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我国海军在面对强大对手时无牌可打,最先进的潜艇只有仿制苏联50年代技术的033型,面对美国航母编队只能望洋兴叹。
在这种困境下,我国决定从俄罗斯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基洛级潜艇。可现实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买潜艇的过程层层拉锯,从谈判到运输没有一处不卡壳。
当时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在背后偷偷看我们笑话。直到20年后,世界才终于发现我国的大国智慧!
中国是如何做到潜艇方面的逆袭的?我国这26亿美金花的到底值在哪?
豪购基洛级潜艇上世纪90年代,对我国海军来说可谓内外交困,那个时代海军的主力潜艇,还是仿制苏联的033型和改进型的035型,基本停留在二战后期的水平。
面对现代化装备的快速发展,别说突破海上封锁,就连近海防御都显得力不从心,1990年代的台海危机更加剧了这一困境。
在强大的美国航母编队的威胁面前,我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制手段,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坦克固定在军舰上。
向世界展示我们保卫主权的决心,但海军是典型的装备军种,在漂泊的大海上,光靠一往无前的决心是根本不够的。
很多军事专家对当时的战况进行了推演,得出的结论是一旦中美开战,美国海军大概率可以以零损伤的结局全歼中国海军,中美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悬殊!
为了迅速提升海军作战能力,中央果断决定从国外引进先进潜艇,那时能选的世界一流潜艇并不多,基洛级潜艇就这样进入了我国视线。
基洛级潜艇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一款常规动力潜艇,在当时的世界海军装备中,静音性十分出色,被称为大洋黑洞。
优异的隐身能力和强大的火力系统,让基洛级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我国海军迫切需要这种高性能装备,提升水下战斗力。
虽然我国表现出了极大的购买诚意,但俄罗斯方面的回复却显得扭扭捏捏,两国之间就潜艇的购买谈判一拖就是好几年。
虽然俄罗斯的国库十分空虚,但还是不愿意卖给我们最先进的636型潜艇,只同意卖较老的877型。
我国谈判代表团为此多次往返莫斯科,谈判过程中的波折不断,还是没能扭转俄罗斯方面的态度,无奈之下只得在1994年,签订了购买2艘877型潜艇的合同。
只不过俄罗斯对关键技术的转让态度极为保守,连设备验收都限制颇多。
在所有人看来,购买合同签署之后就已经取得了胜利,但没想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1步而已,如何将这两艘庞然大物运回国内又成了大难题。
直接让潜艇自行航行回国,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可能暴露关键技术特征。俄罗斯方面建议让潜艇通过拖船拖带或者装上驳船运送,但这两种方案都有风险。
基洛级潜艇的排水量超过3000吨,拖带航行不仅耗费时间,遇到恶劣海况更可能损坏。
最终我国决定租用荷兰的一艘半潜船进行运输,开创了这种运输方式的先河。半潜船可以通过下潜和上浮来托举潜艇,不仅减少了结构损伤的风险,还保证了消声瓦等关键设备的完好。
经过2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潜艇终于安全抵达我国舟山港,我国海军总算迈出现代化潜艇装备的重要一步。
基洛级入列,海军战力大增!虽然877型基洛级潜艇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老旧型号了,但依然可以直接提升我国海军战斗力。
基洛级潜艇出色的静音性能,让它在水下执行任务时极其隐蔽,在近海作战中对敌方舰艇和潜艇形成了巨大威胁。
而且我国的军工专家们也凭借着这两艘潜艇大开眼界,基洛级的静音技术、双壳体结构以及出色的水下续航能力,彻底改变了我国海军对常规动力潜艇的认知。
潜艇内部的降噪处理方法,启发了我国船舶工业对潜艇静音性能的进一步追求。
在逆向研发这方面,我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潜艇研发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基洛级的技术特点,并很快应用于自研潜艇项目中。
1996年后,我国海军需求进一步增加,俄罗斯此时也终于放开了口子,同意向我国出售更为先进的636型潜艇,就这样我国陆陆续续从俄罗斯购买了12艘基洛级潜艇,总共花费了26亿美元。
相比877型,636型在降噪、航电设备、武器系统上都有了大幅提升,配备的俱乐部潜射导弹,让我国潜艇首次具备了对海攻击的远程打击能力。
