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制茶工艺演化,由简而繁至化繁归简,是科学更是回归

民艺工坊 2019-09-13 08:14:57

茶性味苦涩,古时也曾叫苦菜。把茶变作适口的饮品必须经过加工,改变它的适口性。我国是最早栽茶制茶的国家,在加工过程中,历代劳动人民不断总结经验,革新技术,改进工艺,逐步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品饮属性。

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茶是其中之一。到了周朝,开始设置管茶的官吏。茶叶被用作神圣的祭祀用品和贵族饮料。为了供随时取用,必须采取晒干收藏的技术措施。西汉时期,茶叶为皇帝贵族所独享,西汉后期茶成为主要商品之一。到了东汉,名医华佗《食论》说,饮茶益思,于是饮茶逐渐普及民间。制茶之法逐年改进,到了北魏,张辑《广雅》已经说明了茶饼的制法。

制茶工艺开始从简单的生晒到复杂的压饼。唐宋时期的“贡茶”制度,引起士大夫和有闲阶级对茶叶的重视,使他们更加钻研茶叶知识,改进制茶技术。明代,茶叶生产不仅涉及国家财政收入,茶叶易军马的政策,对扩充军备也有一定影响;清末茶叶成为主要的出口物资之一,不同的历史时期,茶叶都是重要的产业和物资,各种因素都促进和推动着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制茶工艺有繁有简,各种制茶工艺都是为了提升茶叶的品饮特性,减低苦涩感,提升品饮体验。

在谈不上工艺的时代便有晒干与生煮羹饮。从生煮羹饮发展到制饼碾末,目的是改进茶味、方便贮藏。饼茶的青草气味很浓。为了去掉青草气味,人们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发明了蒸青制法。蒸青茶饼去掉青草味后,又产生了茶汁苦涩的问题。于是改进制法,将鲜叶先洗涤而后蒸青,蒸后压榨,除去茶汁,然后制饼,降低苦涩味。这个阶段自宋至元约经300多年,榨水榨汁,夺茶真味,降低茶叶质量,于是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进而改为炒青散茶,利用干热发挥茶叶的馥郁美味,这是制茶工艺的重大改革。炒青发明后,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体会到,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结果。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革新,茶叶花色越来越多。各类名茶相继出现,虽然品味不同,但各有特点。

杀青后揉捻、烘焙,开始于元末明初。炒青绿茶的发展,可以说是制茶工业领域里的大革命。当时研究绿茶制法风气很盛,有些制法实际上已经接触到绿茶以外的茶类了。如田艺衡认为茶叶以生晒不炒不揉为佳,实际上就是现今白茶的工艺。因此,制茶种类日多一日。以绿茶制法为基础,经过不断演变,遂有现在的种种制法和不同茶类。茶叶种类繁多,工艺多样,有简有繁。不论是何种茶类,用何工艺,目的都是增加品饮乐趣,提升品饮体验,使茶汤变得顺口。

从古至今,茶叶从简单的生晒,到复杂的团茶,再到简单的炒青,后演变出白、黄、青、红、黑各类茶,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繁简共存,这是制茶工艺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对对茶叶不同风味的追求;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茶,本是素简之物,化繁归简,回到茶之本味,得质朴本真,会是未来的一大方向。否则这些年白茶何以如此火爆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