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和58式高射机枪虽然火力出众,但是问题不少。56式要6个人操作,58式开火时火焰太显眼,非常容易暴露目标,而且都太胖。于是,研制一款轻便、有效的野战或防低空型大口径机枪成为当时新的工作方向,新枪于1975年立项,但是特殊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直到1981年才完成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因立项于75年,所以在代号上仍称其为1975年式,它就是75式高射机枪。
75式高射机枪,全称“1975年式14.5毫米高射机枪”,该枪参照了前苏联的BYB14.5毫米高射机枪改进设计的产品。
75式枪长3900毫米,全重140千克,口径14.5毫米,初速每秒980~995米,理论射速每分钟550~600发,战斗射速每分钟80发,可打击2000米以内的空中目标以及1000以内地面、水面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集群有生目标等。所用弹药为56式14.5×114毫米枪弹,弹药箱容量80发。
该枪采用气体式助退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机头回转、断隔螺与枪管连接闭锁的闭锁方式,由枪身、枪架和瞄准镜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枪身为56式14.5高射机枪枪身,打热了枪管可更换;枪架是重新设计的,由上架和下架组成。上架有摇架和托架,还设计了高低机、平衡机、瞄准镜架、弹箱和座椅,下架为三脚架。瞄准具由高射瞄准镜和平射瞄准镜组成,高射瞄准镜为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其中三个分划镜对应慢、中、高三种不同航速,高射瞄准镜放大倍率为1倍,视界9°20′,重0.9千克;平射瞄准镜直接结用了58式双联高射机枪瞄准镜,被固定在高射瞄准镜的镜体上,可以放大3.5倍,视界4°30′,重0.3千克。
相较于56/58式高射机枪而言,75式高机有三大特点:
第一,机动性好
75式更轻,只有140千克,在日常行军或阵地机动过程中,是可以分解开来进行人扛马驼,大大增加了它的机动性能。为了提高它在阵地上短距离机动能力,后来给它的三脚架装上了两个轮子,从而可以拖动它短距离进行阵地转移。
其次,配有两个瞄准镜系统
75式同时配有高射瞄准镜和平射瞄准镜两个系统,兼具两种打击方式,提高了射击精度。
第三,火力的持续性
75式虽然是单管,但是它可以更换,对于目标的打击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可较好的提供并确保火力的持续性。
然而,75式毕竟是前前后后经过了六年才最终设计定型的产物,身上还是有很多缺陷的。于是两年后的1983年,75改问世。
较之75式,75改在三脚架的左右脚架上安装了轮架,轮架上装有充气车轮和车轴,可用汽车牵引。经过改进的14.5毫米机枪被命名为“1975年-1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简称75-1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
75式和75-1服役后,被配属给步兵师的高射机枪营。
两山轮战期间,我军就曾充分发挥14.5毫米机枪的超远射程优势,居高临下打击越军,打得敌人苦不堪言。后来,我军在主峰上配备的几门75式高射机枪,每当有人去老山慰问,都要在这些高射机枪前合影留念,充分说明官兵对它的喜爱。
除了老山前线,75式高机在阿富汗战场上也大显身手,和毒刺一起成为苏军武装直升机的噩梦。在两伊战场上,伊朗和伊拉克也都装备和使用过这款武器。
两山轮战后期,1988年75式高机停产。
75式如今应该还有在服役的,这位从81年算起到现在已经”军龄“四十三年的老兵,在最后的岁月中发挥余热,站好最后一班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