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为十两银子,给地主家厕所写了一副对联,不料成为千古名对

咕了个鸽子 2025-02-21 08:08:21

大家都晓得那个大名鼎鼎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传闻呢,说他在诗词、书法、绘画这些方面那是没有不精通的。特别是他的书画作品,那水平真的是超级高,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绝技啦。也正因如此,他的这些书画作品在后世被人们当作是极为珍贵的瑰宝一样珍视着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写对联方面的本事那可真是相当厉害,堪称一绝呢。就说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儿,他给地主家的厕所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可别小瞧这给厕所写的对联,没想到最后竟然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对,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呢。

不过,令人感到十分好奇的是,那位声名远扬、威震天下的大才子,究竟是出于什么缘故,居然会去给地主家的厕所撰写对联呢?

年少成名

唐寅啊,他出生于一个所谓的“名门望族”家庭呢。他们家往上追溯的话,那可是相当有来历的,早在东晋时期,他家的祖上就已经担任大将军这样的重要职位啦,可见其家族在当时就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隋唐时期,有这么个人,他的祖上可是相当厉害呢。那时候跟着唐高祖一起打天下,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就因为这份功劳,后来便被封了官职,还加了爵位呢,也算是风光无限啦。

到了明朝初期的时候,唐家的祖上呢,相比以往,已经没有了曾经那般十足的风光啦。不过呢,即便如此,他们在当时也还是能算得上是皇帝身边比较受重视的人呢,也算是红人一个啦。

到了他所处的这一代的时候,整个家境的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逐渐走向没落了。在他们家里呢,以前那种能够进入官场、担任官职的人已经变得很少很少啦,与之相反的是,家族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在江浙那一片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呢。

就这样,唐家的父亲为了能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于是选择在苏州这个地方开了一家酒馆。

酒馆的工作其实挺累人的,而且每天都得去面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顾客。不过呢,好在这份工作的收入还算可以啦。

唐寅小时候,常常会跟着父母一块儿在小酒馆里玩耍呢。那小酒馆里可热闹啦,人来人往的,有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唐寅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时不时就能见到这些不同地方的人。

有这样一些客人,他们对“酒水”特别热衷,基本上都是那种放浪形骸的人。而这些人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之后的人生造成了影响。

唐寅年少时,凭借着小酒馆的生意经营,度过了一段极为幸福的时光。在那段日子里,小酒馆的生意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依托,靠着这份营生带来的收入以及围绕其展开的生活,唐寅尽情享受着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满是幸福的味道呢。

等唐父的孩子长大几岁之后,唐父便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条件最为优越、师资力量最强的私塾当中去。唐父之所以这么做,心里是有着一份深切的期望的。他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私塾里专心致志地好好读书,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在科举之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得以进入官场,一步一步地实现登堂入仕的目标。唐父满心期待着孩子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重现唐家祖上曾经拥有过的那份无上荣光呢。

在旧时的私塾里面,唐寅可真是展现出了远超他那些同龄小伙伴的聪慧劲儿呢。当时在私塾的学习环境下,别的同龄人或许还在努力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可唐寅却已经能够凭借着他过人的才智,在学业等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啦,其聪慧程度明显和同龄人拉开了差距哦。

没过多久,那小小的私塾所能够给予的知识,已然无法填满他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探求欲望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离开私塾,开始在苏州的各个县四处游走,其目的就是要去寻觅能够给予他更多知识、更深入教导的名师,以便能在求知的道路上继续大步前行。

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好几位跟他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呢,这里面就有祝允明以及文徵明等这些人哦。

在唐寅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到了该取字的年龄啦。

他的好友和老师给他提了个建议,就是让他给自己取个字。那取个什么字好呢?后来啊,他琢磨着自己是出生在寅年的,大家都知道“寅虎卯兔”这句俗语,既然出生年份带个寅字,那不妨就取字为“伯虎”吧,这样一来,名取为寅,字是虎,感觉搭配得还挺巧妙的呢。

