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时特意允许这四人不必跪拜称臣,他们都是谁?

咕了个鸽子 2024-12-19 08:29:26

引言:

1915年冬,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正式登基称帝,这位曾经以"共和国父"自居的军阀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了方向。在即位之初,袁世凯特意颁布诏书,给予"嵩山四友"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五项特权,其中包括免除跪拜称臣的殊荣。这四位当时德高望重的政坛元老,无一人对袁世凯的帝制表示支持,反而纷纷选择隐退。短短83天后,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袁世凯不得不匆忙取消帝制,随后便在病痛中黯然离世。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一场闹剧的始末,更反映出袁世凯称帝是如何违背民心,最终导致其帝王梦碎。

大纲:

一、帝制运动的历史背景

1915年袁世凯称帝的政治环境

袁世凯效仿汉朝"商山四皓"故事

"嵩山四友"的由来与政治意图

二、四位元老的人生轨迹

徐世昌:从寒门学子到大总统

赵尔巽:清廷重臣到《清史稿》总纂

李经羲:李鸿章侄子的政治生涯

张謇:状元实业家的创业之路

三、特权赐予与四人态度

五项特权的具体内容

徐世昌的主动辞职

赵尔巽的态度转变

李经羲的消极应对

张謇的愤然离去

四、帝制覆灭与历史启示

护国运动爆发

帝制昙花一现

四人后续发展

历史教训与反思

袁世凯称帝时特意允许这四人不必跪拜称臣,他们都是谁?

1915年冬,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正式登基称帝,这位曾经以"共和国父"自居的军阀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了方向。在即位之初,袁世凯特意颁布诏书,给予"嵩山四友"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五项特权,其中包括免除跪拜称臣的殊荣。这四位当时德高望重的政坛元老,无一人对袁世凯的帝制表示支持,反而纷纷选择隐退。短短83天后,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袁世凯不得不匆忙取消帝制,随后便在病痛中黯然离世。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一场闹剧的始末,更反映出袁世凯称帝是如何违背民心,最终导致其帝王梦碎。

乱世称帝 四友轶事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点。清朝统治摇摇欲坠,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整个社会风云变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北洋势力代表的袁世凯凭借其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成功从清廷手中接过了权力。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通过种种手段确立了对全国的控制。

到了1915年,袁世凯已经坐稳了大总统的位置,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帝制运动的推动下,他开始筹划称帝大业。这一年的12月,袁世凯正式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

在筹备称帝的过程中,袁世凯特意效仿汉朝"商山四皓"的典故。他将四位在当时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称为"嵩山四友"。这四人各有特点,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世昌出身寒门,年轻时与袁世凯相识,两人互帮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袁世凯的资助下,徐世昌得以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此后,他又向上司推荐袁世凯,为后者的仕途铺平道路。

赵尔巽是清朝的重臣,历任多个重要职位,政绩斐然。他在清朝灭亡后隐居青岛,对新政权保持距离。袁世凯为了笼络赵尔巽,特意为其弟赵尔丰平反,这才使赵尔巽同意出山。

李经羲作为李鸿章的侄子,凭借家族背景在官场顺利发展。他历任广西巡抚、云南巡抚等职务,在袁世凯称帝前担任政治会议议长。由于立场谨慎,他在后来的政局变动中得以全身而退。

张謇则是这四人中最特别的一位。他不仅是科举出身的状元,更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他创办了大生纱厂等多家企业,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袁世凯称帝后,立即下诏赐予"嵩山四友"特权,包括免除跪拜称臣、准许乘轿入内宫、皇帝临朝时可以就座等五项特权。这种做法显然是想效仿历史,为自己的统治增添合法性和正统性。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四位被袁世凯寄予厚望的元老,没有一个人对他的称帝表示支持。相反,他们都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或是辞职隐退,或是保持沉默。

四贤传奇 各领风骚

徐世昌的人生堪称一部励志传记。1855年,他出生在河南卫辉府一个贫困家庭,幼年就失去父亲,家中经济状况异常困难。

在那个时代,寒门子弟要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并不容易。但徐世昌凭借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广交朋友的性格,逐渐在学界打开了局面。

24岁那年,徐世昌与同乡袁世凯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正当徐世昌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参加乡试时,袁世凯慷慨解囊,资助了他一百两白银。

这笔钱让徐世昌得以顺利参加科举,并最终考中进士。学成后的徐世昌没有忘记袁世凯的恩情,他向上司李鸿藻推荐了袁世凯。一来一往之间,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

赵尔巽则是一位典型的清朝重臣。1844年,他出生于奉天府铁岭,1874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光绪年间,他先后担任湖南巡抚、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要职,政绩斐然。

李经羲作为李鸿章的侄子,出生就带着金钥匙。1857年生于安徽合肥的他,在官场上可谓步步高升。他先后担任过广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重要职务。

到了1913年,袁世凯任命李经羲为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这些职位看似显赫,实则是袁世凯为了拉拢他而设立的。

