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子弟兵”。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持续演变,军队的编制、驻扎区域以及具体任务都在不断调整。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人民军队守护国家安全、保障民众安宁的初心始终如一。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贯穿于军队发展的各个阶段,成为其不变的底色。
解放军第13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陈世俊将军是该部队的第九任指挥官。在一次和平时期的视察过程中,陈世俊将军遭遇了不法分子的挑衅。面对这种情况,他冷静地回应道:“你觉得自己比越南军队还强吗?”
【“山中猛虎”13军】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行动中,第13军主要承担了西南战区的作战任务。
这支部队通过频繁参与剿匪行动,逐渐掌握了山地作战的技巧,并对云南的地形和风俗有了深入了解。在成功完成剿匪任务后,他们选择长期驻扎在云南地区。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印度等多个国家相邻。第13集团军驻扎在此,主要任务是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防止外部势力的潜在威胁。这支军队的存在不仅确保了国家领土的安全,还对那些可能意图不轨的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威慑。通过这种方式,云南的边防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国家的整体安全也得到了提升。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这支军队被重新部署到了重庆地区。
七十年代末期,他再次被调派至西线,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其中担任了主要作战任务。
1985年,面对全球形势的转变,中国解放军实施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裁军行动,史称“百万大裁军”。
经过调整,原本的35个野战军缩减为24个集团军。在这轮整编中,之前担任师级职务的陈世俊被任命为第13集团军的军长。
经过多次实战演练,第13集团军展现了其在复杂地形作战中的卓越能力,特别是在山地、高原和丛林地带表现尤为突出。因其在这些环境中的出色表现,该部队被赋予了“山地之虎”的美誉。这支部队以其适应性强、战斗力高而闻名,成为了在特定地形作战中的佼佼者。
陈世俊将军出生在云南曲靖陆良县,他对地形条件如何影响军队部署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长期在山区进行实地演练和实战积累,他获得了这一荣誉称号。他深知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部队训练的重点内容。
在他任职期间,他习惯只带少量随从,轻便出行,深入基层,直接到驻扎的一线部队进行检查和指导。
这类巡查任务一般不需要太多人员参与,人手过多不仅不实用,长途跋涉还会增加燃油消耗。
他出行时通常会安排必要的安保人员,乘坐两辆军用车,并配备两名驾驶员随行。
在本国领土范围内,军队车辆和人员外出时都会佩戴清晰的标识。通常情况下,即便不法分子胆大包天,也不太可能主动挑衅军队。
【地痞流氓拦路】
不过,意外总是难以避免。在一次常规的外出巡查时,他们确实碰上了一群不怕事的街头混混。
在那个年代,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尤其在以地形崎岖著称的西南地区,交通状况更是困难重重。将军计划前往视察的部队驻地,其交通条件可能相当有限,甚至难以保障顺畅通行。
经过数小时在蜿蜒山路上的颠簸,团队成员的体力明显下降。
由于山路驾驶对专注度要求极高,长时间疲劳行车会显著提升安全隐患,陈世俊将军决定让车队在不妨碍交通的路边临时停靠,让全体人员稍作休息后再继续行程。
就在部队短暂休息的当口,突然发生了意外状况。
那帮地痞碰上军车时,已经醉得东倒西歪,连站都站不住了。
这些恶霸在本地长期为非作歹,早已形成气候。普通百姓只求安稳过日子,鲜有人敢站出来与他们对抗。
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他们尚未实施构成严重违法的行为,因此难以对其追究法律责任。
这帮地痞瞧见路旁停着辆军车,二话不说就凑上来要搭顺风车。
或许是当地的路况实在糟糕,再加上这些人平常就爱贪小便宜,竟然不觉得搭军车顺风车有什么不妥。
“你们能比越南军队更强大吗?”
