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凌晨3点28分,辽宁锦州黑山县一家二手手机店内,四道黑影挥石砸破卷帘门,如入无人之境。短短20分钟,89部二手苹果手机被洗劫一空,柜台玻璃碎片与染血的石块散落一地。店主杨先生次日清点时发现,这场“零元购”让他直接损失17.8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四名嫌疑人竟是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他们跨越100多公里,从沈阳打车而来,作案时甚至未遮挡面部,全程被监控记录。
监控画面显示,四名少年分工明确,一名女孩持手电筒在门外放风,三名男孩用石块猛砸卷帘门锁。闯入后,他们直奔高价手机柜台,专挑二手苹果14 Pro、华为Mate60等机型,手法娴熟如职业盗贼。店主杨先生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超1万)成为关键线索——嫌疑人疑似通过其发布的店铺定位视频锁定目标。
警方在案发8小时内抓获嫌疑人,追回49部手机,但仍有40部(价值约18万元)下落不明。由于四人年龄均未满16岁,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盗窃行为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仅需承担民事赔偿。杨先生痛诉:“他们连道歉都没有,监护人至今未露面!”
调查发现,四名少年中三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人初中辍学后混迹网吧。心理专家指出,缺乏家庭管教的青少年易被“犯罪团伙”招募,利用其年龄优势规避刑责。有网友爆料,某些网络群组专门培训未成年“爆破手”,承诺提供路费、食宿,赃物五五分成。
杨先生的抖音账号因频繁发布店铺实景视频,被算法推送给潜在犯罪者。二手交易平台更存在致命漏洞,未成年人可轻松分期购买高价手机,甚至绕过家长监控模式。此次被盗手机中,多部设备已提前卸载安全软件,显然经过“专业指导”。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根据现行法律,未满16岁者仅对故意杀人、抢劫等八类重罪担责,盗窃无论数额多大均不构成刑责。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类团伙通常通过游戏公会、短视频平台招募成员,以“赚快钱”“体验刺激”为诱饵。组织者多隐身幕后,提供作案工具、路线规划,甚至伪造身份信息。此次案件中,四名少年互不相识,仅通过网络临时组队,作案后通过闲鱼等平台销赃。
法律虽规定监护人需承担赔偿,但现实困境重重,若少年来自贫困家庭或监护人拒不配合,店主可能血本无归。杨先生表示,已准备起诉追偿,但律师坦言:“执行难如登天,许多类似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孩子突然拥有不明来源的高价物品、频繁深夜外出、社交账号出现暗语(如“开张”“收货”),装远程监护软件,定期核查游戏聊天记录,关注虚拟资产变动,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应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