基洛级潜艇为我国潜艇的自主研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不仅在技术上带来了质的飞跃,也为我国海军培养了大量潜艇技术人才。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使用基洛级潜艇,逐步掌握了潜艇的降噪处理、隐身设计、武器配备等核心技术,为后续自主研制更先进的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洛级潜艇还承担了大量的实战训练任务,逐渐成了我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这些潜艇在对抗训练中表现卓越,它们的静音能力让反潜部队头疼不已,充当了极佳的陪练角色。
可基洛级毕竟是从国外引进的装备,虽然性能优异,但终究不是自主研制,受制于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洛级潜艇逐渐老化,到了2020年后首批引进的877型已经开始退役。
虽然它们的技术启示仍在,但装备的生命周期走到尽头,也代表我们需要更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潜艇来替代它们。
我国并没有停留在引进装备的满足中,而是加快了自主潜艇项目的步伐。
在不断吸收基洛级潜艇的技术精华后,我国自研的039C型潜艇终于揭开了面纱。这款潜艇的强悍程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款国产潜艇,在某些性能上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该型潜艇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潜艇在水下潜伏时间更长,极大提升了持续作战能力,标志着我国常规动力潜艇迈入世界先进水平。
相比依赖传统柴油动力系统,AIP系统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几乎可以做到无声无息,令敌方反潜系统更加难以捕捉。
039C型潜艇还使用了全新设计的X形舵,这种舵布局相比传统的十字形舵在操控性和灵活性上大大增强,还进一步降低了潜艇在海底复杂地形中航行的风险。
X形舵的应用,代表我国在潜艇控制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我国潜艇设计师已经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具备了与国际顶尖潜艇制造国一较高下的能力。
039C型潜艇在外壳表面铺设了最新的消声瓦,大幅降低了潜艇运行时的噪音,这些消声瓦的材料和技术,同样是源自对基洛级潜艇的研究和吸收。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基洛级潜艇的消声瓦设计,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良,最终研制出性能更优的国产消声瓦。
今天的039C型潜艇的静音性能,已经超越了曾经的老师基洛级,成了真正的水下幽灵。
除了静音性能和航行操控技术的突破,039C型潜艇在武器系统上的升级,同样已经站在了世界头部,相比基洛级潜艇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039C型潜艇的武器配备更加灵活和强大。
它不仅可以发射多种型号的鱼雷和导弹,还具备了垂直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这种发射方式不再依赖传统的鱼雷管,进一步增强了潜艇的火力打击范围和多样性。
现在的039C型潜艇,已经具备了全球顶尖常规动力潜艇的综合性能,成了我国海军近海防御与远洋作战的一把利刃。
基洛级潜艇引进的最初是为了迅速弥补我国海军装备上的短板,这一步应急之举无意间,成了我国自主潜艇研发的助推器。
从仿制到创新,我国潜艇研发部门通过学习、吸收和再创造,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还成功打造出自主知识产权的039系列潜艇,将这一技术成果推向了国际市场。
而且我们现在也成功实现了技术的出口,2015年和2017年,我国分别与巴基斯坦和泰国签订潜艇出口协议,成功将基于039系列技术的S20P和S26T型潜艇,推向国际市场。
这两型潜艇均是在039B型潜艇基础上开发的外贸版本,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性价比,仅巴基斯坦一国就订购了8艘S20P型潜艇,总金额达到50亿美元,泰国海军也签订了3艘S26T潜艇的采购协议,总价值10亿美元。
结尾这么看来,当初花的这20多亿美元实在是太值了,短短20多年,不光让我国的潜艇技术今非昔比迈入世界强国行列,还反手轻松赚了60多亿美元的红利,也难怪外国专家大呼中国赚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