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特性与施肥的关系!

金蚯蚓环境修复 2024-09-04 09:28:19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满足植物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本身的一种属性,其中,水分,养分和空气是物质基础,热量是能量条件,它们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农业土壤肥力的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两个方面的影响。在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土壤肥力可以提高或降低。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基础,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应重视土壤肥力的研究和科学合理施肥。

一、养分状况

土壤普查表明我国土壤养分中氮素一般为0.04%~0.26%,磷素一般为0.02%~0.30%,钾素一般为0.10%~3.00%。土壤中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某种土壤中若缺乏微量元素,即使在大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也会明显影响作物生长。

我国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和氯素含量以东北黑土最高,华南、长江流域的水稻土次之,而以华北平原、黄土平原土壤和黄淮海地区土壤为最低。通常情况下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含氮量也高。

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均较低,各地施用氮肥都有增产效果。我国土壤含磷量差别较大。华南砖红壤因风化程度强烈,土壤多呈弱酸性反应,是我国土壤平均含磷量最低的地区。从总体看我国土壤含磷量从南到北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东到西也有一些增加。估计我国约1/3耕地土壤缺磷。南方土壤普遍缺磷,北方也有很多地区施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国耕地土壤含钾量差异很大,钾素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各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均趋向下降,说明我国东南部地区缺钾较严重,西北地区较轻。

我国主要土类中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幅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本身含量低,或是植物难以吸收利用。

二、土壤反应

土壤反应直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一般都在接近中性的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参与来完成。矿质养分的转化,大多受土壤酸碱反应的影响,例如,磷在pH值为6.5~7.5时有效性最大,过酸过碱都会引起磷的固定,降低其有效性。在酸性土壤中磷酸可与铁、铝化合形或难溶性的酸铁和磷酸铝。在石灰性土壤中,与碳酸钙作用,形成难溶解的磷酸钙,均可降低磷酸的有效性,使作物难以得到必需的磷素营养。

土壤反应对土壤结构有很大影响。碱性土壤中,交换性钠增加,致使土粒分散、结构破坏。在酸性土壤中。导致黏土矿物质分解,养分淋失,也使结构破坏。只有在中性土壤中,土壤的结构好,通气性也好。不同种类的植物,适应酸碱的范围不同。有些作物对酸碱反应很敏感,而有些作物则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都能生长良好。土壤反应对植物生长有较大影响。

三、土壤氧化还原

土壤中存在着许多氧化和还原物质,因此,在土壤中进行的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中经常进行着氧化还原反应。在一个氧化还原体系中,氧化物质所产生的氧化电位和还原物质所产生的还原电位的平衡值即氧化还原电位,它是土壤通气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氧化还原电位值高,则土壤通气良好;反之,则土壤通气不良。通常把氧化还原电位值300mV作为土壤氧化还原的界限,大于此值的土壤中氧化过程占优势。小于此值的土壤中还原过程占优势。氧化还原值过高过低对植物生长都不利。

四、土壤水分

水分对植物养分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可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料的矿化、促进养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稀释土壤中养分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所以雨天不宜施肥。但雨水不足、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对禾谷类作物还会影响分蘖,从而影响产量。

五、土壤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随土温升高而不断增加,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地降低养分的吸收量。土温低,根系生长缓慢,减少了根的吸收面积;同时降低了根的呼吸作用,影响主动吸收。低温使根细胞原生质黏性增大,加大了对离子进入的阻力。土温过高能使原生质的结构受到破坏。丧失半透性膜的性质,引起物质外漏,对根的吸收也不利。另外,高温也会使酶逐渐钝化,影响根的正常代谢、大大降低根的吸收作用。

在我国华北、东北等寒冷地区以及山坡北面,除增施磷、钾肥和腐熟的有机肥外,还需使用热性肥料,如驴粪、马粪、羊粪、禽粪、兔粪等,以提高土温。

六、土壤质地

不同土壤质地,保肥供肥能力不同,对施肥影响较大。土壤按质地分为3类沙土类、黏土类、壤土类。沙性大的土壤,水分向下渗漏快,表面干性,通气性好,温度变化大,土壤保肥能力差;黏土类土壤养分含量高,温度低而稳定,通气性差,保肥保水性好;壤土类土壤,有机质分解快,保肥供肥性能好,水、肥、气、热协调好。

0 阅读:39

金蚯蚓环境修复

简介:修复生态环境,塑造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