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来源:我院煎药室
今天看我院2024年患者的病种分类,肾衰患者比上一年(2023)又增加了1200多人。这也符合我国目前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肾病患者总数在下降,但晚期患者数量在上升。
我们医生一直在强调:肾脏病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大于治疗。如今来看,肾友们的处境有了改观,但又没有改观。
说改观是因为卫生条件越来越好,患病的人少了,早期肾病欣欣向荣;
说没有改观是因为肾脏病种也会“优胜劣汰”,加之致病因素(主要是营养过剩)加剧,如今能够适者生存的病种基本都是难治性拉满,晚期肾病数量不堪重负,尿毒症患者逐年攀升。
一句话:两极分化。
什么时候,晚期肾友的处境,也能像早期一样欣欣向荣呢?
有时候,笔者会做一个美梦:未来有一天,肾衰竭/尿毒症没有了,甚至早期肾病也没有了,肾脏病消失了,甚至再大胆点:这颗蓝色星球上一切的疾病全部都彻底消失了!那该多好。
古人云: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然而,如若世间人无病,那种美景岂止是“药能不能卖出去”这丁点儿财务问题。那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把自己从病理中解脱出来,把全部精力放到生理学上,为人体突破上限而做贡献。
你管它药架生不生尘,那实在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我们过于追求功利主义,或是肾友们过于追求消费主义,都不会为咱们各自带来幸福感。与小心翼翼、步步惊心地救治尿毒症相比,提升人类文明高度带来的成就感无可估量。
医学,终究是一个为人类保下限的学科。为何这么说呢?医学需要与病魔相伴,身边都是病魔带来的伤痛、破坏、离别、医患矛盾、负能量。正如肾脏在人体中的定位一样:是排毒的下水道,终日与毒素相伴。
并不是穿上白衣,我们就洁白了、没有致病毒素了,而是环境中的致病毒素太多,只有白色才能反映出病魔的藏身之处。人们崇尚战士是因为他们英勇杀敌,而战士心中最大的愿望是和平。战争本身是文明的失败,战胜只是让苦痛轻一些,战败则是苦痛更大,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胜败都提升不了文明的高度。一个文明的英雄越多,意味着苦难也就越多。医学的存在,是为了缓解人类的负能量和下限,没办法开拓人类的上限。
如果世间人无病,我们的方向可以转向人体的上限。没有战战兢兢,没有医患矛盾,没有离别与死亡,从来不用担心目标个体恶化,不用担心家属会追着砍我,写文章前也不用再做老半天的心理按摩(怕把临床工作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带给我的读者)。无论取得什么结果,只有大成功或小成功、最不济也是中性的,不存在恶化。遇见的人无论谁都是笑呵呵的,世上没有拯救、只有昂扬,我将见证一个越来越昌盛的物种和文明在宇宙间缓缓诞生,而我在其中贡献着一点点绵薄之力……
那是多么美好的未来啊!
这个未来,不知会是哪一天。笔者已经47岁了,有生之年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