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版图变迁:黄河之源出党项,塞上甘凉霸天狼

由版图说历史 2023-10-16 02:14:03

党项人是羌人的一支,又称党项羌,南北朝时期生活在黄河源头一带,北临吐谷浑,南接附国。党项人尚武尚白,作战勇猛,分为多部,其中以拓跋部最为强大。

隋朝时期,部分党项人内附。唐初,又有一部分党项人归附唐朝,特别是党项细川氏,唐朝在其地设多州,任命党项各部首领为刺史。

由于吐谷浑老是骚扰唐朝,所以唐朝准备对吐谷浑动武。635年,唐朝以李靖为总指挥,多路大军征讨吐谷浑。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是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的女婿,所以挡住唐军去路,但为唐军所败。

唐太宗宅心仁厚,以收服人心为上。于是,拓跋赤辞与李靖歃血为盟,归顺唐朝,并被赐姓李,封平西公,授西戎州都督之职。唐朝在河曲设立多州,受松州都督府节制。从此,党项人成为唐朝的一分子,正式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后来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崛起,不断扩张,对党项构成威胁。663年,吐蕃趁唐朝无暇西顾灭掉吐谷浑,之后不断侵占党项人的土地。党项人不堪忍受,于是一部分开始内迁四川松州和甘肃庆州。

可是,吐蕃势力不断壮大,安史之乱后,连松州都让吐蕃占了。一些党项人在其胁迫和煽动之下,叛服无常,时而倒向吐蕃,时而归顺唐朝,主要看谁势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党项联结吐蕃作乱,郭子仪建议朝廷让党项人继续内迁。于是,765年,唐代宗召见党项人首领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人。之后拓跋朝光部迁往夏州以东一带,即今陕西横山区,号曰平夏部,日后建立西夏的就是此部;拓跋乞梅部迁往庆州一带,即今甘肃庆阳,因在六盘山以东,号曰东山部。

党项人内迁一方面防止了其连接吐蕃叛乱,另一方面也保住了党项人的民族特性,避免了其被吐蕃吞并和同化。

又过了百余年,一个彻底改变党项人历史命运的机会到来了。

881年,黄巢攻破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逃往成都的途中下诏各地节度使起兵勤王。于是,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起兵勤王,与黄巢手下大将朱温激战于渭水,不料被朱温大败,连弟弟拓跋思忠都为国尽忠了。

之后,唐僖宗给拓跋思恭嘉奖,并赐军号“定难军”,命其再次勤王,攻打长安。883年,拓跋思恭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连战连捷,屡败黄巢军。黄巢见官军势大,只好撤出长安。拓跋思恭一马当先冲入长安,并向唐僖宗报捷。

884年,黄巢之乱平定后,拓跋思恭因功被封为夏国公,授定难军节度使之职,统辖夏、银、绥、宥四州,并赐国姓“李”,代代世袭。从此,拓跋思恭就变为“李思恭”了,并从一个党项部落小豪酋一跃变成封疆大吏,成为大唐政治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907年,唐朝灭亡,中原先后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但是,定难军节度使都是以不变应万变,对每一个中原王朝都上表称臣归附,实则割据一方。真可谓“流水的五代,铁打的定难”。

其中,后唐明宗意在削藩,曾想拔掉这个两面三刀的钉子,派大军攻打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可是却以失败告终,只好承认其既有地位。从此,后面的晋、汉、周也没再动过对定难军节度使的想法。

960年,宋朝建立后,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继续向宋称臣,并为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的讳改名李彝兴,宋太祖大悦。几年后,李光睿继位,并请求入朝觐见宋太祖,以试探宋太祖削藩之意。结果,宋太祖不许,因为北宋还需要定难军节度使从后方牵制北汉。定难军节度使多次配合北宋对北汉作战,捞了不少好处。

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为避太宗讳,李光睿马上上表改名李克睿,宋太宗龙心大悦。本来定难军节度使与北宋朝廷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但是980年这个位置传到李继捧之时就出事了。

982年,李继捧被叔叔们挤兑,不得不携全家进京朝觐宋太宗,表示愿意放弃世袭割据,纳土归降。宋太宗非常高兴,重赏李继捧,随即派大军接收定难军节度使所辖的夏、银、宥、绥之地,并要求党项贵族们内迁。

然而,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愿意内迁,就率领几十人跑到地斤泽一带反了。北宋朝廷一看,立即派大军围剿李继迁。李继迁哪是朝廷大军的对手,一度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几乎仅以身免。

