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国那么多部委,谁排在第一呢?
可能有人会说是国防部,有人说是发改委,也会有人说是教育部,答案不一。
但是打开国务院部门网站,排在第一的是外交部!
要弄清楚这个排名的讲究,得从历史传承和国际惯例两个方面展开来说。
01 历史传承
1949年开国大典刚结束,周恩来总理就亲自兼任了首任外交部长。
这可不是简单的干部任命,而是给外交部定了个"顶配"的基调。
当时毛主席说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可不是白说的——光1949年10月到1950年1月,就有17个国家跟新中国建交,这个速度堪比火箭。
1954年国务院正式挂牌时,部门排名前五的是:内务部、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和司法部。
这时候外交部已经是"二当家"。
转机出现在1970年,内务部被拆分成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外交部这才顺理成章登顶。
02 国际惯例
国际政坛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外交部(或对应部门)必须排在政府部门的显要位置。
美国的内阁排名就是活教材——国务卿(相当于外交部长)永远排第一,后面跟着财政部长、国防部长。
俄罗斯更直接,外交部常年压着内务部、财政部一头。
就连讲究传统的英国,虽然外交部排在内政部、财政部之后,但在重大国际场合,外交大臣照样是首相的"门面担当"。
这里有个冷知识: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外交部连夜组建代表团。当时代表团的排序和接待规格,直接影响了后来外交部在政府序列中的地位。
可以说,国际舞台上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强化外交部的重要性。
03 排名门道
不过咱得把话说清楚,部门排名就像宴会座次,讲究的是个礼宾次序,可不等于实权大小。
举个例子: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外交部长坐前排,这是面子;但真要拍板重大决策,还是得看具体职责分工。
再说个接地气的例子:之前发布的《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意见》,文件抬头先写外交部,接着是发改委、商务部。这就像饭局上主陪副陪的位置安排,体现的是部门协作中的牵头作用,可不是说外交部就能对其他部门指手画脚。
现在外交部的工作早就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了。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到协调国际抗疫合作,外交部的职能已经扩展到经济、安全、文化等多个领域。
2021年外交部新增"国际经济司",这个动作就很有说头——说明外交工作正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不过话说回来,外交部排第一这事儿,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可能是新闻联播里的出镜率。领导人外事活动、重大国际会议、领事保护行动。
这些高频曝光的外交场景,确实让外交部保持着"政府形象代言人"的特殊地位。
说到底,外交部这个"首席"位置,既是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延续,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
就像家里来客人总得有个端茶倒水的,国家交往也得有个打头阵的——外交部就是这个"门面担当"。
不过咱心里都明白,政府部门的实际作用可不是按排名论英雄,关键还得看能不能办实事、解难题。
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公安部长这三都是国务委员
公安部至少排第三。
民政部应该第一!
外交部长现在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副国级里面排第一梯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