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的话:
“我这个人到36岁以后,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1936年,张学良36岁。这一年的西安事变,是少帅以抗日大义为先,书写的一段风云传奇。
却也是因为西安事变,使得自己彻底沦为蒋介石的“阶下囚”。
这一囚,就是54年。
软禁的起源,就是张学良执意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刚下飞机,就被逮捕。
虽然历史没有假如,但如果在当年,他没有选择自己送蒋回南京,是不是也就不会遭到软禁?
他的后半生是否就会因此改写?
同为发起者,命运不尽同众所周知,同为西安事变发起人,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却是不尽相同。
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了张学良被囚禁半生的遭遇,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杨虎城将军一家惨遭暗杀这件事。
有人或许会说,杨虎城不同于张学良,没有所谓与老蒋“义结金兰”的关系,更不是黄埔嫡系,这就注定他要比少帅的下场更惨烈。
其实不然。
西安事变不久,杨虎城就被蒋介石剥夺了军权。老蒋说得倒是好听,叫“撤职留任”,但实际上已经把杨架空。
但是由于在西北军中的根基,以及他在国内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老蒋想了个办法,把他打发到国外去。
于是1937年6月,杨虎城被蒋介石任命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随后就被强制安排出国“考察”去。
因为杨虎城出国时可以说是“拖家带口”,所以当时老蒋或许就没想着让他回国,许多人后来也评价道:
“杨虎城太傻了,如果他不回国,一家人在后来也就不会惨遭蒋的杀害。”
但杨将军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回来了,民族危难之际,他又岂肯混迹国外,苟且偷生?
杨虎城在国外之时,也并非无所事事。他游历美、英、法、德等多个国家,积极宣扬抗日主张,为国内抗战舆论造势。
只不过随着国内形势日益严峻,杨虎城愈发认为自己该到回国的时候了。于是,他给老蒋多发次电报请战,但都被拒绝了。
杨虎城没有放弃,他从美国飞到欧洲,想要绕道苏联,辗转蒙古进而回到中国。
没想到的是,他在苏联被截了胡。原因是苏联方面向蒋介石提前透露了杨虎城的行踪。
就当杨将军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收到一份蒋介石命令宋子文发送给他的回国电报。
得到这一“好消息”的杨虎城立即收拾好行李,登上返回香港的航班。
但其实,老蒋的阴谋才刚刚开始。而杨虎城也因此,踏出了走向深渊的第一步。
等到杨虎城又从香港辗转到南京,当时同行的还有军统头子戴笠。
没想到,杨虎城一下飞机,就被提前安排好的宪兵逮捕。
杨虎城事后才反应过来,这一切都是蒋介石安排的。而他被逮捕后,转而就被囚禁起来。这一禁,就是12年。
八年暗无天日,最终惨遭杀害张学良和杨虎城虽然在西安事变后,都相继被软禁,但二人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的。
西安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和谢葆桢夫妇就急忙把四个孩子秘密送回了老家,排行老三的杨拯中则被留在了他们身边。
杨拯中被要求待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哪都不许去。那几日,他发现父母异常忙碌。
妈妈早出晚归,爸爸则根本看不到人影。
他询问陪侍他的侍卫,对方说了一大堆,杨拯中也只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自己只知道爸爸妈妈正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以说,杨拯中几乎经历了杨谢夫妇从兵变到被拘再到被残忍杀害的全过程。
当时年仅18岁的他,就已身躯佝偻,头发花白。
杨虎城被捕后,谢葆桢带着孩子满城寻找,终于打探到丈夫被拘禁的消息。而在这个过程中,谢葆桢也被逮捕起来。
但是起初二人并没有关押在一起,直到半年后,杨虎城和谢葆桢才得以再次相见。
蒋介石为了藏匿杨虎城一家,便让特务多次迁移他们的住所。
直到1938年10月,他们被押到贵州贵阳玄天洞。期间还要面对数百名警宪特的监督,没有自由,没有欢笑,一关就是八年。
况且,此时的杨虎城已经身染疾病,而被关押的地方环境恶劣,阴暗潮湿,他的身体性能急速下降。
一家人就这样在这儿暗无天日的山洞里艰苦的生活着。
但是一到冬天,这里寒风刺骨,四处透风。他们只能围在炭火旁取暖,此外哪里也去不了。
这样一来,他们的病情更加严重,身体也愈发虚弱。
直到经过杨虎城一番苦苦哀求,特务们才同意让他自己出资在山里建个小房子。