张謇的经历最为特别。1853年生于江苏南通的他,在1894年高中状元,本可以走上仕途。但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在张之洞的支持下,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这成为了近代中国重要的纺织企业。南京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实业总长,后来又在北洋政府担任农商总长、全国水利总长。

这四位当时德高望重的人物,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徐世昌是寒门学子逆袭成功的典范,赵尔巽代表着传统士大夫的风骨,李经羲展现了世家子弟的从政之路,张謇则开创了知识分子从商的先河。

正是看中了这四人的影响力,袁世凯才会特意将他们封为"嵩山四友"。他希望通过笼络这些名望之士,为自己的称帝大业增添合法性。

然而历史总是难以预料。这四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留下重要印记的人物,最终都没有成为袁世凯称帝道路上的助力,反而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帝制的不认同。

帝制危途 四贤退隐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接受帝位,建立"中华帝国"。随即,他颁布了一道特殊的诏书,赐予"嵩山四友"五项特权,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这五项特权分别是:免除跪拜称臣、准许乘轿入内宫、皇帝临朝时可以就座、上朝免穿朝服、不必参加一般朝会。这些特权的含金量极高,甚至超过了一些皇亲国戚的待遇。

然而,袁世凯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徐世昌在得知袁世凯要称帝的消息后,立即上书劝阻,指出帝制将会引发全国动荡。当劝谏无效后,他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去了所有职务。

赵尔巽的态度更加鲜明。他直接表示:"我是清朝的老臣,已经服侍过一个皇帝,不能再服侍第二个皇帝。"说完就回到青岛隐居,对袁世凯的诏令置之不理。

李经羲采取了更为委婉的方式。他以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为由,辞去了政治会议议长的职务。辞职后,他选择闭门谢客,不问世事。

张謇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公开反对帝制,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当袁世凯正式称帝后,张謇立即辞去所有官职,回到南通继续发展实业。

这四位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帝制的不认同。他们的态度,在当时的政坛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许多原本观望的政治势力,看到连"嵩山四友"都不支持袁世凯,也纷纷开始表态反对帝制。这种局面对袁世凯的统治造成了致命打击。

事实证明,袁世凯的帝制计划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他低估了全国人民对共和制度的向往,也高估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即便给予"嵩山四友"再多的特权和荣誉,也无法改变他们对帝制的根本态度。这四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他们的政治立场。

到了1916年3月,在全国各地护国运动的压力下,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这场持续了短短83天的帝制闹剧,最终以失败告终。

"嵩山四友"的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各界对袁世凯称帝的普遍态度。他们的退隐,不仅是个人的政治选择,更象征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这四位老人各自过着清净的生活。徐世昌后来还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念。

赵尔巽一直隐居青岛,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出山。李经羲则在家中潜心著述,留下了大量文字作品。张謇继续致力于实业发展,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重大历史关头,正直的政治人物往往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嵩山四友"的故事,成为了近代中国政治史上一段独特的佳话。

命运转折 风云际会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不到三个月,就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身体疾病的折磨下离开人世。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北洋军阀,最终也未能如愿登上帝位。

"嵩山四友"在袁世凯去世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命运轨迹,恰恰印证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特点。

徐世昌的经历最为戏剧性。1918年,他在段祺瑞等人的支持下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这位当年靠袁世凯资助才得以参加科举的寒门学子,终于坐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徐世昌担任大总统期间,面临着军阀割据、列强干涉等诸多困境。他采取了调和各方的政策,试图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最终在1922年被曹锟、吴佩孚等人赶下台。

赵尔巽始终保持着清朝重臣的骨气。他在青岛隐居期间,潜心著述,完成了《清史稿》的部分编纂工作。1927年,这位坚持清朝遗风的老臣在青岛去世。

李经羲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彻底退出了政坛。他回到家乡安徽,专注于整理家族文献和编写地方志书。1935年,他在合肥去世,留下了大量史料文献。

张謇的选择最具远见。他回到南通后,继续发展实业和教育事业。在他的努力下,南通的纺织、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1926年张謇去世时,南通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他开创的"南通模式",成为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典范。

"嵩山四友"的结局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徐世昌虽然最终未能挽救北洋政府的衰落,但他的执政经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赵尔巽坚持清臣本色,为保存清朝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经羲的著述工作,为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张謇的实业救国道路,更是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路。

这四位在袁世凯称帝时期共同被赐予特权的政治人物,最终都没有沦为历史的看客。他们或从政、或著述、或实业,都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重大历史转折点上,正确的选择往往来自于对历史潮流的准确判断。"嵩山四友"拒绝跪拜称臣的决定,不仅保全了个人的名节,更维护了历史的正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嵩山四友"的命运轨迹,折射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不同选择。有人选择继续从政,有人选择归隐著述,有人选择实业报国。

这些选择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他们的故事,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段值得后人深思的篇章。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立场态度,往往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