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时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的李聚奎被调任到东北军区任后勤部长,主要负责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
此时,他心里很是复杂,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在军事岗位,到解放战争后才被调去管后勤。
如今好不容易从四野后勤部部长的位子回到军事岗位,又被调去东北军区后勤部。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服从命令,走马上任。
志愿军后勤部队的工作远比他想象中的困难,美军的飞机压制的后勤部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处境,对前线志愿军的粮食弹药供应极为紧张。
身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心急如焚,直接找到李聚奎,再三催促务必保障前线战士粮单问题。
他也向彭老总保证,后勤部一定尽全力保证前线战士供需。
听完李聚奎的保证,彭德怀的焦虑缓解一些。
谁料,他接下来一番话却气得彭总拍桌发火,大声斥责。
那么,他究竟说了什么让彭老总如此生气?他又有何底气惹怒指挥千军万马的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
奔赴战场,舍生忘死1926年,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湖南涟源贫苦农户出身的李聚奎怀揣着带领贫困家庭过上好日子的满腔热血,积极加入了北伐军。
只可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才持续一年,就因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被迫宣告失败。全国革命陷入低潮,使他悲愤交加。
1928年7月,在彭德怀等人的影响下,李聚奎参加平江起义,成为起义队伍里第一批骨干。
起义第一枪打响后不久,国民党大军齐聚平江县城,势必要将革命火种泯灭。红军将士鏖战数日,伤亡惨重。
次日,在湖南省委指示下,彭德怀决定带领部队前往井冈山。正当全军休整好,待命出发前,变故发生了。
在一日早晨召开动员大会,正当台上台下一片激昂之时。时任红五军一队队长雷振辉夺过警卫员的手枪,用枪口对着彭德怀,紧紧扣住扳机,威胁道:
“现在立刻取消去井冈山的决定,否则我就开枪!”
台上台下的战士都很紧张,却又不敢有所行动。他们只是看到彭指挥脸上没有一丝慌乱,坚定地摇摇头:
“原定计划不能取消!”
此时,两人相距不过两米,刺杀不可能失手。
雷振辉怒气直逼脑门,就在他要扣动扳机时,站在彭德怀身边的李聚奎立刻飞扑到他身前。
雷振辉身后的干部也立刻反应过来,锁住他的脖子,这一枪打到天上。随后掏出自己的手枪,将其击毙。
这期间,李聚奎始终坚定地站在彭德怀身前。
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李聚奎先后被任命为中队长、大队长。又在几次“反围剿”运动中多次身先士卒,担任团长、师长。
1933年2月的第四次“反围剿”运动中,他创下了“伤亡46人打下敌人共三千多名”的军事奇迹。
又在红军被包围到大渡河时,抓住时机,强渡大渡河,使红军转危为安。
千里讨饭归队,鞠躬尽瘁为民1937年1月,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下,李聚奎率领的西路军最终失败。为躲避敌人的一次次搜索,同志们被迫分散行动。
即使忍受饥饿和劳累的双重折磨下,他的信念依旧没有被击垮,决定千里奔赴,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党的所在地。
在老乡的帮助下,他用自己原本的衣物换了一身当地人穿得比较破烂的服装。又因为警卫员脚烂的实在无法赶路,将其托付给了一户老乡。
身上揣着一个干粮袋,拄着一根讨饭棍子,拿着一个指北针,满怀希望讨饭千里,独自踏上这漫长而又艰苦的路途。
一路风餐露宿,渴了,就喝一口路边的积水;饿了,就嚼一把路边的野草,实在坚持不住就向老乡讨口饭吃。
一次,他正走到一个羊群边上,正遇上马家军搜查。牧羊人赶忙提醒他逃跑,他只是拜托其把羊群往南赶。
两个人一起赶羊,路过的搜查骑兵看都没看一眼就疾驰而过。
李聚奎就这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善良百姓的帮助,经历种种危险,终于抵达红军驻扎地。
毛主席再次见到这位“老乡”时,忍不住紧紧抓住他的手:“你这是虽败犹荣啊!”
