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李达因女匪处置请示中央,毛主席说放了算了,事后看很高明

蒲子纨说历史 2025-03-17 14:15:47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沉浸在无尽的哀痛之中。

一名少数民族女子极度悲痛,几度哭昏。她在家中特设毛主席灵堂,跪在灵前含泪诉说:“我这条命,都是毛主席赐予的。”

当地人称她为程大嫂,早年曾是土匪头子,后来转为县政协委员。问及转变原因,她归功于毛主席,表示这是毛主席的影响让她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程莲珍一战成名】

1924年,程莲珍在贵州长顺县中苑村诞生,该村虽地处偏远,却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这里的姑娘多长相出众,面容姣好,使得中苑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美女之乡”。

程莲珍是乡里最美的姑娘,原本生活快乐无忧。7岁时,她作为伴娘陪同寨中大姐出嫁到县城,被城里文人和富家子弟誉为“贵州第一美人”,从此名声远扬,求亲者络绎不绝。

同时,土匪恶霸也盯上了她,大土匪头子王海臣派人来求亲,来人走时假笑道:“王大哥说了,若不答应,就抢到山上!”

程莲珍惊恐万分,当晚便逃往惠水县亲戚家藏匿。亲戚劝道,总躲着不是办法,应尽快找个合适的人,方能安心。

程连珍眼光挑剔,附近的人都没能入她的眼。巧合的是,到亲戚家的第三天,程莲珍在街上意外邂逅了陈正明。

陈正明是长顺县摆角寨的富家子,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他英俊潇洒,举止文雅,在布依族中堪称佼佼者,这让程莲珍一眼便倾心于他。

后来,程莲珍得知陈正明高中时已由父母包办婚姻,便拒绝了他的纠缠。尽管陈正明多次解释,她仍无动于衷。为避免纠缠,她在惠水城住了二十余天,又悄悄返回中苑。

陈正明不肯放弃,精心筹谋后决定抢亲。深秋某夜,程莲珍外出提水时,被四名青年突然抓住抬进轿中,送至摆角寨陈正明家,惊恐万分中,她成了贵州第一大美人的新娘。

一夜之后,程莲珍仿佛变了个人,对年轻英俊、风度翩翩的陈正明充满倾慕,认为能成为这位大学生的妻子,将是无比的幸福。

1947年,程莲珍诞下女儿不久,遭遇不幸。陈正明于半夜时分鼻孔突然大量流血,情况危急,未及天明便已离世,令人叹惋,好人命不长。

23岁的程莲珍与怀中婴儿迅速成为寡妇。正当她沉浸在悲痛之中,一连串的麻烦与灾难又接踵而至,令她的处境雪上加霜。

陈正明逝世仅一月,便有显贵派人携重礼求婚,包括水波龙乡赵乡长、县保警大队郭副队长、县参议会殷议长,及省城大夏大学的罗绍凡,他英俊非凡,多次托媒并附求爱信。

面对摆角寨人既敬且畏者的纠缠,程莲珍坚守为深爱丈夫守节的意志,每次都以父亲所传的“女子忠贞不渝”的教诲,婉言拒绝了婚事。

然而,在程莲珍不断婉拒媒人之际,亲人的枪口已悄然对准了她。陈八姑,为夺兄长的万贯家财,决意尽快除掉嫂子,以防财产外流,于是暗中寻觅杀手。

刺杀失败后,陈八妹并未放弃刺杀嫂子的念头。她布置耳目监视嫂子行踪,并用1000元贿赂匪首王海臣,打算找机会除掉程莲珍。

程莲珍在惠水城逗留了数日,房屋整理妥当后,率众返回摆角寨。两地相距三四十公里,沿途山路崎岖,林木茂密,常有土匪出没。

程莲珍与十多名保镖进入山垭,惊鸟从密林飞出。她缓勒马缰,分兵三路,两队入林,她携陈氏兄弟走小路,并嘱咐他们无论何情,都要紧随她冲锋。

出发约十分钟后,她估摸着已到达山脚,便端起手枪,敏捷地跃上马背,喊了声“出发”,随即策马冲向狭窄的羊肠小道。

王海臣的人马果然埋伏于此,程莲珍刚现身,王海臣便大喊“打”,随后,一排子弹向他们扫射而来。

同时,程莲珍两侧的保镖也对王海臣的队伍开枪,枪声密集如爆豆,子弹如雨点般落下。王海臣的队伍三面受敌,待他们反应过来,程莲珍一行已远去。

长顺与惠水两地传颂着一场反埋伏战,人们纷纷传言,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仅凭十几杆枪,就让大土匪王海臣损失惨重,实在令人惊叹。

【程莲珍收到一份特殊的委任状】

陈八妹得知大嫂仍未被杀,焦急之下再生毒计。程莲珍依旧沉着冷静,迅速转身对陈八妹背后的树干连开两枪。

回家后,程莲珍安排大家清扫院子,设好酒宴,并杀了猪羊,共同欢庆取得的胜利。

两天后,水波乡大集如期举行,集市上人们纷纷议论摆角寨的近况。突然,远处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领头者边奔跑边高喊:“让开!让开!”

