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法官戴胄和他的嗣子“不解事仆射”后来都进了凌烟阁

川蜀牧老阎历史 2024-08-19 19:50:34

不知和选官重法轻文招致非议是不是因果关系,戴胄当了没多久的吏部尚书,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就表示你别干了。

但戴胄也不像吃处分的样子,其他民部尚书等官一个都没罢免,而且被加了一个参豫朝政的宰相头衔,这就意味着他即使不是三省长官,也成为了宰相;贞观五年(631年),又进爵为食邑二千户的武昌郡公。

同年,唐太宗表示要大修洛阳宫。戴胄上表劝谏,表示百姓刚脱离战火,还是不要打扰了。

唐太宗很是赞赏,对侍臣说,这戴胄和我并无骨肉之亲,却能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我进封他的官爵,就是要嘉奖他。

戴胄的奏疏《谏修洛阳宫表》和之前的《请建义仓疏》都收录在《全唐文》。

贞观七年(633年),戴胄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唐太宗罢朝三日,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赐谥号忠,命虞世南撰写碑文;见其住宅简陋,担心不便祭祀,还特命官府设庙。

贞观名臣魏征、房玄龄都是戴胄的好友,只要路过戴胄游处之地,都触景伤情地哭。

当时人王珪评价: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刘洎评价:左丞戴胄,右丞魏征,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回避。

后世李绛评价: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征、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旧唐书》评价:胄性明敏,达于从政,处断明速。议者以为左右丞称职,武德已来,一人而已。……戴胄两朝仕官,一乃心力,刑无僣滥,事有箴规。虽学术不能求备,而匡益自可济时,亦所谓巧于任大矣。

明太祖也下场评说:历代任斯职者,独汉称张释之、于定国,唐称戴胄。盖有由其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故流芳后世。

《元史》还提到了戴胄倡立义仓:常平起于汉之耿寿昌,义仓起于唐之戴胄,皆救荒之良法也。

从对待戴胄的不同态度,也可看出王世充和唐太宗的差距。

戴胄的妻子菀氏去世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夫妇的墓志在2014年被发现。

戴胄没有儿子,过继了侄子戴至德。唐太宗拉线让戴胄的女儿做了皇弟道王李元庆的王妃,也让戴至德承袭了嗣父死后追封的道国公。

作为继承人得以袭封世袭爵位并不是稀罕事,但不同于他人的是,戴至德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乾封二年(667年),戴至德以西台侍郎、检校太子左中护被授同东西台三品宰相头衔,也成为了实质宰相。

咸亨元年(670年),武皇后母卫国夫人杨氏过世,诏赠鲁国太夫人,戴至德奉命持节吊祭。

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夫妇离开都城长安去东都洛阳定居,很少回来,留皇太子李弘留守长安,此时戴至德兼太子左庶子,与同为兼太子左庶子的张文瓘及李敬玄等辅佐太子。因李弘多病,主要政务大都由戴至德、张文瓘和右庶子萧德昭决断。

咸亨三年(672年),戴至德加兼户部尚书。户部就是最初的民部,避讳唐太宗改的。因为戴胄、戴至德父子相继为尚书、拜相,时人以为荣。

这一年,特进许敬宗去世,太常博士袁思古、王福畤等认为其当谥为“缪”,戴至德和许敬宗孙太子舍人许彦伯反对,高宗下诏集五品以上官员再议,最后从礼部尚书阳思敬议,取“既过能改”之义,谥为“恭”。

唐高宗曾赐戴至德与中书侍郎崔知悌及郝处俊、李敬玄飞白书赞,称戴至德“泛洪源,俟舟楫”。

上元二年(675年),戴至德为右仆射,同时名将刘仁轨受任为左仆射同列,轮流隔日听取百姓的牒文诉讼。刘仁轨常以美言许诺,而戴至德慎于言辞,不轻易许诺,但有机会就会在御前陈说案情。但百姓并不知道幕后那些事,就以为刘仁轨是能办事的“解事仆射”,戴至德是只负责打酱油的“不解事仆射”。

有一次,戴至德值班,一位老太太已经递上了牒文,突然后知后觉地打听今天值班的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旁人实话实说是戴仆射。老太太就对戴至德大喊:“我以为我把牒文给了‘解事仆射’,可你是那个‘不解事仆射’!把牒文还我!”

戴至德笑着将牒文还给了她。如果不出意外,第二天换了刘仁轨值班,老太太就会把牒文给他。

当时的人都称赞戴至德是长者。也有人不明白他的做法,他说:“威福是人主权柄所限的,我们身为人臣怎能盗取!”高宗得知,深深叹服称美,器重戴至德。

戴至德与其他宰相刘仁轨、张文瓘、郝处俊并兼太子宾客。仪凤年间,恢复旧官号,高宗敕刘仁轨、戴至德、侍中张文瓘、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郎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义琛、刑部侍郎张楚、金部郎中卢律师等删缉格式,修成《永徽留本司格后》十一卷,仪凤二年(677年)献上。戴至德还作《丧服变服》一卷。

仪凤四年(679年),戴至德薨。高宗辍朝三日,诏命百官去他家哭丧;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恭。

后来唐高宗驾崩,武皇后成为皇太后,代唐称帝,建立武周,史称武则天。她所任的宰相纳言王德真说:“昔戴至德每有善事,必推于君。……戴至德无异才,惟能归善于君,为时所服。”

武则天自己也答:“先朝每称至德能有此事,逮其终殁,有制褒崇。为臣之道,岂过斯行,传名万代,可不善欤!”

戴至德生前的作为虽然也许没有被太多外人得知,但是有人默默记住了。唐玄宗年间,史学家韦述写道:

世称刘乐城与戴至德同为端揆,刘则甘言接人,以收物誉;戴则正色拒下,推美于君。故乐城之善于今未弭,而戴氏之勣无所闻焉。呜呼!高名美称,或因邀饰而致远;深仁至行,或以韬晦而莫传。岂唯刘、戴而然,盖自古有之矣。

这里称刘仁轨为乐城,是因为他爵封乐城郡公。

后来,戴胄、戴至德都得以绘图凌烟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