失业。

由于清政府早已经倒台,孙耀庭当了八年的太监却剩不下几个钱,回了家又饱受嫌弃,最终只能靠着捡垃圾帮人做杂活,堪堪的过了八年日子。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孙耀庭觉得自己的日子来了,于是迫不及待地第三次入宫,可是不久之后却得了肝硬变。
溥仪见状,就给了点钱,把他打发出来。

国破山河,孙耀庭无家可归,最终与一些走出宫里的太监进入了兴隆寺,这里也暂时成了他们的家。
因为寺中修行,孙耀庭非常幸运的躲过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后来寺庙破败之后,孙耀庭来到了关帝庙做了一个记账的活,勉强的生活下来。

前半生随风漂泊,浪荡江湖几十载,活的生不如死,本以为残生如常,不曾想迎来了解放。
孙耀庭都感慨地说,解放之后台键才有了幸福生活。
当时的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解放全中国人,对任何一个群体都给予了最大程度上的照顾。
对于孙耀庭这种前朝太监,新中国对他们都进行了妥善的安置,每个月发放相关的补助,这个时候的他们才算安定下来。

由于孙耀庭掌握一定的知识,在当时政府的安排之下,他当上了北京寺庙道观统一管理组的会计。
这在当时可是稀缺的工作,每个月能够拿到35块钱的月薪。
这个程度的月薪,必须是高级技工等全体才能够达到的,在当时妥妥的高薪。
此时的他辗转半生,才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入宫时所希望的富贵荣华,出人头地。

在最后的几十年里,孙耀庭进入了广化寺,在这里他接受了一轮又一轮的采访。
在记者群体的帮助之下,他通过口述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名字叫做《最后一个太监》。
这本书中记载了他的自身经历,以及从清朝到新中国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是一部非常有研究意义的历史著作。

1988年这本书被拍成了电影,孙耀庭的故事这才广而知之。
1995年时老人已经到达了生命的最后一年,有感于大限将至,回首一生,感慨写下十个大字: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次年,94岁的孙耀庭平静离世。

结语
孙耀庭的生活,是当时时代的一个缩影,只是由于其传奇的人生,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特殊标签,使得他的人生颇具了几分传奇色彩。
孙耀庭的人生固然可悲,但是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却更加值得现代人去深究去探寻。
真正的明白,新中国的成立对于过去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今的人才能够更加珍惜眼前的日子,是多么得之不易。
在孙耀庭之前,太监只是一个群体标签,苍耳事件之后,人们才明白这些人也不过就是为了生活而不惜自残的可怜人罢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尚曦读史2024-08-3117:24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国际风云事2024-12-06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