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世纪骑士传记是否有为传主遮丑呢?

川蜀牧老阎历史 2024-08-26 19:56:40

这部分小编开始私货,一些以前发文说过的就尽量略写了。干货以后来发现的新料为主,都有依据;部分私货是推测口气,不是当真相说,相信各位读者能鉴别。

相关前情:

这个人身为顶级斗将,竟然曾经因对和法军对峙的局势悲观就想带队跑到爱尔兰。这里小编看到的笔法是“摄政政府想跑”,但这个人是一把手,又在爱尔兰有产业,这不是他的意思,难道是别人的?人家明朝的徐珵起码是文官,相比之下胆怯还有点道理。

不知情的初学者可能只当这个人最终在主少国疑的时候挺身而出打败了法军,拯救了英格兰,却不知道其实还有其他成年的备选,这个被称为骑士典范的人亲手让骑士救公主的标准故事模板成为了天大的笑话。

而且这个人的传记连绿了少主都提,偏压根没提这件事,更没提他后来还落井下石,剥夺无地王都乐意给的虽然是空头的里奇蒙伯爵爵位,克劳奇的书就没说里奇蒙伯爵领原来归谁。这相当于穿着警服抢劫,金额再少,重在性质恶劣,足够打碎观众对骑士精神的幻想。小编也不知道这样忽略此事是要脸还是不要脸,也许作者约翰因为资料所限并不知情,或者简单地觉得不值得特别提,或者发现实在洗不干净干脆不提了。换了小编收钱来写,大概也只能不提了。

虽然骑士宣言还有一条“遵从当权者的指令”,不释放公主也是无地王的遗命,但是如果一味盲从,那叫忠犬。

推崇这位的是英格兰人,同情公主的便不是了么?

谁看《哈姆雷特》《李尔王》会希望有人帮反派翻盘?

如果这都值得歌颂,咋没人歌颂商纣王手下同样忠诚、高武的恶来是啥时代楷模典范呢?

中国有些古话,叫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如前所述,这个人死了没几年,声誉就有点翻车,至于原因,小编下面要说的或可推测一二。

小编并没有接触到这篇传记本身,但他的问题并不止小编之前说过的那些,下面小编就要聊一些新的,暂时无法考据他的传记是否真的写了,但确实有理有据的问题。

从逻辑上讲,如果这篇对主角用过贬义词的传记真的全面客观,那么学界看后是不应该把一个严重违背骑士精神的主角奉为楷模的,除非骑士宣言本来就是骗人的,只要听话、会打架就行了,无关品格,甚至可以伤及无辜。

这个人真的无条件服从无地王吗?从代表自己对法国国王称臣、两个大儿子投身敌营,再到侵吞无地王遗孀的嫁妆,哪个是无地王的意思?这样选择性的忠君,恐怕只是利己的幌子。人家文人编派他救美的时候,可没觉得他懂得抗命了就人设崩塌了呢,反而显得他公私兼顾了。

无地王年轻的遗孀不仅是在经济上被侵吞嫁妆而已,身为母后,在政治上也受到排挤不能参与摄政,在“把年幼的子女托付给了那个人”后,回到了法国娘家,是不是被逼的,各位可以自行判断。然后无地王4岁的小女儿就被那个人定为儿媳了。

这个人扶持小孩的背景是他把该排挤的大人都排挤了,这跟完颜洪烈破坏了杨康的原生家庭,却自诩对杨康有养育之恩,有什么区别?

最后法国退兵的直接原因也不是他打赢了,而是他为了打发法国太子,出了一万马克,引发贵族不满,这一万马克难道还能是他自己爱出多少出多少的私帑么?小编甚至觉得从这里都能看出太后的嫁妆都到哪里去了。

后来亨利三世起初想葬在这个人身边,却改主意了,其中有何缘由,小编就不下定论了,阴谋论的证据其实不是很足。但可以确定的是,亨三虽然和小妹夫关系良好仿佛不介意这种童婚结合,但忌惮这个人的家族,反对自己的弟弟康沃尔伯爵理查娶这个人守寡的女儿未果,而这个人的次子继承兄位以后,其死亡也和反抗国王有关。

给长子拉童婚导致生不出长孙,导致次子从诺曼底回国继业结果死于非命,诺曼底的家业因主事的走了而没能保住,再加上三子竟然死于马术不精,这个人绝嗣一定程度上真的是自作孽。

他的头三个儿子全都丧命的时候,那个公主还活着呢,一生被囚禁,人生都毁了,他难辞其咎,并不是没有杀人,就不算造孽,也不是作传时刻意回避了,事情就不存在。哪怕在战场上把公主杀了推说刀剑无眼、正当防卫,都比这更能接受。

同样是政治人物,人家唐太宗又没有对着一个什么皇帝宣言发过誓,不杀兄弟,不杀子侄云云。

再说他对同僚。

当初本来第六代切斯特伯爵拉努尔夫·布隆德维尔也被认为摄政热门,但这个人却趁对方不在把自己选上去,仿佛就是赌六切为了大局不敢翻脸,如果六切较真,后果不堪设想。这觉悟和大局观,比南朝宋内乱时得到军心却主动把指挥权让给同僚江方兴的沈攸之都不如,沈攸之甚至都不是啥正面典范。

林肯战役六切也参与了,但简略一点的史书只会写,这个人摄政并打赢了林肯战役。六切的戏份被抢光了,沦为NPC。

这个人还自称大法官,等正主休伯特·伯格抗议了,才改称统治者。

再说里奇蒙伯国的转让,实际受损的还是当时正在出门东征的六切。鉴于六切有好人的外号,又被赞扬是贵族精神的典范,小编都怀疑他太迂腐了被玩了。

为了拉拢索尔斯伯里伯爵,这个人命令无地王的手下皮埃尔·莫利割地,皮埃尔不从,后来给索伯赔钱了事。这个人自己都富可敌国了,他咋不自己出钱出地呢?

为了搞钱,这个人还罔顾教宗的表态,包庇犹太人。容易查到,他摄政那几年,英格兰没有任何排挤犹太人的活动。

作者约翰冤枉他了吗,他就是贪婪。这不新鲜,和珅也穷过。至于狡猾,不需要特别论证了吧?

至于骄傲自满,小编顿悟了一件虽然是这个人自述的,但小编愿意相信的事——这个人为什么能打赢五百多次比武——

因为对方不能击打他的面部,他不要脸。

婚后忠贞是基本操守,武力值高、上进心强是优点,这些小编都黑不动也不会黑。

如果他交代“汝父德薄,勿效之”,也许就不会有那本传记,世界也就少了一座牌坊,少了一个又当又立的人。小编作为看客对一个政治人物也会更为宽容。

但是客观讲,这也将成为史学界的重大损失,除非有一份更客观的替代品。

小编以为,不妨就当作一篇虚美的墓志来看,它确实证明了“一个如此出身的人,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上升的”,和其他记载不冲突的部分都可以作为补充,但也要结合看才能还原出更真实的全貌,否则塑造出来的和历史上的完全是两个人,两种精神。

毕竟能同时体现自己这一行的技能上限和道德下限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