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泄愤撞车背后的失独之痛——景德镇一家三口惨案

稳雯雯雯稳 2025-04-14 20:28:14

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江西景德镇昌江大道上,一声巨响划破国庆假期的宁静。31岁的胡某紧紧牵着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正穿越马路前往父母家赴宴。下一秒,一辆时速129公里的特斯拉轿车如失控猛兽般冲来,三人被撞飞数米高,鲜血染红路面。这场因司机廖某某与女友争吵引发的惨剧,不仅夺走三条生命,更将两个家庭推入深渊。

案发路段位于景德镇市珠山人民法院门前,双向六车道的昌江大道限速40公里/小时,却因长期存在未设红绿灯的栏杆缺口,成为行人“习惯性通道”。此处缺口已存在20余年,附近居民区密集,日常人车混行。

商户刘铭称撞击声“像爆炸”,受害者被撞至两三米高空;网约车司机张照目睹“满地鲜血,人群惊恐拍照”。官方数据显示,撞击前2秒车速129公里/小时,撞击瞬间仍达105-109公里/小时,远超道路承载极限。

廖某某因与女友车内争执,将情绪宣泄于油门。其父经营的铜器店在案发后迅速转让,家族“低调消失”引发舆论质疑。律师分析,若“开斗气车”动机坐实,量刑可能从交通肇事罪(3-7年)升至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死刑)。

胡女士与老伴搬入儿子婚房,保留所有生活痕迹,孙子的爬爬垫、小滑梯原封未动,儿媳手办覆着防尘布,仿佛主人只是短暂外出。梳妆台上,儿媳生前枯萎的植物被重新救活,胡女士却痛哭:“它们能活,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主卧飘窗陈列着儿子儿媳摔碎屏的手机,裂痕如蛛网般凝固在事发瞬间。

夫妻俩确诊重度抑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每日仅靠安眠药浅眠1-2小时,清醒即计算“失去孩子的天数”。两位老人拒绝外出,仅靠亲戚送饭度日。胡女士坦言:“怕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更怕被问‘最近怎么样’。”

肇事者父亲廖父拒绝采访,仅通过律师发声;曾称“赔偿80万”遭胡女士痛斥:“我们要的是人命,不是钱!”胡女士坚持要求死刑,庭审前夕反复整理儿子从小到大的奖状:“他那么优秀,不该这样被剥夺未来。”

案发后一周,争议缺口被35米护栏封堵,行人需绕行300米至斑马线。附近商户王杰叹息:“如果早20年整改,悲剧或许不会发生。”景德镇多条主干道存在类似“习惯性缺口”,缺乏信号灯与监控。市民反映“小磕碰不断却无人重视”,直至重大伤亡才引发整改。

这场悲剧撕裂的,不仅是三个家庭的未来,更暴露社会多重“超速”,个人戾气转化为公共灾难;道路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失独群体陷入漫长精神孤岛。

当血痕被雨水冲刷,护栏警示灯仍在闪烁——我们真正需要刹车的,是漠视生命的惯性。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