如今,在不少普通公路上,尤其是像西藏、新疆这样面积广阔、人口稀少且旅游业发达的地方,经常能碰到请求搭车的人。
能否顺利搭便车,主要取决于司机当时的意愿。帮忙是出于善意,不帮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这并非司机的义务。很多时候,结果如何全看司机当时的心情如何。
但要是你试图拦截的是军用车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尤其当这辆车正在执行任务时更是如此。
这些醉汉提出的无理要求被司机断然回绝,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借着酒意,他们开始对司机推推搡搡,言语辱骂,甚至试图仗着人多势众对司机动手,还扬言要砸毁车辆。
在司机与那群人理论时,陈军长和警卫员原本在稍远处休息,没打算插手。然而,随着醉汉们态度愈发恶劣,甚至动手打人,陈军长担心司机寡不敌众,便带着警卫员赶了过去。
还没靠近,大伙儿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再看这些人站都站不稳,说话含糊不清,眼前的状况基本就清楚了。
尽管对方在提出诉求和沟通方式上都显得极不礼貌,陈军长和他的随行人员起初并未太过在意。他们认为,醉酒状态下的人难以理性交流是正常现象,只要劝退这群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陈军长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说明了军车不能随便让外人乘坐的规定,这群无赖还是纠缠不休,不肯罢手。
他完全不听任何解释,也不肯就此罢休,始终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冒犯,坚持要求军车司机当面道歉,否则就堵在路上不让车辆通行。
原定的考察地点离这儿还挺远,再这么耗下去怕是要误事了。咱们得抓紧时间赶路,不然重要的任务可就耽误了。
陈军长面对这群胡搅蛮缠、软硬不吃的家伙,感到十分棘手。特别是当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姿态时,他不禁觉得有些可笑。
他直接质问那群混混的头目:你们仗着人多势众,觉得打架不会吃亏,明明理亏还这么狂妄。可你们再牛,能比越南军队还强吗?连越军都不敢跟我们硬碰硬,你们凭什么这么嚣张?
【“要向13军学习看齐”】
陈军长这番话,主要是想吓唬一下对面那帮人。他知道对方不过是一群不成气候的小混混,跟他们耗下去纯属浪费时间。与其纠缠不清,不如干脆亮出底牌,让对方知难而退。毕竟跟这种乌合之众较真,既没意思也不值得。
实际情况是,越南军队确实没有采取对抗行动,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基于确凿的事实依据。
13军在云南驻扎了近20年,对当地的气候、地形和风俗了如指掌。这段时间的驻守让他们对越南军队的主力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1979年2月16日夜间,13军超过一万名士兵悄然渡过红河,迅速撕开了越南军队的防线。这次行动成为大规模部队成功穿越水路的经典案例。
随后,38师迅速对坝洒地区的敌军实施了分割包围,成功完成了中央军委所强调的战术目标。
根据战后数据,13军采取闪电战术,快速推进至越南境内40公里处,接连占领了谷柳、保胜、坝洒、柑瑭、沙巴等战略要地。他们与14军等友军联手,成功消灭了越军第345师,并严重打击了其第316A师的战斗力。
此次战斗中,我军成功击溃敌方多个作战单位,包括5个整编团、8个营级单位、1个独立连队、2支地方武装以及3个警备据点,总计消灭敌军超过8000人。同时,我军还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包括各类枪支弹药等战利品。这场战斗对敌军造成了重大打击,大幅削弱了其有生力量和物资储备。
这支队伍在战场上表现突出,他们善于利用情报,及时总结战斗经验,并且灵活运用战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消灭了大量敌人,同时自身损失很小。因此,昆明军区前线指挥部,由司令员杨得志亲自签署,对他们进行了公开表彰。
在详细介绍了该部队的显著成就之后,电文向所有参战部队发出号召,要求他们"以13军为榜样,向其看齐",这无疑确立了13军在西线部队中的典范地位。
在战争结束后,中央军委表彰了5个集体和7位个人,分别占所有获奖者的11%和9%。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支历经无数生死搏杀的铁血劲旅,对这些街头小混混的挑衅根本不屑一顾。
然而,这些恶徒并未罢休,领头的甚至亮出了随身带的刀。
事态迅速升级,眼看无法和平收场,陈军长见这帮地痞如此猖狂,立即向手下使了个眼色。几名警卫随即出手,与对方展开搏斗。经过专业训练的军人自然占尽上风,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群人制服了,对方连连求饶。
现在认怂已经来不及了,连军车都敢直接动手,更何况是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呢?