程莲珍骑在铁青马上,身后跟着一队保镖,中间马上绑着两个血淋淋的人,身上贴着写有“土匪”二字的白纸。这两人是昨晚被活捉的。

程莲珍带着被俘土匪绕场坝一圈后,前往乡政府,将土匪交给赵乡长并请求严惩。同时,她恳请乡政府追捕王海臣,以消除百姓祸患。

实际上,赵乡长与王海臣早已私下串通,但因群众舆论压力,他不得不将其移交县政府处理,同时秘密通知王海臣尽快逃离。

自此,水波龙乡鲜有土匪王海臣劫掠的传闻,程莲珍也得以过上了数月的安宁生活。

1949年11月15日,贵州获解放,程莲珍决定向县政府上缴枪弹并说明情况求保护。然而,她和罗老八抵达县城时,得知解放军已前往四川。

她一到家,就见许多身着黄色军装的人在忙碌。进屋后,发现台阶上摆放着数挺机枪,整个院子都站满了穿黄衣服的人。

她低着头冲进堂屋,见八仙椅旁坐着几位官员模样的人。她逐一打量,忽然认出了两位熟人:曾在凉水乡任乡长的罗绍铨,及曾向她求婚的大学生罗绍凡。

程莲珍正欲上前与罗绍铨兄弟交谈时,罗绍铨猛然起身道:“总司令,这位便是程大嫂。”

总司令是位瘦长脸、留山羊胡的人,见程莲珍注视他,便起身走近,紧握她的手说:“程大嫂,闻名已久,今日得见真容,曹绍华倍感荣幸。”

曹绍华取来一份委任状,恭敬地用双手递给程莲珍,说道:“程大嫂,现任命您为贵州反共自救军直属大队的大队长一职。”

言及此处,他深情地望向程莲珍,接着说道:“罗团长,你兄弟二人与陈大嫂同为布依族,依布依族习俗,共饮几坛鸡血酒,以示我们团结一心,共谋大业。”

程莲珍仍呆坐于墙角椅中,曹绍华见状,笑容满面地道:“程大嫂,您是巾帼英雄。今日之事咱们已说定,盼大嫂能为国家建功立业。”

委任状递至程莲珍手中后,她愣神许久,终是心怀忐忑地接过。迫于情势,她只得无奈踏上为匪之路。

1950年,贵州土匪活动频繁,省军区与省委决定集中兵力围剿,暂弃惠水县与长顺县部分区乡。驻军接令后,陆续撤离上述地区。

解放军撤离后不久,曹绍华在长顺县威远镇设立了匪巢,肆意征兵抢粮、骚扰百姓,作恶多端,引发了当地布依族民众的激烈抵制。

曹绍华见群众暴动难以平息,焦虑不安。罗绍铨建议以陈大嫂之名发布告示,筹集粮饷,以此平息民众的反抗情绪。

程莲珍在长顺、惠水两县威望甚高,布告发布后,水波龙百姓即刻交粮,随后各乡也陆续将粮食送至摆角寨程莲珍家,鲜有送往威远镇曹绍华司令部的。

曹绍华对程大嫂的声望深感钦佩,遂亲笔写下委任状,一任陈大嫂为贵州反共自救军团长,一任其夫罗绍凡为副官,并令二人即刻扩军,备战惠水县城之役。

与此同时,曹绍华以反共自救军团长的身份,在布依族聚居的乡镇广泛张贴布告,号召乡民们于3月20日携带粮食武器,在摆角寨集结待命。

布依族人听闻程大嫂召集,不明所以,纷纷携带粮食、扁担、镰刀和斧头,在3月20日之前就陆续赶到了摆角寨。

【解放军率军剿灭程莲珍】

3月20日凌晨,程莲珍见大门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为不失信于民,她虽心中暗骂曹绍华欺诈,但仍强作镇定,领着十几名保镖和被骗的300多名群众,匆匆踏上前往县城的路。

惠水之战前夕,曹绍华精心部署,调集兵力逾三千人,意图通过此次行动,彻底消灭盘踞城内的解放军及地方干部约两百余人。

战斗开始后,解放军展现灵活战术,奋勇抵抗,以寡敌众,四处冲杀。3000多匪兵难以突破县城。激战正酣时,解放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