但是,李继迁不甘屈服,与当地豪族联姻,势力再次壮大,屡屡骚扰边境。宋太宗看到李继迁羽翼渐丰,又派大军征讨,李继迁又被打得落花流水。

万般无奈之下,在谋士张浦的建议下,986年,李继迁投奔辽国,获得了辽圣宗的支持。辽国与宋有仇,为了牵制宋朝,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结为姻亲,后来又封其为夏国王。于是,为了对付李继迁,北宋把李继捧放回夏州,也任定难军节度使。如此以来就有意思了,一个州两个定难军节度使,辽与宋各支持一个互殴。

结果没想到,李继迁与李继捧两兄弟玩“双簧”,假装打仗,演戏给辽宋两国看,并趁机各自表功捞取好处。后来,双簧玩砸了,李继迁真的攻打李继捧,李继捧大败。之后,宋太宗又派出名将李继隆围剿李继迁。但是,李继隆根本拿李继迁没有办法,不是打不过,而是根本找不到人,李继迁就跟条泥鳅一样,总能溜走。

所以,终宋太宗一朝,北宋用尽各种办法,甚至于994年把夏州统万城给毁了,但始终拿李继迁没有办法。李继迁越战越勇,百折不挠,坚持同宋军进行游击战争,不但顽强地生存下来,还夺回了不少失地,更加猖狂。997年,宋太宗带着深深的遗憾去世。

宋太宗去世后,为了寻找一块新根据地,同时也为了对付宋朝的盟友回鹘和吐蕃,李继迁加紧围攻北宋西北军事重镇灵州。1002年,李继迁终于率众攻破灵州,并改名西平府。

之后,李继迁又发动了对吐蕃六谷部的攻势,占领了不少土地。灵州的失陷以及吐蕃六谷部势力的缩减,标志着宋朝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的联系通道彻底断绝,陆上丝绸之路被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

面对李继迁的威胁,吐蕃和回鹘惴惴不安,决定除掉李继迁。1004年,大风大浪里都过来的李继迁小阴沟里翻了船,被土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设计射成了刺猬,那叫一个惨,最后重伤不治而亡。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承党项首领之位,并开始了大举西扩。

在西扩之前,李德明遣使赴宗主国辽国报告,辽国封其为西平王。1004年,李德明除掉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父报了仇,六谷部也随之瓦解。1006年,李德明又遣使赴宋朝请求称臣归附,签订盟约,宋真宗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并厚加赏赐,允许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由此,李德明与宋、辽都保持了和平,稳定了后方,可以专心西扩。

在瓦解了吐蕃之后,李德明把目标对准了甘州回鹘。没想到,甘州回鹘战斗力相当强悍。从1007年到1027年,李德明派军与甘州回鹘大战了5次,均以失败告终。

1028年,李德明派长大成人的儿子李元昊攻打甘州回鹘,终于夺取了甘州,甘州回鹘首领夜落纥逃走。1032年,李德明又遣李元昊消灭甘州回鹘残余势力,夺取了凉州和肃州。之后,归义军节度使、瓜州王曹氏请求归顺李德明,李德明没有同意,但是允许其成为藩属。

至此,整个河西走廊都成为党项的势力范围,党项人立国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所以,李德明迁都兴州,大造宫殿,准备称帝建国。可是,李德明名义上仍是宋辽两国的臣子,宋朝坚决不同意,但允许其称王,仪仗可以低天子一等。因此,李德明对外仍然称臣,只能关起门来过一把皇帝瘾。

1032年底,李德明病逝,李元昊继位。李元昊一改其父与北宋和平的方针,拒绝对宋称臣,积极作称帝建国的准备。

1035年,李元昊灭掉归义军节度使、瓜州王曹氏政权,完全统一河西走廊。至此,党项的版图“东近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由四五个州发展到二十个州。

同年,为了扫除西顾之忧,李元昊两次出兵攻打河湟吐蕃建立的唃厮啰政权。没想到唃厮啰不好惹,战斗力强悍,勇猛不减当年。因此,李元昊两次出兵均以惨败告终,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人马溺死湟水者不可胜数。

李元昊

从此,李元昊再也不敢招惹唃厮啰,看见湟水就头疼。唃厮啰也就存活下来,作为北宋盟友,成为牵制西夏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建国称帝,李元昊学习汉文化,命人仿照汉字创制了党项文字,并建立了一套具有西夏特色的军政制度。除此之外,李元昊为了消除阻力,把阻挠自己称帝的舅舅和母亲以及自己的妃子表姐都给干掉了,把六亲不认的狠劲发挥到了极致。

