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在书法的艺术里,“书法靠练,还是靠悟”这一话题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却又相互交织,照亮着书法爱好者们探寻书法真谛的道路。
练,是书法学习的基石与阶梯。自幼时起,我们便被教导要勤奋练字,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皆需下苦功夫。从笔画的形态到结构的布局,从字体的规范到书写的流畅,无一不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中逐渐掌握。颜真卿早年勤学苦练,于屋中染缸习字,池水尽墨,终成其雄浑壮美的书法风格;赵孟頫更是每日挥毫数千字,对每个笔画都精雕细琢,其书法才得以达到笔法圆润清秀、结构端庄俊丽的境界。这种刻苦的练习,让书法家们在肌肉记忆与手感的培养上积累了深厚的功底,使得他们能够自如地驾驭毛笔,书写出形态各异、美感十足的汉字。
然而,仅有练,书法便会沦为机械的重复,缺乏灵魂与生命力。悟,恰似那点亮书法天空的灵感之光。它是对自然万物、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与感悟,是将内心的情感、思想融入到笔墨之中的独特表达。王羲之观鹅之姿态,悟得书法之韵律,其笔下的字迹灵动飘逸,仿佛也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灵性;怀素夜闻江水涛声,心有所感,将那磅礴的气势与流畅的节奏融入草书创作,成就了其狂放不羁又不失法度的书法艺术。悟,使书法家们超脱于技巧之外,赋予书法作品以更深层次的内涵与魅力,让观者在欣赏字迹的同时,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其实,练与悟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练为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练习积累,感悟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深入和升华;而悟则为练指引了方向,让练习不再盲目,每一次的练习都因有了感悟的指引而更具目标性与创造性。就如同登山,练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攀爬,悟则是在攀爬过程中对山川美景、天地造化的领悟与欣赏,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引领书法爱好者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领略那无限风光。
在书法的学习之路上,我们既要秉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信念,坚持不懈地练习,又要培养一颗善于感悟生活的心,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如此,方能在练与悟的交融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书法华章,让这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