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缺医少药,顶级医院技术高超,为什么不自制药物?

迎夏看健康 2025-04-02 09:10:32

最近有不少肾友,希望我院赶紧把自己的药物挂出来开卖,就算效果打点折扣,也比等透析强,昨晚也有朋友留言说这事:

首先,我在这里感谢这部分肾友对我们的鼓励与信任!正因为有你们,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说我院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更有代表性的:比我院名气大得多的顶级医院们,医术高超,面对肾脏病缺医少药的困境,为什么不自制药物?

全球医院排名第一的梅奥,没有自研药物;

我国排名第一的协和,也没有自研药物;

我国肾科排名第一的北医,也没有自研药物;

掰着指头数一数,我国TOP10的肾科,似乎只有东部战区总院,有自制的「益肾丸」。不过,他们参加正经的医学会议时,从来不谈自己的益肾丸。

为什么顶级医院们,普遍在回避自研药物?

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回避,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咱们的高中,分文、理科,这让很多人以为,文科专业是一类,理工专业是另一类。

其实不是,其实文理是同一类,工科是另一类。

看清华和北大就非常明显:北大擅长文理,清华擅长工科。

很多朋友以为北大擅长文科、清华擅长理科,于是就想不通清华的理科怎么就干不过一身文学气质的北大?其实文理是一家,北大有专门的文理学院;清华擅长的工科,和理科八竿子打不着。

如果以为学文的不懂理,也是误解,其实那只是文没有学会(占大部分人)。真正学会文的人,理学思维都非常强。

毛主席是纯文科生,一辈子没学过理科,但当年他和大科学家、诺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讨论物理学前沿,毫无滞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物理学前沿融会贯通,讲得科学家们频频点头,被杨振宁先生奉为知己。如果换一工科大牛过来,就算讲得再好,毛、杨等人也觉得和自己这一路八竿子打不着,驴唇不对马嘴嘛。

因为理科和文科的思路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探寻规律。无非是理科探寻自然规律,而文科探寻的是人文规律。毛主席和杨振宁都是在探寻规律、总结理论,干的是一回事。

而工科,研究的并非规律、理论,而是技术、经验、应用。

至于规律?工科的规律杂乱无章,偶尔在局部、在做这件事时有一个规律,总结一个经验方程,但换个地方、换个时间、换个环境,规律和方程就失效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没有一粒药物,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地治好所有肾友。

在医学中,也有研究理论的基础医学(医学院),与研究技术的应用医学(医院)。

而研发药物,是医学院干的活,因为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按照规律设计药物。设计出来后给药企做试验。

这活,医院干不了,医生脑子里就没训练过设计药物的思维,隔行如隔山。院领导如果硬逼,医生只能拿出个仿制药来交差。你说仿制药不行,必须得向XX医学院一样搞出机制创新的新药来,医生只能心里暗骂一句然后递交辞职申请。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医生都研发不了药物,总有少数的跨界人才,只是他研发药物的关键思路的来源,并非来源于看病,而是来源于书本和实验——医院之外的工作。

慢性肾脏病被发现200年了,这两百年来无数机构的各种医学工作者互相竞争,优胜劣汰,最终到现在,研发药物最强的还是医学院,治疗疾病最强的还是医院。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历代医患智慧凝结的共同选择。

所以,肾友们也别再为难我啦。

如果我院做一种口服的成药,能够凭它达成肾病缓解、哪怕是部分缓解,那也是对肾脏病出类拔萃的贡献,我们也会立刻投产。

只是现实半点不由人,强如协和也没有做自己的药品,真做了也和药店卖的肾炎康、尿毒清没有明显差别。您可以问问东部战区总院:你们医院排名为什么这么靠前,是因为有益肾丸吗?(别说是我让问的啊)

如果一家医院肯冒风险,能不能搞出比尿毒清更有效的药物来?也能,只要肯花代价,没有什么疗效是不能提升的,一两个月内这家医院的名气就能蹭蹭猛窜。但是这种风险没人敢冒,院内可以管控风险,院外怎么管呢?出一次事,医患双方就都完了,实在是揠苗助长,咱肾友想要的肯定也不是只有几个月的风光。

医院的价值,在于医生脑子里的诊断思维,手上的查体功底,以及医疗器械,也就是检验科+给药设备+望闻问切视触叩听,以此才能真正地、安全地提升疗效。

捷径谁都想走,我们也想走,只是肾脏病没有捷径,假捷径倒是有一大堆。

今天说的话可能不好听,结论也没能让大家高兴起来,已经很努力不影响大家的心情了,奈何忠言逆耳,大家多担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