本以为搬入新的“囚室”后,日子能好过一些。其实不然。
由于谢葆桢是我党党员的缘故,很多特务都格外针对她、难为他。
有一次,她终于忍无可忍,便把一桶粪水泼在了找事儿的特务头子李家杰身上。
李家杰勃然大怒,直接把谢葆桢强制转移回条件艰苦的老洞里。
她的身体由此更加虚弱,直到一年后戴笠到来,才把其放出来。
被囚禁的8年里,杨虎城将军一家受尽折磨。军统严格限制他们的行动,就连对儿子的教育也只能由杨谢夫妇亲自去做。
或许杨虎城将军认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也就没有理由再囚禁他们。届时说不定老蒋心情一好,就会释放自己一家。
不止他自己这么想,就连看守的特务们后期也一改此前的凶狠模样:
“恭喜你啊!杨先生,你就要苦尽甘来了。”
估计是这帮人害怕杨虎城被释放后,会对他们加以追责,所以才纷纷献上笑脸。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945年,蒋介石又命人把他们一家押到重庆中美合作所,完全看不出要释放他们的倾向。
这种心理落差给了杨虎城极大的打击。或许是急火攻心,导致他的牙龈肿痛,甚至已经影响正常进食了。
当时,杨将军还专门换了假牙。也多亏这一假牙,我们的同志在后来寻找遗体时才得以确认其身份。
得知蒋介石如此行同狗彘,身为党员的谢葆桢愤懑不已,果断绝食,表示抗争。
特务见状也獠牙尽显,并直接把她抓了起来,向其体内强制注射不明液体,谢葆桢当场暴毙身亡。
杨虎城听到隔壁妻子痛苦尖锐的哀嚎声,却又无能为力。等到他被允许进入时,妻子已经离开人世。
而杨虎城与小儿子杨拯中、小女儿杨拯贵,连同他的秘书宋绮云一家,也于1949年被蒋介石残忍杀害。
而宋绮云的儿子,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个孩子被杀害时年仅8岁,是我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当得知杨虎城将军一家牺牲的消息后,我党迅速行动,寻找他们的遗体,终于在重庆“戴公祠”寻得。
当众人破门而入时,发现杨将军的遗体蜷缩在浸满浓硫酸的仪器中,早已腐烂不堪,面目全非。
而当时他的双手被绑,嘴被堵住,足见特务的心狠手辣。现场触目惊心,令人悲痛。
如未去南京,命运会改写?同为西安事变发起者,但张杨二人的遭遇却不尽相同。所以有人在分析其中原因时,点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美龄。
我们知道,蒋宋联姻本身就具有一定政治色彩,就连蒋介石也在日记中有所记载道:
“妻助我以国事为重。”
不得不说,在“宠妻”这块,老蒋做的还相对可以。他笔下的宋美龄,温婉动人,识大体,顾大局。
与此同时,对他在政治、外交上的许多行动也是尽可能的支持。
但有一点,也是后人比较有争议的,那就宋美龄不允许蒋介石动张学良。
而张学良也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道:
“如果不是已有妻子,我一定狂追宋美龄。”
当然,二人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而当张学良执意要送蒋回南京时,宋美龄兄妹更是直接表示:
“汉卿,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你安全送回西安。”
虽然老蒋当时明面上没有对少帅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但不料他手下有个对他为“惟命是从”的军事委员会。
“我蒋介石没有想审判你,但是军事委员会不同意啊!你有罪啊,就得认。”
而当初张学良本身就受到封建思想文化熏陶,他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有部分原因就是赎罪。
张学良也亲口承认过,当初送蒋回南京就是去认罪,如果部下也敢做出这种事,自己一定会枪毙他!
所以写下了认罪书,且面对军事法庭10年刑期的判决,他认。
宋美龄对此还专门和蒋吵了架,她说道:
“我食言没能让汉卿回到西安,已是非常愧疚,现如今你却要把他关起来!”
“我定会护汉卿周全,你以后胆敢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我不但要离开你,还会把你做出来的那些事情公之于众。”
所以说虽然同为囚禁,但张杨二人的待遇却是不同的。
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张学良得到了宋美龄的照顾,这一点杨虎城自然是没有的。
看守张学良的特务都知道,蒋夫人十分注重此人,所以就算他们想为难,也要先行思虑三分。
那么回过头来,张学良如果没有送蒋回南京,情况是否又会好许多?不见得。
其实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杨虎城当初没有随同蒋介石回南京,还被老蒋打发出国了几年,但最终依然没有摆脱被囚禁的下场。
而就算张学良没有陪同蒋介石回南京,他身为下属的身份依旧不变,本人早晚也是要到南京述职。
如果张学良不去南京,只能是缓兵之计。因为现在不去,以后也会去!