曹绍华率领的匪军在双重夹击下溃不成军,慌乱逃跑。城外道路与田坝中,200具士兵尸体散落各处,罗绍铨亦在战斗中受重伤。

程莲珍因曹绍华逼迫而参战,行进中她故意拖延速度。抵达水波龙乡后,她停下来煮了午饭,拖延时间。

当程莲珍人马抵达惠水县,发现匪军已溃逃。她指挥队伍远距离开了几枪后,即下令撤退,并迅速返回摆角寨。

程莲珍在大型战斗中人马毫发无损,布依族百姓纷纷传说她智勇双全,子弹难伤。随之,依附她的小股土匪和民众日渐增多,最终聚集了一千多人。

此后,曹绍华频繁表彰并吹捧程莲珍,加之布依族农民的狂热追随,程莲珍性情大变,愈发得意骄横、凶残狠毒,最终死心塌地投靠曹绍华,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匪首领。

曹绍华指派下,她主动请缨,进攻过长顺县城及周边乡镇,还攻打贵阳至惠水间的重要城镇青岩、花溪,并有意图包围贵阳。

每逢重要战役,她都积极献策并勇猛冲杀,毫不畏惧。因此,女匪首程莲珍的名声不仅响彻长顺、惠水两县,还传遍了镇宁、安顺及郎岱等地。

1950年11月,解放军六支部队进军贵州,迅速向长顺、惠水等地推进。300多公里的封锁线上,山岭遍布剿匪队伍,道路设卡,形成大小包围圈,清剿行动如梳策般细密。

不到一周,曹绍华的匪军被全部消灭。他在长顺县斗蓬冲的一处小山坳里被捕获,随后被押送至贵阳,经过公审后被处决。

在庆祝胜利的喜悦中,军民发现匪团长程莲珍携十多名保镖,以及罗绍凡、罗绍铨兄弟二人,尚未被捕获,仍在逃遁之中。

这是重大隐患!程莲珍常在大范围活动,导致群众畏惧接近解放军和地方干部,也不敢领取政府发放的救济品,情况堪忧。

剿匪部队迅速在长顺、惠水、安顺、柴云等地张贴陈大嫂的通缉令。驻军、剿匪队伍及地方干部即刻行动,全面清查,不放过任何角落,包括小树林和破草屋。

四十余日过去,他们仍未发现程莲珍等人的踪迹。实则在曹绍华被捕次日,程莲珍便携保镖躲藏到了冷水附近的一处岩洞里。

直到有一天,附近民兵发现他们行踪并报告给解放军。解放军与民兵呼喊无果后,开始炮轰。连续三天炮击后,程莲珍等人趁夜通过秘密通道逃脱。

解放军以为匪徒已全部遇难,遂命入内搜寻遗体。然而,仅寻得一具焦尸及若干物品,余人皆无踪。一战士终寻得狭窄出口,通向外侧广袤森林。

女匪首程莲珍再次逃脱,造成二十余名解放战士伤亡,二十几支枪及弹药被抢。因此,连里部分干部受到了相应的纪律处分。

消息迅速传开,民众议论不断。有人认为程莲珍极为神奇,也有人质疑解放军能力,称一个加强连竟不敌十几名土匪。

剿匪失败后,军分区召开会议,调整策略,决定双管齐下:一面保持原清剿部队行动,一面将任务分配给惠水、长顺等县的公安队。

此后,女匪首程莲珍彻底消失,无论是追剿队、公安人员,还是当地民众,都未曾再发现她的踪迹。

【程连珍突然自首】

直到1952年底,陈光美带着程莲珍的保镖们突然向长顺县政府自首投诚。通过他们的供词,人们才了解到,程莲珍认识到共产党的稳固地位已不可动摇,面对大势已去的局面,她决定解散所有部众。

分手时,程莲珍对大家说:“兄弟们,我至死感激你们。我不能再连累你们了,否则谁也活不了。分手后,你们快去政府自首,政府有政策,不会伤害你们。”

程莲珍被押至贵定军分区大院后,追捕人员让她站在一角,四周有全副武装的战士持枪监视,机关枪张开口对准四周,严密看守着她。

军分区大院迅速聚集了机关干部战士、地方干部、市民和学生,人满为患。年轻人甚至爬上树梢、墙壁和屋顶,众人皆好奇,欲一睹这位传说中的女罪首真容。

见到程莲珍时,众人皆感诧异。毕竟,她身为声名显赫的女匪,大家本以为她该是身材魁梧、相貌凶悍,没想到眼前的她却是一位容貌出众的美女。

她个子稍高,身材纤细,浓黑秀发下是白皙的鹅蛋脸。细长的眉毛下,一双杏眼又黑又亮。暗蓝色花边大襟短袄衬得肌肤白嫩,围腰与紧束的腰带更显其窈窕。

面对被紧紧捆绑的年轻漂亮女子,院里围观者纷纷议论:“是不是抓错人了?难道她真的是女土匪程莲珍?”

