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不少人还没搞懂关羽跟糜芳、士仁的管辖权限。这是个关键因素。
糜芳是荆州的南郡郡守,州郡官员,仅刘备1人拥有人事任免权。
关羽的确是假节钺,能进行调配,但不代表他一定能任意处置2人。
糜芳是糜夫人的兄弟,从徐州时就已投靠刘备,到襄樊之战至少也有20年了,属于草根时期的元老成员。而且,刘备一直厚待他哥哥。
让“宠臣”的弟弟担任州官,既是恩遇,也是照顾。
士仁的老家在幽州,大概率也是追随南下的旧臣,其时单独治理公安。
汉中王时期的的官职不多。正编外戚吴懿只是个讨逆(杂号将军),赵云也是个杂号。士仁能摸到将军的门槛,而非校尉,已经不容易了。
履历够深、官位够大,糜芳等人可不是什么三流角色。
发动襄樊之战前,关羽刚刚被封为假节钺,管辖描述叫“督董荆州事”。
或许可以送个“回来后收拾你”的口嗨,给予训诫和处罚,但这个新晋大员有罢免州官的权限吗?还要加个外戚BUFF?
很难吧。
因此,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置就出来了。毕竟关羽的职权是“董督荆州事”,而非“荆州巨细咸由羽结”。
这才是关羽奈何不了元老们的原因。
此外,战事的发展,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开始是打酱油造声势的,然后打着打着变成了主力。
襄樊之战,有其具体背景:后方有叛乱,曹仁去救,关羽进军,初心是声援一波,想讨点好处就走。
谁知道就把曹仁困住了?谁知道就把于禁捉住了?谁知道造点舆论就把曹操逼得要闪人了?预案是运动战薅羊毛,结果成了长期消耗的攻坚战。
这才出现了后勤不足,催要湘米,兵力不够,再次动员的现象,于是后防空虚被吕蒙摘了桃子——但凡一开始知道是这阵仗,应该不会如此部署吧?
再来看糜芳等人倒戈的经过。
没看出关羽有什么处置不公。很多史料都说是关羽的欺压、不尊重他们还有pua等等——其实又算个鸟?想想贵为四方将军的黄忠都被关羽蔑视。
隔壁家的,张辽和李典有杀父之仇,李典也能在合肥做到一致对外。乱世中的矛盾理得清,如果只是被不尊重便要倒戈,干脆啥事不要做嘛。
有1个疑问,士仁恐怕不是真心倒戈。吕蒙兵抵公安时,他一开始是反抗的,后被说服,尔后虞翻也提醒:这也许是敌人的诡计。
这才有逼士仁一起去说服糜芳的事。
因此,真相或许是:士仁想搞个掷杯为号,结果被东吴识破了。
当然了,糜芳没得洗,名副其实的卖主求荣。
一定要把这些全算到关羽头上,也真可谓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失荆州,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1、关羽想去讨便宜,谁知道搞出个“威震华夏”。
2、孙权的出尔反尔,从前到后,没人料得到他的脑回路究竟是什么。不仅仅是刘备,曹操父子也在他身上吃过亏。
3、吕蒙应该真有病,联系此战后马上就挂掉,有强撑病体回光返照的嫌疑,这也导致了关羽出现战略误判。
4、糜芳这样的顶级元老居然会临阵倒戈。像糜芳这样履历够深、官位够大、受恩极深、职位够关键的外戚居然1枪不放就投了,根本不理会自己的亲大哥还在成都。
别说关羽,就算刘备也是预料之外吧?
不管怎么说,关羽对糜芳等人的pua仅仅是诸多核心作用力中微不足道的1个。
如今张口就拿人际关系来解析历史的,最喜欢研究的就是诸如“刘备留给关羽守荆州的人才足够吗”这种阴谋论,什么马良、伊籍、潘睿、王甫、关平、廖化等等一大波,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人才没错。
问题是这些人比张辽也算人才?张辽杀了李典的爹,不影响2人同仇敌忾守合肥。你为什么不怪曹操不会用人?
这些人比魏延又算得了人才吗?魏延敢当着大家的面砍杨仪,不影响2人至死也没投靠曹魏,死也是死在南逃益州的路上。
这些人比姜维也敢讲人才?蜀亡前,他和诸葛瞻势同水火,蜀亡时,不影响他2人皆死社稷,也没像糜芳那样转个背就投了啊。
失荆州不是留的人才够不够用的问题,而是留的人没对的问题,谁也没料到对他最好的人,却害自己最深。
所有拿关系没处好,并以此当卖主求荣借口的,类同于现代拿顶薪当借口,想借机进豪门而罢训罢赛的草根球星。也类同于街上蹭人的,反而怪你衣服露的超级ptsd。
其实想想吧,就算把黄忠、魏延、马超这样的一流人才留在荆州又如何,一样跟关羽不对付,一样也处理不好关系,把这样的逻辑套在任何事情上都说得通,果然是关系学走天下啊。
问题是糜芳在投奔东吴后又如何呢,被虞翻讽刺了。而且是肆无忌惮的讽刺。这又算不算虞翻搞pua呢?
一流、三流不是问题,轻视、重视不是原因,1个人有没有原则,是否坚守底线,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