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崛起的东风,让计算机类专业成为屈指可数的热门专业类。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计算机类专业也一度与高就业率和高薪有着紧密关联。但风水轮流转,任何专业都不会长期处于鼎盛时期,计算机类专业近年的就业表现已经开始下滑。未来,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期数说,将作出呈现与分析。
01薪资水平不升反降从需求端看,互联网等领域面临需求饱和以及业务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裁员、缩招编制,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吸纳能力不如以往。新锦成研究院2022-2024《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数据显示,2021届计算机专业类本科毕业生薪资水平达到最高峰,此后2年,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薪资水平不升反降,在所有专业类中的薪资排名也有所下降。
02从业占比降低,就业空间被压缩
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计算机与数据处理领域,但在2023届计算机类专业毕业半年的毕业生中,这两个职业类的占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正在被压缩,就业竞争越发激烈。
当前,计算机行业从高速扩张期进入到了成熟或调整期,很多企业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行了裁员或缩招,这使得计算机行业整体的从业占比下降。同时,行业内部分领域发展迅速,如网络安全、大数据等,而部分传统领域如基础软件开发等逐渐饱和,导致从业人数的分布发生变化。此外,AI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改变了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格局,某些基础编程工作已经可以被AI编程工具替代,传统的计算机类岗位需求自然减少。
03专业调整滞后,招生计划持续增长
过去近二十年,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对旺盛。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并且,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表现较好,薪酬水平也相对较高,各地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规模持续上升。
仅2018年到2023年,计算机类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就从28万余人增长到39万余人,增长幅度达到38.5%。虽然2023届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已出现下滑趋势,但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仍在增长。2024年,全国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达43万余人,比2023年增加超4万人,增幅超10%。
04专业新增放缓,裁撤专业数量增加
从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2015-2023年间共计新增计算机类专业近2000个,而撤销的专业相对较少。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新增计算机类专业增速逐渐放缓,撤销专业数量有所增加。
在新增专业中,于2015年新增至本科目录中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增加数量最多,2015年至今共计增设了768个。其次,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与近些年社会热点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增长数量也相对较多。而在2015年以前就有大量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传统计算机类专业新增数量较少。
整体来看,互联网等计算机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现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市场需求逐渐饱和。而高校的招生计划调整和专业调整具有滞后性,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相对过剩。并且,当前计算机就业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严重短缺,而中级人才过剩,与当前用人市场的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
此外,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或下行时,企业为控制成本也会削减技术研发等预算,对计算机人才需求减少,因此,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不过,相较于其他专业类而言,计算机类专业仍具有相对优势,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需结合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做好职业规划,扎实培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