并且呢,要知道他在家庭里是排行老大的,按照传统的称谓来讲,家中的长子是被称作“伯”的哦。

在他取了字之后,朋友们就都开始称呼他为唐伯虎啦。而且,朋友们还一个劲儿地夸赞他呢,都说就看他这势头,以后肯定能够做出一番大成就,达到那种“虎震朝野”的地步,仿佛都已经预见到了他未来的辉煌呢。

在那个时候,他正处在意气风发的阶段呢。就拿诗词书画这些方面来说吧,在同龄人当中那可都是拔尖儿的,排名绝对是首位呢。而且哦,不只是同龄人比不过他,就连好多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见识了他在诗词书画上的造诣后,也都忍不住连连感叹,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确实是比不上他,只能自叹弗如喽。

当他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当地存在着一户姓徐的人家,这户人家极为豪奢。他们慧眼识珠,察觉到这个小伙子将来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是个值得托付的人,所以就把自家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让其成为了自家的女婿。

在他还没到弱冠之年的时候,就已经收获满满啦。他有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夫妻二人想必也是和和美美呢。而且,在乡邻们那里,他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许,这说明他平日里的为人处世肯定很不错,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不仅如此哦,就连那些有名望的大家,也对他表示了认可呢。你看,要是他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顺着这条已经有了好开头的路稳稳地走,那日后肯定是能够做出一番了不起的作为来的。

然而,当他年仅二十一岁的时候,竟突然得到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那就是他的一位好友离世了,这死讯就那样毫无征兆地传了过来。

他有一位好友,比他要大两岁呢。这位好友此前已经成功考中了秀才,本是有着大好前程。可谁能想到呢,突然之间好友就得了一场极为严重的病,病情来势汹汹,尽管多方救治,却也没能挽留住好友的生命,最终年纪轻轻的就不幸暴毙离世了。

就在这一时刻来临之际,他的人生轨迹一下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就如同原本顺畅前行的道路突然出现了一个陡峭的下坡,毫无预兆地便急遽向下滑落,自此开启了一段急转直下的人生历程。

放浪形骸

话说唐寅,当他听闻好友离世的消息时,那心里头啊,简直悲痛到了极点。要知道,他和这位好友可是打小就相识的,打从儿时起,两人就一直相伴着一同求学。在那些一起读书的日子里,彼此相互扶持,有着诸多美好的回忆呢。可如今,好友却骤然离世了,这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一下子砸在了唐寅的头上,让他整个人都有些懵了,满心都是错愕之感。

就这样,他动手为自己的好友撰写了一篇墓志铭。

在他的认知里,起初是把那件事当作一个意外来看待的。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曾经给予他启蒙的老师,居然也毫无征兆地患上了重病,而后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他再一次拿起笔来,这次是为老师而写,随后又完成了一篇墓志铭。

就好像从这一时刻起,死神便紧紧围绕在他的身旁不肯离去。而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不幸再次降临,他的父亲也患上了极为严重的病症,病情发展迅猛,最终骤然间就离开了人世,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实在是太过沉重了。

有这么一件事,对他的打击着实不小。就在前两年的时候,他父亲满心盼望着他能够在科举考试里考中功名呢,那可是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可谁能想到呢,这一转眼的工夫,父子俩就已经是阴阳两隔,天人永别了,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叹息世事无常呐。

就在这个时候,众人方才察觉到,原来这竟然是一场波及整个江南地区的瘟疫啊。这场瘟疫来势汹汹,范围极广,一下子就席卷了江南这片广袤的大地,让人们猝不及防,直到此刻,大家才后知后觉地认识到它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呢。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医疗条件特别落后,各方面的医疗资源都很匮乏,技术也不先进。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场瘟疫,人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去应对。没办法,大家也只能无奈地把一切都交给命运来安排了,就只能听天由命,盼着这场灾难能早点过去呢。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当中,唐寅家中遭遇了极大的变故。先是他的母亲,身体出现了状况,染上了疾病,之后便一直咳嗽不停,病情始终未见好转。紧接着,他的妻子也没能逃过病魔的侵袭,同样是染上病症,也是每日里不停地咳嗽,被病痛折磨着。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不管是母亲还是妻子,最终都没能扛过病魔,相继离开了人世。

