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传—后周皇帝郭威的传奇一生

谈球说史 2024-06-22 01:10:29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诸强割据的大混乱时代,天下分裂导致各国之间战争连年不断,政权屡有更迭,有的政权甚至建国到灭国只有几年的时间。关于五代十国的简要历史,笔者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一文中有相对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在这乱世当中也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本文就来着重讲述这一时期的翘楚—后周开国皇帝郭威。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人(今河北省隆尧县),年号:广顺、显德,在位时间:951年2月13日-954年2月22日,庙号太祖,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一、早年经历:

郭威的父亲郭简在后唐时期任顺州刺史,其祖父郭蕴任河内马步军都虞候、移授邢之军职,其曾祖父郭谌曾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属下将领,因此郭威可谓是出身将门世家的典范。然而,郭简在一次战役中战死,而此时的郭威才两岁,只得跟随其母亲王氏逃奔潞州 ,但其母亲在路途中也不幸辞世,此时郭威成了孤儿。后得其姨母韩氏提携抚育,始得成人。

郭威18岁时,当地的潞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去应招,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由于郭威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郭威好斗,也喜欢打抱不平。郭威杀了一个欺行霸市的屠户,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趁乱将他放了。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因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位至宰相。不久,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时受命,立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被任命为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公元948年,隐帝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采用围城之计逼迫李守贞自杀。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

二、称帝过程:

然而好景不长,郭威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隐帝继位后,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在公元950年,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后更是趁机将郭威的家人全部杀害,郭威一怒之下遂举兵谋反,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并派兵抵御郭威。七里坡之战,汉军大败,隐帝被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赞为帝,随后突然闻报契丹南下,于是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士兵兵变黄袍加身(读到是不是觉得这“剧情”似曾相识),郭威返回汴梁,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立国号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广顺,史称后周。

黄袍加身

三、在位功绩:

郭威当上皇帝后,在位期间,治国有方,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在以下几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政治改革:郭威称帝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并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

文化教育:郭威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其为官,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为后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经济:郭威废除了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并放宽了对盐、酒、皮革的禁令,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

四、传奇谢幕:

在郭威统治的后期,他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史书上未见记载具体的疾病记录,但考虑到他长期在战场上征战,且其遭遇了重大的家庭变故,以及处理国家事务的繁重压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他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显德元年(954年),郭威的病情恶化,最终因病去世。

他在死前对继承人养子柴荣嘱咐道,他的陵墓一定要俭朴,不要奢华,用砖瓦代替石材,用陶棺纸衣入葬就好,不必陪葬珍宝玉器。他还叮嘱道,万不可因安葬他而伤害他人性命,不要建地宫,不要守陵人,陵墓前不得使用石人、石兽雕饰物。这些要求都体现了郭威一贯的节俭作风和对百姓的关怀。郭威死后,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五、总结:

郭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后周的开国皇帝,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死对于后周王朝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继承人柴荣乃至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无不继承了郭威的大将之风以及治国理念,只可惜来不及进一步大展宏图便匆匆离世,让世人无比叹息。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