程莲珍面对愤恨的人群,本应难过、恐惧、悔恨,但她却显得泰然自若,脸上偶尔浮现浅笑。这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女匪首,显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次日清晨,她被送至省城贵阳。省军区为惩处这位女匪首特设会议,与会者意见近乎统一:必须即刻执行枪决,此事毫无商量余地。

当时,所有中队以上级别、拒不投降的匪首,一旦被捕获均无生还。处决批准权限宽松,区长同意即可执行,像匪“团长”程莲珍这样的,更是必死无疑。

拍板之际,公安队负责人提出异议:长顺、惠水、紫云地区仍有散罪潜逃,少数民族匪首未擒,建议暂缓处置陈大嫂,用以引出逃犯。众人赞同。

数年后,省军区党委会就程莲珍的处理事宜产生了分歧,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有人主张“宽恕”,因其为少数民族女性,虽涉匪乱,但破坏力未如传闻。现匪患已除,留她非患,反可利用其劝散逃匪自首,新局势下,或能产生积极影响。

该意见提出后,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难以达成一致。为此,贵州省军区将双方意见及程莲珍的具体情况上报给了西南军区。

此时,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即将前往朝鲜参观,他要求先将程莲珍一案搁置,待其归来后再行研究处理。

【毛主席批示释放程莲珍,事后看很高明】

1953年3月底,李达参谋长自朝鲜访问返京小憩数日,获毛泽东主席接见。他汇报了西南剿匪进展,并特别介绍了程莲珍的相关情况。

最终,李达汇报道:“主席,关于那女匪首,下面意见不一,有主张杀的,也有主张放的……”毛泽东主席闻言打断,坚决地说:“不可杀,释放即可。”

讲罢,毛主席站起身,离开沙发,拿起一支烟,缓缓划燃火柴点燃,深吸一口后,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达察觉到主席似乎还有未尽之言,于是静静地留坐一旁,静待指示。片刻后,毛主席以他那独特的幽默口吻说道:“出个女匪首已属不易,还是少数民族,杀掉岂不可惜?”

李达小心询问:“主席,您的意思是?”毛主席答道:“诸葛亮擒孟获能七擒七纵,我们捉了程莲珍,为何不敢八擒八纵?至少也应两擒两纵,岂能一擒就杀?……”

李达理解了主席的意图,他郑重地回应:“主席,我们会严格按照您的指示去执行。”

1953年4月,李达作为西南军区参谋长前往贵州军区,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即要求释放被羁押的程莲珍。

在贵州省军区主要干部会上,李达传达完毛泽东的指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共产党人,胸怀应比诸葛亮更宽广,气魄更宏大。贵州剿匪近尾声,但工作更复杂。土匪与民族问题交织处,需严谨执行宽严政策,以速除隐患,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

1953年6月5日,惠水县城关镇数千群众集会,会上法院院长宣布了对程莲珍的判决,并当场释放了她。这位曾被视为“罪该万死”的女匪首,竟意外重获自由。

程莲珍意外获知政府决定释放她,尤其是得知是毛主席同意后,她拭去眼泪,心中充满感激,并暗自发誓要报答毛主席给予的新生。

1953年6月5日,惠水县群众大会召开,会上法院院长宣布了对程莲珍的释放决定并立即执行。获释后不久,程莲珍重返了她曾落草为寇的长顺与惠水地区。

程莲珍寻得未自首的土匪,分享亲身经历及共产党的宽恕政策,并毅然踏入土匪藏身的山洞,不顾个人安危,力劝他们投降。

程莲珍经过一个月努力,成功让22名匪首归顺,其中包括难缠的“八大金刚”,尤其是陈老毛、岑正学、陈登安三人,起初坚决不降,但最终也被她说服。

程莲珍屡劝匪徒投降未果,遂率部进山围剿,经过一番激战,终将这群土匪全部歼灭。

之后,程莲珍屡建奇功,逐渐赢得政府信赖。政府对她进行了表彰,并安排她住到惠水城郊的布依村寨,确保了她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1953年秋,程莲珍在乡亲们协助下寻回失散多年的女儿,母女终得团聚。1958年,她被选为惠水县政协委员,后升任常委,直至退休。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