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大抵前人书法不可多得,其精妙之处犹如繁星璀璨,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每一笔的起落、每一字的架构,都蕴含着前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岁月沉淀下来的艺术韵味。那一笔一划之间,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前人书法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历经了时光的洗礼,凝聚了无数的技艺与情感。从篆书的古朴典雅,到隶书的蚕头燕尾;从楷书的端庄秀丽,到行书的流畅洒脱;再到草书的自由奔放,每一种字体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面对前人如此高超的书法艺术,我们往往难以企及,故而需要借后人学力以辅吾不及。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书法之路。他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笔法、结构,学习前人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观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不可执近忘远。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一些流行风格或局部的技巧,而应该追溯书法的根源,探寻古人的创作理念和精神内涵。只有深入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领悟书法的精髓,避免陷入盲目跟风的误区。
同时,也要防止认药成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有些可能会被夸大其作用,甚至被奉为“神药”。然而,如果一味地相信这些所谓的“灵丹妙药”,而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实践,就可能走入歧途。我们应该明白,书法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每个人的天赋和基础不同,适合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书法之路。
倘若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只是执着于眼前的利益,追求短期的效果,而忽视了书法的本质和长远的发展,就如同医生开错了药方,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这样的态度和方法,只会让我们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偏,无法真正领略到书法的魅力。
总之,前人书法虽不可多得,但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后人学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执近忘远,认药成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