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综合彭博社与国会山报披露,美国防部突然解职三名核心幕僚,这场人事地震将五角大楼内部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
被强制离职的丹·考德威尔、达林·塞尔尼克与科林·卡罗尔均为防长赫格塞思核心团队成员。三人通过联合声明强调,解职过程缺乏透明沟通,既未获知具体调查事项,也未确认泄密指控是否真实存在。他们指责匿名官员的诽谤行为"毫无事实依据",并暗示这场风波背后存在权力斗争。
赫格塞思资料图
事件导火索可追溯至3月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乔·卡斯珀发起的泄密调查。知情人士透露,调查范围涵盖美军航母部署红海、特斯拉CEO马斯克访问五角大楼、乌克兰军事情报共享暂停等敏感议题。值得注意的是,被解职的三名官员与卡斯珀长期存在工作摩擦,这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
就在外界质疑声浪高涨时,白宫发言人莱维特21日公开力挺赫格塞思。他声称总统对防长的信任"坚如磐石",并将舆论批评归咎于"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改革"。这番表态与纽约时报曝光的私密群聊事件形成戏剧性反差——报道显示,赫格塞思曾在家人及私人律师组成的非官方群组中讨论军事行动计划,此举引发国家安全专家强烈担忧。
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紧急灭火,指责媒体"捏造事实",坚称群聊内容不涉机密。但政客新闻网追踪发现,防长早在就职前就创建名为"国防团队会议"的私密群组,其成员构成与决策流程引发外界对五角大楼信息管控机制的质疑。
五角大楼资料图
随着调查范围扩大,更多敏感信息泄露案件浮出水面。国会山报证实,美军针对巴拿马运河的军事预案外泄事件已被纳入调查范畴。这种地毯式追查导致五角大楼人心惶惶,有官员直言"没人能确定自己明天是否还在岗位上"。
核心幕僚集体流失严重削弱防长决策体系。内部人士透露,赫格塞思核心圈正在瓦解,替代人选短期内难以填补专业经验缺口。这种动荡被部分观察家解读为领导力危机的具象化表现,某匿名高官评价:"大厦将倾时,防长身边只剩下不关心集体利益的投机者。"
人事地震背后,暴露出美国防务体系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从航母调度到国际情报合作,重大决策信息在多个渠道频繁泄露,既反映内部监管漏洞,也揭示不同派系间的利益博弈。当问责机制沦为权力斗争工具,五角大楼的公信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五角大楼资料图
这场风暴的持续发酵,或许印证了某防务专家的预判:当官僚体系陷入自我消耗的漩涡,任何战略规划都将沦为纸上谈兵。随着更多调查细节曝光,美国防务系统的改革阵痛或将进入更剧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