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母女连心”,母女之间的血脉之情就该是“温暖”的化身:母慈女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女儿长大成人,有些母女关系渐行渐远,甚至有的已到水火不容地步。
母亲对女儿满满的爱,都无法为女儿理解和接受,满心都是对母亲的怨恨和责备。
此时,母女关系僵硬,双方都很煎熬。
女儿长大后与母亲不亲,母亲一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很现实。
先来看一个案例吧。
不想与母亲来往的女儿曾在某调解节目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已经结婚育女的小王非常抗拒与母亲来往,简直不能提与母亲的互动,一提她就想哭,各种压抑与不快的情绪瞬间就涌上心头。
可是,母亲在行动上,却给予她实实在在的爱。
她住的婚房是母亲婚前买的,买车时差了点钱,母亲为了让她少累点,给了十万元,还帮着她还贷款。
对于外孙女,母亲从七个月看到三岁,比她还要疼爱。
母亲说,辛苦30年带着工人干活,就是想在女儿结婚时,能给女儿更大的支撑,能让女儿更体面地嫁出去。
然而,她说,母亲对她来说,就是一种“霸凌”,从小至今都带给她太大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
小王为什么不接纳母亲呢?
为了教育一个“三观很正”的女儿,母亲从小对小王要求很严苛,可以说是“非打即骂”,这在小王的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记”,慢慢的在与母亲拉开距离。
小王说,小时候,妈妈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打罚她,给她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有些伤痛至今也无法抹去。
小时候,他把一瓶酱豆掉在地上,妈妈就摁在沙发上爆锤。
上初中时的一个中午,她和同学去小商品市场玩,没有及时赶回学校,妈妈就到学校班门口堵住她,当着一楼层的同学面骂她,给她造成很深的心理阴影。
高中时,班里的女生都打了耳洞,小王也图新鲜,偷偷地打了耳洞。母亲发现以后,一巴掌呼过来,半边脸全是血,耳钉插进耳朵里,拔不出来,推不进去,差点酿成事故。
小王长大结婚时,母亲选择女婿的条件更是苛刻,比如:会陪爸(后爸)喝酒;体格要壮硕,生病能背着爸爸(后爸)去医院;最好外地在本地生活,不用伺候公婆,能守她着老两口。
这样的条条框框令小王很伤心,因为没有一条是为她考虑。
小王长大结婚以后,母亲的要求也很过分,妈妈常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对的你也要听,不对的你也要听,不许反驳,不许顶嘴,因为我是妈妈。
一点小事,妈妈就会上纲上线,比如小王不小心朋友圈屏蔽了妈妈,妈妈为此就骂小王不爱她。
总之,母亲行为上对她简单粗暴,语言上侮辱、贬低她,在母亲那里她得不到尊重,使她无法面对母亲,小王还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如今,尽管母亲给她道歉,小王依然仅愿意尽一个为女的责任与孝心,与母亲之间非必要不来往。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一张大手之下站着一个小矮人:一个高大的母亲既爱护又掌控者着女儿。
这位母亲对女儿的爱,那是不容分说,是无私的、不讲条件的,可是,这种以爱为名的伤害,更是成长上的一把把的利刃。
母亲的强势、耿直,充满焦虑的个性,都发泄在了女儿的身上,可自己一点也没意识到对女儿的伤害。自己都不能理解,母女关系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可怜天下父母心!
写在最后:“母女不亲”的案例还有很多,原因虽不同,大都是儿时伤痛的延续。
除了这种强势、打压教育的痛,有的是原生家庭一地鸡毛令子女感不到家庭的温暖;有的母亲不会表达情感,只会闷头干活养家,造成和女儿关系不亲,一旦产生矛盾,就会互相失去信任等等。
可见,母亲再爱孩子,再为孩子付出,也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要有章法。
可能你一个无意的举动,一句无意的言语,可能让孩子记一辈子,伤害永远比爱记忆更深。
儿时的伤痛就会影子随时会投射到现在的生活中,导致矛盾升级,女儿为了远离这种伤痛,就与母亲关系疏离。
母女之间,如果爱与支配的界限模糊,付出与收获的预期就会偏离。
愿母女之间改变爱与沟通的方式,不要忽视情感的连接,从而收获一个温暖的母女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