他的儿子和妹妹同样没能逃过厄运,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了人世。

仅仅过了短短一两年的时光,曾经那规模宏大的唐府,不知怎的,慢慢就变了样儿。府里的人渐渐都不在了,到最后呢,就只剩下唐伯虎和他的弟弟啦。这兄弟俩,只能彼此依靠着,相互扶持着过日子喽。

他接连经历了亲人离世的打击,先是这个亲人走了,接着又是那个亲人离去,这接二连三的变故让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在这之中,父亲的离世更是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父亲生前经营着一家酒馆,以往那里满是生活的烟火气,可如今亲人离去,一切都变了味。他呢,从那之后便整日整日地泡在这家酒馆里头,仿佛只有待在这个曾经有着父亲身影的地方,心里才会有那么一丝慰藉,尽管这慰藉也只是虚幻的。白天的时候,他坐在酒馆里,一杯接一杯地喝酒,眼神空洞无神,也不与人多言语,就只是默默地灌着酒。到了夜晚,酒馆里灯火依旧,他还是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依旧继续饮酒,似乎想要借着这酒劲来麻痹自己,企图忘掉那些亲人离去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哪怕只是暂时忘掉也好啊。

好在这个时候,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及时伸出了援手。祝枝山深知唐伯虎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纠结,于是便十分诚恳且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劝说。祝枝山说道:“伯虎啊,你要知道,如今唯有努力去考取功名,才能够好好地祭奠亲人的在天之灵。这功名可不单单是为了你自己的前程,更是为了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们呐,你可一定要振作起来,好好努力去争取啊。”

在好友的一番恳切相劝之下,他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将那搁置一旁的笔墨拾起,由此踏上了科举考试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开启了追逐仕途梦想的新征程。

即便再次进入学堂学习了,可他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饮酒作乐”这样的不良习惯。那“饮酒作乐”的习性就像是紧紧黏附在他身上的顽疾一般,即便身处学堂这样本该专注于学业的环境里,也依旧没能被他甩掉,依旧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影响着他。

他,整天都和自己的那些好友在青楼里厮混呢。就这么没个正形儿,肆意放纵着自己,行为举止可以说是相当放浪形骸啦。也正因如此,当时负责院试的主考官看到他这般模样后,心里头那是极为不屑的,对他这种做派很是看不上眼呢。

所以啊,在那个时候,如果不是有许多有名望的人出面为他去求情的话,说不定他就连秀才都没办法考上呢。

一旦顺利通过了院试,那么便拥有了能够去参加乡试的机会。也就是说,院试合格之后,就具备了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去参与乡试的资格呢,可以去角逐乡试这个考试中的种种了。

话说在举行乡试的时候,唐寅就跟着一众考生一同来到了应天府。这应天府可不简单呐,它其实就是明朝曾经的故都南京呢。

在这个地方,他凭借着自身那极为出众的才华,在乡试当中脱颖而出,一下子就夺得了第一名呢。要知道,乡试考出来的第一名,那可就是举人当中的第一名,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解元哦,而他就成功获此殊荣啦。

他已然成为了解元,要知道,在当时的科举体系里,解元可是乡试第一名,这意味着他距离平步青云真的就只差那么一步了,仿佛大好前程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一般。可让人疑惑的是,在这之后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怎么就使得他最后落魄潦倒,一生都没能再有所起色,而是在困苦中度过了呢?这其中的变故实在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探寻一番。

