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这新能源车市的牌桌上,别人都all in了,智己汽车真能靠着那几张牌,硬生生从“第二个十万台交付”的目标里抠出个未来?
别说我不信,这年头,光喊口号没用,得真刀真枪地干。
话说回来,2024年这新能源车市,那叫一个“卷”字了得。
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你降一万,我减两万,恨不得把车白送。
智己汽车定位高端,想独善其身?
门儿都没有!
想想特斯拉,当年也是高高在上,结果呢?
还不是乖乖放下身段,加入了降价大军?
有人说,智己汽车背后有上汽集团撑腰,底气足。
可上汽集团也不是慈善家,资源总归有限。
更何况,2024年4月,上汽集团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把祖似杰调到智己汽车当联席CEO,和刘涛一起扛大旗。
这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懂,是信任?
是施压?
咱也不敢瞎说,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可以肯定的是,智己汽车接下来的路,肯定不好走。
要我说,智己汽车想突围,还得靠技术。
这年头,光靠PPT忽悠人,早晚得露馅。
智己汽车号称聚焦超级增程、灵蜥数字底盘、高阶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四大技术方向,听起来挺唬人。
特别是那个灵蜥数字底盘,据说能让车像壁虎一样灵活。
但问题是,这些技术到底有多牛?
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
说到技术,就不得不提固态电池。
这玩意儿,谁都想搞,但谁也没真正搞出来。
智己汽车也号称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但具体进展如何,咱也不知道,也不敢问。
这年头,画饼容易,落地难。
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有钱。
2024年4月,传出智己汽车正在融资的消息,这事儿靠谱不靠谱,咱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烧钱如流水,没钱寸步难行。
有了钱,才能加速新车型研发,才能扩大市场推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说起市场,就不得不提华为。
这几年,华为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又是搞鸿蒙系统,又是入股汽车产业链。
2024年4月,华为关联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新增股东,这事儿看似和智己汽车没啥关系,但实际上,对整个行业都影响深远。
智己汽车想在智能座舱领域有所突破,离不开华为的生态支持。
除了国内市场,智己汽车还想走向世界。
在泰国和澳大利亚已经试水,还计划进军中东市场。
这雄心壮志是好的,但海外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啃的。
竞争对手多如牛毛,政策法规千差万别,一不小心就得栽跟头。
说了这么多,回到最初的问题:智己汽车2025年真能实现“第二个十万台交付”的目标吗?
我心里没底。
市场竞争太激烈,技术突破太难,资金压力太大,外部环境变化莫测。
智己汽车想要突围,必须拿出真本事,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能不能成,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在新能源车市这片红海里,谁也不是天选之子,都得靠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