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彻底破防了!近日继中美网友“对账”后,日本网友也开始对起了“大米”的账,结果一对吓一跳。
同样10公斤日本大米,在日本售价为8000日元,而出口到美国却只卖6000日元左右,这让日本网友意识到此轮国内大米涨价极不正常。
但为什么大米自给率达100%的日本,米价会高得如此离谱?背后是自己人在搞鬼吗?未来日本应该怎样应对“米荒”?
过去日本常因极高的大米自给率而沾沾自喜,但自2024年8月以来,一股前所未有的“米荒”却席卷了这个岛国,米价也进入了魔幻飙升的阶段。
在东京生活的华人感慨道:“没想到日本也会出现大米短缺,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货架。”
在“米荒”的紧张气氛笼罩下,东京、大阪等多地超市纷纷出现大米断货、限购等问题,过去是“大米自由”,现在一家最多只能买一包,而且一包还只有5公斤。
对于以米饭为主食的日本家庭来讲,这点米顶多只能塞牙缝,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可怕的是很多家庭已经“吃不起”大米了。
大阪的华人表示:“米价上涨就像坐火箭一样,一斤大米至少涨了20%。”
日本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旬,市场10斤大米价格均价达到3627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590日元,涨幅接近80%。
刚开始很多在日华人叫苦不迭时,日本人还很淡定,嘴上轻飘飘地说着:“农民种植那么辛苦,多赚点怎么了?”
似乎谁抱怨日本大米涨价,谁就是不体恤农民,但到了1月17日,日本民众突然发现不对劲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低保户的日本大姐在海外社媒吐槽,说进入2月之后,10公斤的大米就要8000日元了,日本完蛋了。
这位大姐一个月能拿到的低保费也才80000日元,所以按照这么个涨法,吃不起大米只是迟早的事。
但看似合乎情理的抱怨,评论区却两极分化,共情大姐的人纷纷表示大米太贵了。
可更多的人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痛斥大姐站着说话不腰疼,称大米种植要风吹日晒,值得卖出更高的价格。
就在大家因此争吵不休时,一位在美国旅游的日本人发文称:“日本出现米荒时,美国从日本进口了很多大米,而且还卖出了白菜价,比日本本土卖的便宜了三分之一。”
这还不是个例,有在迪拜的日本人也发现了,这里的日本大米10公斤只要4000日元,接着各国网友纷纷晒出日本大米在当地的售价。
对账之后日本人彻底蒙圈了,不是大米短缺导致米价飙升吗?怎么还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这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日本米荒”竟是自己人搞鬼按照日本官方的说法,这次米荒全是天灾惹的祸。2023年夏天,日本遭遇难得一见的酷暑天气,平均气温达到189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导致大米品质较差。
加上遭遇台风天气,水稻在狂风暴雨的摧残下几近折断,整片农田变得面目全非,使得多个大米主产区收成不佳。
除了怪老天爷不赏饭吃之外,日本专家还忙不迭地将锅甩给了外国人,称2023年7月到2024年6月,日本大米需求量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11万吨,达到702万吨,这是近10年来首次上涨。
这一期间到日本旅游的人数是前一年的2.3倍,如果每个游客一天两顿饭选择大米为主食,那么就要多吃5.1万吨大米。
乍一看这些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但近期却有日本大米卖家表示,2024年日本大米产量是正常的,出口量比前一年还增加了20%。
加上和国外网友一对账,再迟钝的日本人也发现不对劲了:“原来自己吃不上大米,全是因为被拉到国外贱卖了。”
接着在日本人的仔细推敲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怀疑的目光扫向了“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毫不夸张地说:“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农协是日本农民和农业经营者自发建立的组织,它具有一定的互助性,农民加入后可以享受各种补贴,比如种子价格减免等等。
它还会出面帮农民和卖家就价格等进行协商,这样农民就不用自己到处找买家了。
表面上看,农协确实能给农民带来很多好处,但实际上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要知道农协自己经营着银行农林中央金库,农民会将钱存到农协的银行,所以只要米价越高,农协银行的钱就越多。
而且农民普遍比较节俭,不会轻易动存进去的钱,因此多年以来,农协银行的钱几乎只进不出。
这个银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金元宝,至少能够掏出60万亿元(约合人民币3万亿元)进行投资,至于投资赚回来的钱,自然也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农协的口袋。
有了足够的资本后,农协就可以通过操控价格来主导大米、肥料、种子等行业,甚至连日本的殡葬行业,农协都能一手遮天。
不仅如此,农协还是玩弄政治的一把好手。自1950年代以来,日本自民党始终牢牢把握着日本政权,其地位之稳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农民的支持。
而农协占据垄断地位,几乎聚集了所有日本农民,所以自民党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农协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民党便暗中和农协打配合,一同推高日本大米价格,还不断给农民发放各种高补贴。
但是高补贴不是会激励稻农扩大种植规模吗?这么想你就太小看农协了。
因为农协是按照批发价收购大米的,然后再出售到本土市场或者出口到海外,这意味着大米价格上涨后,钱并没有落入稻农的口袋,所以要是全职当个稻农,最后大概率是赔得裤裆都不剩。
要是选择打工,同时种一点大米自己到市场上卖,再加上政府的补贴,那么就可以小赚一笔。
在这种情况下,哪有那么多人愿意当个全职稻农呢?因此到现在,日本稻农比过去少了六分之一。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大米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最终受益的依旧是农协,这次日本大米价格暴涨也是这样。
日本网友经过对账后发现,2024年6月,农协的银行因投资失败出现1兆5000亿日元的赤字。
为了填补这一亏空,农协便毫不犹豫地将磨好的刀挥向日本百姓,故意炮制“米荒”的假象,推高日本大米价格。
加上2024年8月,日本政府突然放出“南海海槽大地震预测”的重磅炸弹,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恐慌心理,导致各地超市大米遭遇哄抢,价格继续飙升。
日本闹米荒说到底还是因为日本农业政策,早已被农协这个唯利是图的组织绑架了,它并不是单纯的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这一系列做法就像共同编织了一张网,牢牢束缚住了日本的农业,让农民逐渐丧失积极性,让粮仓变得越来越空,让老百姓更难吃得饱饭。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总不能真的看老百姓端不牢饭碗吧,那么日本应该怎么做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增加大米供给,2025年1月,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表示,政府已经计划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大米。
目前日本战略储备大米大约有100万吨,可以满足全国一年七分之一的需求,但这些大米一般都是用于地震救灾等紧急情况,所以过去日本政府一直不愿意掏出来。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日本人认为是农协和政府搞鬼,推动米价上涨后,日本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也不得不释放大米储备救急。
同时日本还可以进口更多大米,其实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之一,日本承诺每年都要零关税从海外进口77万吨大米,但过去这些大米从来不会进入本土销售市场。
因为一旦更便宜的大米进入本土销售市场,很容易导致米价下降,但要是实在走投无路的话,日本政府除了进口大米也别无他法。
事实上,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人口数量只有1.2亿,所以以上两项措施基本上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米荒。
但从长远来看,米价下降必定会导致农协的反对,这不是简单的供应问题,背后是政策等多种原因交织的结果。
所以日本要想彻底解决米荒,不仅要调整农业政策,还要打破政治家和企业的利益勾结。
至于是政治利益重要,还是民众吃饱饭重要,二者孰轻孰重,日本政府、企业、人民都应该早日做出选择。
同时这种情况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紧绷着这根弦,避免以后有天步日本的后尘!
核污染的大米出口,便宜,给自己人吃好的,当然贵了[得瑟]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什么时候达到过百分之百?我怎么听说小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四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