晚年落寞

秋闱的会试结束之后,时间匆匆而过,仅仅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接着,到了第二年开春的时候,那每三年才举办一次的会试便又拉开了帷幕。

来自天下各地的学子纷纷汇聚到京城之中,他们都在为即将拉开帷幕的那场终极大考做着准备呢。

唐寅从南京匆匆赶到了北京,可瞧他那模样,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呢。到了北京之后,他整天都和自己的那些好友混在一起,不是喝酒就是玩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他这般行径,可让好多在这里求学的学子们都忍不住侧目而视呢,大家心里可能都在琢磨着,这人怎么这样啊,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没个正形儿。

话说那一年的考试,那题目可是相当的难。众多学子纷纷在考场上遭遇了“滑铁卢”,被那些难题给难住了。好多人考完后就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没什么希望了,都不等最后公布考试的榜单呢,就早早地收拾包袱,离开了京城。

当天下的众多学子都满脸愁容之际,唯有唐寅和他的好友徐经依旧在尽情玩乐,那模样就好像已经对即将到来的事情稳操胜券一般,全然没有其他学子的那种忧虑神色。

然而,这样的一个场景,却被那些心里头存了别样心思的人给瞧在了眼里。

没过多久,在整个京城范围内,开始有这样一种言论流传开来,说是有两个人存在私通考官的行为,而且还在考试之前花钱买考试题目呢。这一番言论一出,立刻就在满朝的文武官员当中引发了诸多争议,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各种说法都有。

皇帝为了能够将朝廷内外清理整顿一番,让一切都恢复清正有序的状态,于是下达了命令,着手对这件事情展开全面细致的审查工作。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审查,把存在的问题都清查出来,把那些不合规矩、有违正道的情况都搞清楚,从而达到肃清整个朝野环境的效果。

唐寅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关进了大牢之中,而且还遭受了十分严厉的审问,这一审问的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呢。

经过一番细致的审查工作之后,最终确认在整个考前阶段,并没有出现泄题的那种情况。

据说,在考试之前呢,唐寅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举动。他和主考官见了面,而且,还送了主考官一枚金币呢。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心里盼着主考官能给他一点点关于考试方面的“指点”,好让他在考试的时候心里能更有底儿一些。

在当时的情况下,朝廷针对这三人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惩处措施。就拿唐寅来说吧,他受到的处置是被打发回老家苏州,去担任一个地位颇为低微、根本算不上什么重要官职的县簿之职。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朝廷还规定他这一辈子都不允许再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呢。

对于这样的一种安排,他内心是极度抵触的,压根就没办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呢,他做出了一个很坚决的举动,那就是辞去官职,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抗议之情呢。

然而,当他返回自己的老家之时,一个情况却摆在了眼前,那就是他的“臭名”已然在江浙这片地域广泛地传播开来了,几乎是人尽皆知的程度。

之前,他在考取解元的时候,那表现可真是娇纵跋扈得很呢。而现如今呢,又出现了这么一场压根就是莫须有的案件。就因为这两件事啊,好多人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开始对他之前能考中解元这件事产生了怀疑,觉得他那个解元的头衔,很可能是靠给考官送贿赂才得来的呢。

在那个时候,他的续弦妻子觉得他的状况实在是让自己蒙羞,于是明确表示往后都不愿再和他有任何往来了。不仅如此,就连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弟弟,也对他满是嫌弃之意,最后就因为这些缘故,和他彻底地分了家,从此各过各的生活了。

唐伯虎遭遇了众叛亲离的困境,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自家的家产拿去抵卖,以此换得一些资金。之后呢,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去游历山野,踏上了那远离尘嚣、纵情山水之间的路途。

然而,那次的游历经历并没有起到缓解心情的作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游历之后竟然还得了一场很严重的病呢。