一切准备就绪后,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国号“白高大夏国”,史称西夏,党项语发音“邦泥定国”,定都兴庆府。李元昊就是夏景宗,尊自己的爷爷李继迁为夏太祖、父亲李德明为夏太宗。所以,在李元昊看来,李继迁时西夏就已经立国了。

李元昊称帝建国后向北宋通报,北宋坚决不予承认,双方正式撕破脸。为了逼北宋承认,李元昊发动对宋战争,拉开了宋夏大规模战争的序幕。1040-1044年,西夏与北宋接连爆发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战,宋军均惨败,但夏军死伤也不小。

1044年,在辽国的调停下,经过双方讨价还价,西夏与北宋议和,规定西夏向北宋称臣,宋封为李元昊为“夏国王”,并岁“赐”西夏每年银绢茶等共25万。

李元昊的野心很大,以其秉性是绝不会与北宋长期和平相处的。宋人张元、吴昊曾给李元昊谋划了一张战略蓝图,常劝其“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

李元昊立国之初发动对宋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北宋毕竟国力更强,人口更多,西夏根本耗不起,再加上北宋西军战斗力并不弱,辽国也不希望西夏坐大,还于1044年派兵攻打西夏。所以,李元昊这个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

1048年,李元昊因抢了太子妃没藏氏,废掉皇后野利氏,被儿子宁令哥砍掉鼻子,不治身亡。之后,没藏讹庞扶持李元昊的幼子、自己妹妹的儿子李谅祚登上帝位,并专擅朝政大权。李谅祚就是夏毅宗。

夏毅宗

1061年,14岁的夏毅宗除掉没藏讹庞之后亲政,采取对宋友好的方针,并实行了一些汉化措施。然后,夏毅宗想出兵拿下枕边大患唃厮啰,没有成功。

1064年,夏毅宗因觉宋使侮辱自己,便出兵不断骚扰北宋。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占地,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宋朝的尊重。后来宋朝反击,夏毅宗才有所收敛。

1067年,雄心勃勃的宋神宗一继位就给夏毅宗送了一份大礼。北宋西军边将种谔招降了西夏绥州守将嵬名山的部落,得户15000余。由此,西夏兵不血刃地就失掉了绥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多座堡寨。

1068年,21岁的夏毅宗去世后,幼子李秉常继位,即夏惠宗,由大梁太后和国舅梁乙埋专权。大梁太后是汉人,所以要扩大自己的权势,获得党项人的认同,就要做得比党项人还要党项人。因此,大梁太后不断发动对宋朝的战争,还把想对宋友好的夏惠宗给幽禁了。

1081年,宋神宗以让夏惠宗复位为名,出兵五路大军伐夏问罪,意在一举灭掉西夏。大梁太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听取手下老将建议,采用诈降之计,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大败北宋36万大军的入侵,西夏得以保全。

后来北宋发现,修堡寨对付西夏非常好使。1082年,宋神宗接受徐禧的建议,派兵攻入西夏境内修筑永乐城,企图困死西夏。但是,大梁太后出动多路大军攻破永乐城,对宋军的杀伤巨大,北宋的企图又破灭。自此,宋神宗再也不敢对西夏用兵。

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西夏毕竟国土狭小,人口太少,拼消耗是拼不过北宋的。大梁太后几仗下来,西夏的国力也大衰。1086年,长期不能亲政的夏惠宗李秉常在抑郁中去世,年仅26岁。

1086年,年幼的夏崇宗李乾顺继位后,由小梁太后专权。小梁太后是大小梁太后的侄女,一心想效仿姑妈,所以也不断地对宋用兵。

可是,当时宋朝在位的是宋哲宗,也不是吃素的。1097年,为了夺取西夏军事重地、南部天险天都山寨,北宋泾原路经略使章楶一面命其他各路攻打西夏吸引其注意力,一面攻入天都山东南的夏境修筑了平夏城和灵平寨。

1098年,为了拔掉平夏城和灵平寨这两个钉子,小梁太后率领数十万大军向平夏城展开猛烈攻势。但是,这次上天没有垂青西夏,夏军大败而归,小梁太后面部都受伤了。

之后,宋军发动反击,出其不意的攻下了西夏的天都山寨,使西夏南部天险尽失,大门洞开。接着,小梁太后因得罪辽国被辽国和国内反梁势力联合鸩杀,梁氏一门走向没路。

1099年,夏崇宗李乾顺亲政后,不得不接受现实,遣使向北宋议和请罪,将包括天都山在内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北宋,正式划定了与北宋的疆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在与西夏的数十年较量中,终于彻底扬眉吐气了一回。