届时,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老蒋依然有“一百个”方法扣押张学良,而且,他被扣的“帽子”会只重不轻。
如果老蒋问:
“汉卿,双十二后,你为何不亲自来给我道歉?”
张少帅总不至于说“自身军务繁忙,没空理你”这类的话。如此一来,张学良“以下犯上”的罪名就真的难以挣脱。
再者,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就被蒋介石剥夺了军权,随后“发配国外”去。
张学良为何没有?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身在南京,一举一动都被蒋介石所控制,东北军群龙无首,又能掀出多大风浪?
而事实上,在少帅被扣押后,东北军就已经被拆解的不成样子。有的加入红军,有的则被分配到其他部队。
所以就算张学良不去南京,蒋介石依然有权力剥夺其军权。
届时,张学良就真成了光杆司令,还要顶着世人的咒骂活下去,属实痛苦。
而大概率是,蒋介石会剥夺他的兵权,即使两位“哥俩好”也没用。
如果真是“哥俩好”,或许蒋介石在后来也不一定会囚禁少帅半个多世纪。
原因很简单,没有谁会让已经挟持过自己的人再度手握兵权,更何况,被挟持的人还叫蒋介石。
所以我们会说,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一定程度上也是为舆论造势做出了重大主动。
而在老蒋去世之前,还对儿子蒋经国嘱咐道:
“千万不能释放张学良,不能放虎归山。”
从这里就能看出,蒋介石对张学良的防备心依然很重,哪怕此时已经距离当年事变近40年。
其实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学良见日寇投降,认为到自己恢复自由的时刻了。
于是托人送给蒋介石夫妻一对瑞士金表,暗示10年刑期快到,也该释放自己了。
谁料,蒋介石回赠给张学良一本1936年的日历,上面用红笔圈着双十二的日期,另外还有一双绣花拖鞋。
意思就是告诉张学良,当年双十二之辱,我蒋某人至今耿耿于怀,释放你的事无限期的往下托!
或许你会说,东北军就如同他老张家的“私人武装”,只要少帅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大不了跟着他反蒋就是。
试问,抗日大局在即,这样岂不是又要爆发内战?那么西安事变显然就失去意义。
蒋介石不愿意,张学良更不愿意。
另外,当初老蒋把少帅安排到陕西,本意是让他出兵围剿红军的。
结果却在无意中导致外来的东北军、土著的西北军,还有中途杀出来的红军这三股势力达成一致,造出个“三位一体”局势。
当时可给老蒋气得不轻。
当然,如果张学良没去南京,同时还要在蒋介石没有“出尔反尔”的情况下,最好的局面就是“三位一体”没有被打散。
杨虎城依旧领导西北军,张学良依旧领导东北军,这般爱国心极重的队伍,或许将会成为抗击日寇的一股强大力量。
但睚眦必报的蒋介石断然不会这么干,我们仅从后来杨虎城将军后来的处境就足以见得。
而西北军和东北军在失去统领之后,也纷纷走了下坡路。
所以,张学良当初前往南京,一定程度上也能给蒋介石施加压力:
“你亲口承认要联合抗日,可不能反悔!”
这样一来,即使老蒋对“出尔反尔”这个词情有独钟,也得考虑考虑国内外的舆论形势。
自然,如果他说话不算数,那他的地位也就根基不稳,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他也得掂量掂量。
或许你还会说,张学良就不能加入共产党吗?毕竟当时的杨虎城确实想加入,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从当时的环境来讲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张学良对蒋介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忠心的,即使是当初他发动兵谏,也一直在强调不得危及蒋委员长的性命。
再者,当时的国内外舆论非常汹涌,如果张学良真的加入我党,必定会有人拿西安事变与红军之间是否有关这件事大做文章。
事实自然是没有。但一旦事情发展到那样的地步,对我党,对抗日都不会有好处,只会徒增时局动荡。
而毛主席后来也说道:
“如果张学良处理不好西安事变的善后工作,那将会极大影响后期抗日局势的发展。”
历史恰恰是,少帅用自己后半生的自由,换来了八年抗战的“相对稳定”。
结语少帅当然可以选择不回南京,只要他想远走高飞,就能让蒋介石抓不到他,就可以实现后半生的自由。
但他没有。
民族危亡之际,他选择了牺牲自身,赌上自己全部身家,尊严、自由乃至性命,给蒋一个交代,给社会舆论一个交代,也给了国人和民族一个交代。
我们都说,历史没有假设。
但或许,当初少帅选择回南京,才是真正以大局为重,维护西安事变成果,促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最佳选择。
-END-
【文|此间】
【编辑|长庚】
参考文献:
《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原因探析》 李铁
《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联系》 张哲
《蒋介石 宋美龄 一桩婚姻如何影响近代史》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