当他回到老家以后,就在村子郊外靠近山野的地方购置了一座院子呢,还特意给这院子起了个名字叫桃花庵。打这之后呢,他依旧深陷在酒色的生活里难以自拔。

出去游历各地的山川美景,途中还常常饮酒听曲,尽情享受着这些乐趣,可如此这般花销下来,手里的银子没多久就全都花得一干二净啦。

他为了能够谋得一份生计,不得不开始依靠卖画以及鬻字的方式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在生活所迫的情况下,他把出售自己所创作的画作以及书写的字幅,当成了获取生活所需费用的途径呢。

在当时的苏州那一片区域,当地的众多学子都把他视作耻辱之人,常常对他加以嘲笑呢。

曾经有一回,他正在市井当中售卖自己所画的作品呢。这时候,有一位当地的豪绅迈着步子走上前来,向他发出了一个邀请,那就是请他撰写一副对联。而且,这位豪绅还许下承诺,只要他写出来的对联能够达到让人满意的好水平,就会给他十两银子作为酬劳呢。

一幅画花费三四天时间去完成,可最终也就能卖个四五两银子罢了。那要是写一副对联呢,居然能赚到十两银子?这差距可真是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唐寅内心其实是不相信的,可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贫苦了,没办法,只能去收拾好笔墨,然后跟着那位豪绅,想要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没想到的是,这名豪绅居然带着他来到了一个茅厕跟前。那茅厕,散发着阵阵臭气,简直能把人熏晕过去。只见这豪绅捏着自己的鼻子,满脸不屑地对他说道:“大家都一个劲儿地夸你才华横溢得很呐,那行啊,现在就给这茅厕写一副对联呗。”

当众人听到这件事儿后,一个个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为啥笑呢?因为大家都从来没见过竟然还有人会给厕所写对联呢,这事儿可太新鲜、太让人觉得有意思啦,所以众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的。

唐伯虎听到这番话后,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他怎么也没想到啊,自己居然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呢。可眼下事情都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了,没办法,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然后拿起笔,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瞧啊,看那前来的客人满怀着深情厚意呢。他甘愿解开自己的衣带,拿出财物来慷慨相助,而且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之意。

可别小瞧了这一事物,你看,它即便看似已经没什么用处了,但它有着别样的价值呢。就如同花儿凋零之后,会渐渐化作春泥,而这春泥可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哦,它反而会去滋养呵护那些新生的花朵。所以说,不要轻易认为某个东西就是毫无用处的,就像这能化作春泥去护花的事物一样,说不定在某个阶段、以某种方式,它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去守护、助力其他的存在呢。

您瞧这副对联啊,那可真是极为巧妙呢。为啥这么说?您想啊,一般来上厕所的人,那大多都是到了“急不可待”的程度啦。他们往往是急匆匆地就朝着厕所奔过去,那架势,就仿佛是扑向自己心爱的情人一般呢,特别急切又迫不及待的感觉。

并且要知道,排泄物其实并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哦,它是能够当作花草的肥料来使用的呢。

“衣带终不悔”以及“春泥更护花”这两句,其实都是借用了古人所创作的词句。也就是说,它们并非是全新创作出来的语句,而是化用了前人留下的经典词句内容呢,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情境哦。

当众人瞧见唐伯虎所写的那精妙绝伦的对联时,不禁纷纷鼓起掌来,口中连连喝彩。在这之前,或许还有人对唐伯虎的才华有所怀疑,可此刻,眼见这令人赞叹不已的对联,大家心里也渐渐开始相信了,觉得他是真有非凡的才华。想来当年,他应该只是被人恶意诬陷了,所以才落得那般被人误解的境地,而如今这副对联,无疑是他才华的有力证明啊。

当众人都在为他而深深感到惋惜不已的时候,唐伯虎却早已经拿着手中的银子,径直朝着卖酒的地方走去买酒了。只见他那略显潦倒的背影,一步一步地渐渐远去,仿佛就像是在无声地对这世俗发出一种嘲讽。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