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985大学拟撤销31个专业,面对专业优化调整高校应注意什么?|锦囊

新锦成研究院 2024-08-02 17:01:19

近日,四川大学公示了2024年拟撤销的31个本科专业点。此次公示中拟撤销的专业包括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广播电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涉及多个领域。

高校专业撤销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的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367个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2022年共925个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2023年被撤销的专业布点数进一步增加,达到1670个。可以看到,近些年各高校都在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调整专业的必要性为何?面对专业布局优化的趋势,高校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期锦囊,将结合国家政策与高校专业建设实际情况作出分析。

高校为什么进行专业调整?

提高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提出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教育部发文强调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当今社会正在进入“加速时代”,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就需要高校自身主动作为,建立适应经济变化的调整机制。常态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旨在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增专业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

2024年,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专业跨学科色彩强烈,交叉融合特色明显。同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通知》还明确,要支持高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可以看到,教育部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因此全国高校正逐步探索将专业设置融入新兴产业需求,也以新设专业为契机推动专业建设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设专业正体现出突破传统学科专业的壁垒,呈现出以产业为导向的趋势。

压减停撤错过剩低质专业

一些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时缺乏科学审慎规划、片面追求“大而全”,热衷于设置投入少、容易开办的专业。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到了今天,“大”的问题基本解决,下一步,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强”上。专业做减法,质量做加法,各高校抓住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机会,逐步“关停并转”一些华而不实、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把优势专业办好。专业撤销是高等教育体系自我优化的过程,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面对这一趋势,高校应更加注重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面对专业调整大势,高校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反映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更加注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等趋势。高校应密切跟踪社会发展变化,从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出发,新增或撤并专业,整合优势资源。

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突出优势特色。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形成人才培养高地;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强化协同联动,加强与教育系统和行业部门联动,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培养、评价等方面协同,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及时撤并冗余专业。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专业进行综合评价,把社会适应力一般、培养和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逐步停招直至撤销。但同时,涉及撤销专业需要科学论证和遵循严格程序,谨慎进行。一般来说,先将专业停招几年,等该专业在校生全部毕业,再进行撤销备案,尤其要确保在读和已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学校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应充分保障已停招撤销专业在校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新增或撤并专业,不能“一哄而上”新增“时髦”“热门”的新专业,也不能“一哄而下”撤并社会舆论认为的“冷门”专业。一方面要秉持分类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和优化,形成独特的学科专业集群,构建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坚定长期主义的办学定力,制定学科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防止出现学科专业建设政绩工程、浪费办学资源、破坏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等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