回归队伍后,他休整一段时间就再次冲去前线。“冷枪队”“地雷战”“地雷训练班”,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发明了更多灵活作战方式和战术。
抗日战争结束,在群众期望和平的呼声下,国共两方进行谈判,美国以调停为由参与。
我党成立北平军事调解处,叶剑英点名李聚奎担任执行处副处长。
国、共、美三方代表齐聚在县政府,在县长的带领下见到了传说中被八路军“拔掉的围墙”和“被抢劫的房屋”。
李聚奎全程保持沉默,只是环顾凌乱的房间。
县长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八路军的“残暴行径”,国民党代表和美军代表附和。
国民党代表很是满意,佯装愤怒地说:“我看我们可以回去了,事实已经很清楚了。”
说完便和美国代表向门口走去。
只见李聚奎淡淡一笑:“县长的演技实在不错,可这里留下的所谓证据全是假的。”
随后,他拿起一枚子弹,仔细观察一番,递给美国代表。
“您是一名资深军人,肯定知道刚打出的子弹壳的样子,这早已生锈,至少是半年前的。”
见美军代表点头同意,他接着又说:
“这枪不过是拔了几块砖,根本谈不上拆房子。要是八路军真的在这里打过仗,这些墙可以做掩护,根本不会拆掉。”
他又忽略县长的狡辩和国民党代表早已阴沉的脸色,继续道:
“这屋子里的灰尘这么均匀,定是长时间落下的,而不是被抢东西之后留下的。
对面西房家具整齐,房子干净,还有一位年轻夫人正在做饭,丝毫没有被抢后的迹象。”
国民党代表哑口无言,县长赶忙打马虎眼,将三位代表送出。
国民党精心设下的圈套就这样轻松被他识破,美蒋双方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1948年,接到上级命令,他带领后勤部队前往沈阳接管物资。
途中偶然遇到敌军骑兵副司令王兆坤,当得知对方有起义的想法时,他果断提供帮助,将其带回沈阳。
毫无顾忌回怼上司,补授上将头衔抗美援朝时期,美军封锁严密,我军后勤部队无法及时运输军需补给。前线战士又怕暴露目标,不敢生火做饭。
后勤保障压力巨大,中央调任李聚奎担任东北区后勤部部长。彭德怀司令员坐不住了,找到这位老战友。
李聚奎向他保证后勤部一定全力支援前线战士,彭老总的脸色刚有好转,接下来一句话却让他直接怒拍桌子。
“一定全力保证,但真不知道能保证到什么程度。”
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老领导指鼻子骂自己,李聚奎没有生气,更不害怕,他太熟悉这位老总的脾气。
比他嗓门还大地回复道:
“我的人拼命去送了,三天就被美军炸毁半数运输汽车,后勤部已经拼尽全力了!”
彭老总果然如他料想的那样,并没有不依不饶地质问下去,反而冷静下来,放低语调让他想想办法。
这位老首长果然像以前一样,虽然容易生气,但是听得进去。
他深知物资运输线路的重要性,派遣大量兵力驻守运输线,并采取梯次储备的方法将物资运往前线。
这种新型后勤保障方式极大保障了后勤供应。
他回想起之前行乞时曾有老乡送给他炒面作为路上的粮食,这种食物方便存放和食用。
随即命令后勤战士加急制作,果然取得不错反响。
1955年7月,李聚奎被调任石油工业部担任部长,此时赴任就赶不上即将召开的授衔仪式。
可他最终选择放弃几十年军旅荣耀,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
李聚奎不知疲倦地奔赴一线视察,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成功发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将新中国石油产量翻了十几倍。
又前瞻性地认识到盆地地区的石油储备。最终发现大庆油田,彻底解决新中国石油自给问题。
李聚奎重新回到部队参加后勤工作,可他的军衔却是问题。
为了找石油错过了大将评选,军区领导陷入为难。他倒是不在意:
“上将军衔就够了。”
当军衔申请递到毛泽东面前时,他哈哈大笑,这位老战友确实担得起,爽快批准。
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离开后,对身边的警卫员感慨道:
“如果没有他,我们建国至少要晚上十年。”
结语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上将去世。临终前,他将自己亲手抄写的五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交给几位儿女。
“我这一辈子,为信仰奋斗一生,没有个人私产。”
他去世后,子女们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在八十五岁时写的入党誓词。
回顾老上将一生,他确实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誓言。无论是在部队工作还是在石油工业部,他始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驰骋沙场几十年,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却从不谈论自己的功绩。一生积蓄也全部捐献给了老区人民。
无愧于张震上将对他一生的概括“功高德也高”,向上将李聚奎致敬。
-END-
【文|峻玺】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