陈军长指示警卫员,通知当地警方前来处置这些人员。
之前那些醉醺醺的家伙们刚打完架,酒劲一下子全没了。士兵们让他们双手抱头,蹲在路边。其中几个还忍不住吐了一地,场面相当狼狈。
根据官方发布的案情通报,这些人员长期以来在本地多次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此次他们更是公然对抗军队,这种行径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陈军长结束当天的检查工作后,特意安排了一场慰问活动,主要针对这批士兵。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为这些战士在训练中“达到了预期的标准”。
【13军的光荣历史】
在长期的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历程中,解放军各部队孕育了众多英雄人物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捍卫国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与担当。
13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红军时代,其前身是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73师。后来,随着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苏区,这支部队被改编为红31军第93师。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支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他们在建立太岳敌后根据地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岳兵团进行了整编,划归晋冀鲁豫军区,成为其下属的第四纵队。该纵队的最高指挥官由陈赓担任,他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解放战争期间,这支部队先后隶属于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参加了挺进中原的多次战役。1949年2月,原第四纵队在河南郾城改编为解放军第十三军,划归第四兵团指挥。这标志着第十三军的正式成立,首任军长由周希汉担任,政委则由刘有光出任。
之后,新组建的13军参与了规模宏大的渡江战役,成功占领南昌,并与第四野战军合作,共同解放了广东和广西地区。
加入第二野战军后,部队奉命向云南进发。在滇南地区,我军成功俘获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这一行动不仅打击了敌军士气,也为我军在西南地区的战略部署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解放战争期间,这支军队累计消灭敌军超过50万。他们对云南的地形和局势了如指掌,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长期驻守滇南地区的关键因素。
【和平年代的出彩表现】
13军之所以在各种复杂地形中表现出色,关键在于他们特别注重环境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无论是在高山、密林还是高原地区,他们的战术水平都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在实战中表现突出,在演习中也屡获好评。这支部队之所以能在不同环境下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根据具体地形特点制定训练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了作战能力。
在应对突发事件如抢险救灾时,这种能力使部队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展现出卓越的执行力。部队成员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进行。这种能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救援速度,也增强了救援效果,使部队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这种方式,部队能够在各种复杂和紧急的环境中,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13集团军迅速响应救灾指令,其先锋部队以惊人的速度在3.5小时内跨越了400公里,几乎没有准备时间就到达了灾区。
2013年4月,四川雅安遭遇地震,第13集团军迅速派出直升机赶赴灾区进行救援。
2017年,解放军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和人员精简。原有的军区体系被调整为战区制,同时,原本的18个集团军经过重组,缩减为13个集团军。这些新组建的集团军不再使用旧有的番号,而是采用了从71到83的新编号序列。这一改革标志着解放军在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上的进一步优化和现代化。
经过军队改革,原13军的番号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77集团军。该集团军隶属于西部战区,其驻地设在四川省崇州市。
【结语】
陈世俊军长曾表示,经过无数战役的洗礼,最终才迎来了珍贵的和平局面。他强调了保卫国家边境安全和确保民众安居乐业的重任,落在了当代军人肩上。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救灾抢险的和平时期,解放军始终坚守着服务人民的初心。他们始终以保护民众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忠诚与奉献。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灾难现场,解放军都展现出了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种精神贯穿了他们的历史,成为他们不变的使命和责任。
相比之下,碰到地痞无赖这种事,根本不算什么大事,顶多就是给大家平时闲聊时提供点话题而已。
《英勇战士徐泽贵》;云阳县退伍军人管理局;2020年3月19日徐泽贵,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其事迹由云阳县退伍军人管理局于2020年3月19日发布。徐泽贵在军旅生涯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楷模。他的故事不仅激励了无数青年投身国防事业,也深刻体现了军人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通过对其生平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加理解那个时代军人的艰辛与荣耀,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