之后,夏崇宗偃武修文,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倚辽和宋,使西夏国势日益强盛,政治清明。

夏崇宗

夏崇宗李乾顺在位时间很长,亲眼目睹了金国的崛起,以及辽国与北宋的灭亡,并从中捞取了大量好处。

夏崇宗李乾顺左右逢源,向金国称臣纳贡,极尽讨好。1125年,西夏从金国手中获得了原属辽国的天德军、河曲之地,这是西夏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地方。

1137年,金国又把占领的原属北宋河湟一带的西宁州地区给了西夏。1139年,西夏又获得了百余年久攻不克的原北宋故地府州。此地为北宋党项折氏家族世代镇守,折氏与西夏皇族是世仇,折氏降金后被调走,西夏乃有机可乘,获得此地。

1139年7月,夏崇宗李乾顺去世,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西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君主没有之一。

夏仁宗

继位的夏仁宗李仁孝继续推行文治,大兴儒学,开科举,推崇佛教,文化十分强盛。夏仁宗比他父亲还能左右逢源,对宗主国金国君主恭敬有加。1183年,西夏从金世宗手里获得了天都山地区,终于收回了自1099年被北宋割走的故土。至此,西夏版图臻于极盛。

可是,也就是在夏仁宗后期,西夏开始由盛转衰。夏仁宗重文轻武,不信任武将,使西夏的军备日益废弛。1193年,夏仁宗去世,终年70岁,在位长达56年。

夏仁宗之后,夏桓宗李纯佑继位。夏桓宗虽然萧规曹随,延续了夏仁宗的大政方针,但是西夏由盛转衰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统治阶层贪图享乐,腐败不堪,当年骁勇善战的党项民族,苏轼口中的那只“天狼”,已经变成绵羊了。

1205年,西夏遭到了方兴未艾的蒙古的第一次入侵,从此永无宁日。1206年,夏崇宗之孙、越王李仁友之子李安全与夏桓宗之母罗氏私通,发动政变,废除了夏桓宗,篡夺了皇位。

李安全就是西夏历史有名的昏君夏襄宗。夏襄宗在位期间不断破坏与金国的关系,双方大打出手,极大地消耗了西夏的国力。

1209年,蒙古大军第二次攻打西夏,包围中兴府,西夏差一点灭亡。得亏蒙古因气候原因撤兵,西夏才得以保全。此次夏襄宗向金国求助,金宣宗拒绝。由此,西夏与金国关系破裂,转过来年,西夏马上出兵攻金。

1211年,夏襄宗被齐王李彦宗之子、状元李遵顼废掉。之后,李遵顼自立为帝,是为夏神宗。在对金关系上,夏神宗比夏襄宗有过之而不及,不断与金国战争。

1216年,西夏与蒙古联合进攻金国。夏神宗的理念就是:打不过蒙古,我还打不过金吗?当时的金国君主金宣宗也是个愣头青,双方互不相让,打败了蒙、金联军后,拒绝夏神宗求和。

1220年,夏神宗又联合南宋夹击金国,攻破了凤翔路。金宣宗求和,夏神宗不许。好在国难显忠良,金军最终击败了夏、宋。1223年,夏神宗不想收拾烂摊子,只好传位给次子李德旺,是为夏献宗。

总之,在蒙古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西夏、金和南宋三国君主昏招迭出,不但不联合抗蒙,反而彼此之间混战不断,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其结果可想而知。

西夏所处的位置对于蒙古来说十分重要,加上西夏在蒙古攻打花剌子模时没有出兵配合,蒙古南下第一个灭的就是西夏。1226年,蒙古大军攻打西夏,西夏只剩下中兴府、西宁州、沙州、瓜州等几个据点,灭亡在即。回天乏力之下,夏献宗吓死了。

1227年,蒙古大军围攻中兴府。夏末帝李睍在天灾人祸,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开城向蒙古投降。但是,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西夏皇族被蒙古大军屠戮殆尽。至此,历10帝,享国189年的西夏王朝灭亡。

西夏灭亡之后,党项人仍然活跃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但时至今日绝大部分已融入到其他民族当中。但不管怎么说,党项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曾建立过幅员辽阔的大夏国,与宋、辽、金、蒙并立,对西北地区开发和建设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西夏虽已亡,宁夏今犹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