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4000一克的白毫银针刷屏了,电视剧为了博眼球,桥段可谓是无底线,炒到天上去,凡人喝不起。这对渴望接触白茶的朋友反倒像是建立了一道屏障,让新人望而却步了。
不过白茶中也有十分接地气,价格实惠的品类——寿眉。与白毫银针、牡丹王相比较,寿眉的价格便显得十分亲民了。电视中的一克白毫银针就够换好几大箱回去,除了现喝,还可以存下好多,等着慢慢转化慢慢喝。

白毫银针我们知道颜色以银白、灰白为主,色调基本一致,一泡茶中不会有太大色差;而寿眉则不同,寿眉的颜色往往十分丰富多样,尤其是秋寿眉更加明显,色彩斑斓各种颜色掺杂,墨绿、黄、砖红、灰褐等等,各色各样,那么寿眉为什么会呈现这么多种颜色呢?这还得从茶叶中的色素说起,影响茶叶外观色泽的主要是脂溶性色素,是茶叶中可溶于脂肪溶剂的色素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主要存在于茶树叶片中,是形成绿茶外观色泽和叶底颜色的主要物质。叶绿素中的镁原子可以被氢原子取代,形成灰褐色至深褐色的脱镁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黄色到橙红色的多种有色化合物。可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胡萝卜素会发生降解,形成紫罗酮系列化合物,对茶叶的颜色和香气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叶黄素类是茶叶中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黄色色素,随茶叶新梢成熟度的提高,总含量增加。叶黄素类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较强,有一定降解。对茶叶外形色泽和叶底色泽有一定作用,其降解产物对茶叶香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寿眉由于原料等级比较粗,原料中包含蜡质层较厚的成熟叶片,也有未成熟的嫩叶,还包含芽头等。成熟度不同的芽叶包含的色素成分与含量不同。制作过程中,光线照射时间不同、强弱不同,见光度不同,导致茶叶中的色素物质不同程度的降解,这些都会导致成品茶叶色泽有不同的呈现。内因在于原料中不同部位色素含量与种类的差异;外因则在于加工制作过程中色素的转化降解的不同,二者综合作用便产生了五彩斑斓的寿眉,而秋季气温相对春天高,物质变化迅速,寿眉的色彩差异更为明显。

秋寿眉五彩斑斓是正常现象,而五彩斑斓的寿眉也并不一定就是好茶,市面上很多寿眉是快速脱水而得,直接在日光下暴晒至干,这类寿眉颜色偏深,滋味淡薄,香气不足,资深茶友可以通过对比分辨。比较好的寿眉,色泽应该是以灰绿、暗绿为主,红褐等深色为辅,经历充分的萎凋,滋味醇和香气自然。说到底,茶还是要喝,不可仅以色辩之。多喝多对比,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