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在延英殿对宰相们称赞德宗贞元初年之政,李珏指出德宗晚年喜欢聚财导致小吏得以勒索,是弊政;当文宗提出要减轻税负时,李珏表示赞同,并引用唐太宗的例子。文宗又问及记录监修之职,李珏答是自己本分,陈夷行趁机指责李珏弄权,李珏又请辞为亲王傅。郑覃说:“陛下开成元年、二年政事至好,三年、四年渐不如前。”杨嗣复说:“元年、二年是郑覃、夷行用事,三年、四年臣与李珏用事。”于是引咎辞职,并叩头趋去。文宗令中使召还并慰劳。
同年,四宰相上演了真正的二对二。
起因是文宗表扬姑父杜悰的才干,杨嗣复、李珏推荐杜悰任户部尚书,文宗在紫宸殿议论。陈夷行认为此事应由皇帝自己决断,李珏则指出既然任用了宰相就不该怀疑。文宗说韦处厚为相时,曾在三日间推荐六位度师;李珏称韦处厚淫于奉佛,不悟是非——并没有因为韦处厚曾经对他又称赞又提拔,就有所偏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d0edf48fadc7ef94142f7d7e071c3a.jpg)
杨嗣复为此数次请辞,文宗衡量利弊,觉得自己离不开杨嗣复,于是让陈夷行和郑覃滚了,朝堂暂时出现了一个牛党二宰相执政的空窗期。
文宗很欣赏李珏的建议,封为赞皇县男,食邑三百户。在李固言、李珏、杨嗣复引荐下,起居舍人直弘文馆魏谟进谏议大夫。李珏、杨嗣复又奏堂厨食利钱扰民烦碎,于是罢堂厨捉钱官,置库量入计费。
一年前,皇太子李永去世,文宗没有了儿子,其宠妃杨贤妃便推荐皇弟安王李溶为皇太弟。文宗就此咨询宰相时,李珏反对。这一年,文宗选兄长敬宗的幼子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
先前开成元年,起居舍人李褒因痼疾请辞,文宗命选谏议大夫兼任,郑覃推荐裴中孺、李让夷,李让夷被任用并进中书舍人,却因此被李珏、杨嗣复厌恶,导致其在文宗一朝未至达官。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还来不及为太子举行正式的册礼就病重了,命宠信的宦官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召杨嗣复、李珏入宫,密旨他们奉李成美监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315ce556b3ef4db2685711d29a4417.jpg)
但当权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反对李成美继位,意图拥戴无人支持的文宗的幼弟颍王李瀍,谋一个拥立新君之功。他们还假模假样和宰相商议。
李珏当场表示:皇帝不是已经指定了陈王继位吗!
仇士良、鱼弘志根本不和他讲理,矫诏说太子太年轻了、身体不好云云,仍废为陈王,立李瀍为皇太弟;文宗不久驾崩,李瀍继位,即唐武宗;在仇士良劝说下,武宗还未登基就赐死了李溶、李成美、杨贤妃。
因为李珏支持李成美而反对武宗继位,人们担心李珏性命不保。李珏说:“臣下知道奉行所言,如何参与禁中事?”
武宗登基初期还有一个李珏仍旧在相位的窗口期。武宗新听政时,李珏数次称道《无逸篇》以劝。时潞州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献犬马,沧州横海节度使刘约献白鹰,李珏请求推辞以示四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91f0a169b9bb66659443a50bdc69d4.jpg)
李珏被迁太尉、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奉命奉册上文宗尊谥、庙号。下葬文宗时,正值秋雨,梓宫在送往陵墓途经安上门时陷于泥泞不能前进,武宗怪罪李珏,罢相,改任太常卿,京兆尹敬昕贬为郴州(在今湖南郴州)参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6e84a968be24c40ddab620668cfd48.jpg)
很快,武宗知道李珏和杨嗣复反对他登基了,果然要报复了,将他们都罢黜,召回李德裕任命为首席宰相,陈夷行也得以复相。韦温感慨:“杨三、李七如果听我的话,岂至如此啊!”李珏被认为刘弘逸、薛季棱之党,被遣出长安任检校兵部尚书、桂州刺史,充桂管防御观察等使(或误作贬为江西观察使);杨嗣复贬湖南观察使;魏谟也因被二人连累而遭贬。
会昌元年(841年),刘弘逸、薛季棱死于仇士良的补刀,武宗又派宦官去桂州和潭州,命令李珏和杨嗣复自裁。
李珏果然有生命危险。
但是,仍然是皇帝姑父的杜悰劝武宗不要轻杀大臣,李德裕、陈夷行和其他两位宰相崔珙、崔郸也都在延英殿恳求。
武宗仍然坚持自己并没有冤枉谁,但表示可以听各位的劝阻,追回赐死宦官,改为远放。李珏被贬端州司马,再贬昭州刺史;会昌三年(843年),长流驩州(在今桂林)。
按《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记载,武宗死后,叔父唐宣宗继位,驱逐李德裕,复用牛党,李珏才得以内迁为郴州刺史。
好在李珏曾带着一个官员、三个进士一共四个儿子,与在京旧友桂管都防御巡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元充同游华景洞,还作了《华景洞题名》,文中自称郴州刺史,时间是会昌五年(845年),才让史书的这一错误得以修正——原来武宗末年,他就已经被内迁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5904a6bc9874c47f9a30409376475f.jpg)
宣宗复用牛党也是真的,登基次年(847年)李珏又迁舒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这次是真的没有太子了)。大中二年(848年),宰相崔铉、白敏中征召李珏回长安再任户部尚书,同年又任河阳节度使,罢重赋百余万,表河南府司录参军韦宙入幕府。
次年,李珏被召为守吏部尚书而离任时,府库已经十倍于初。
又次年,他累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上柱国、赞皇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当时,淮南前三任节度使李绅、李让夷、崔郸都卒于任上,有人劝李珏改任,李珏以奉皇命为由不肯。
曾经在李珏的人生中路过的,和他做过队友或对手的人太多了,期间去世的绝不止李让夷、崔郸二人,本文就不一一细说了。
不知是否想起了文宗朝的往事,李珏上表请立皇太子以安天下心,不过宣宗并没有理会。
江淮旱灾,李珏发仓廪赈流民,以军粮半价与人。
不久,李珏病重,眼看自己果然要成为连续第四个卒于任上的淮南节度使了,他在卧室见官属,只说自己先前论奏说本州有税酒,而神策军常为豪商占利,只恨恐怕不能看到朝廷的回复了,而不说家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b9dcc915f1ad6f3ea108288a210fae.jpg)
大中六年(852年),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赞皇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李珏去世,赠司空,谥贞穆。
《旧唐书》作他卒于大中七年(853年),但是《旧唐书·宣宗纪》载他卒于大中六年七月丙辰日。虽然这个日子肯定也错了因为这个月并没有丙辰日,但是《李珏册赠司空制》清楚表明,大中六年五月李珏已经去世。
这份册赠诏书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
李珏性寡欲,早丧妻,不置妾侍,门无馈饷。如前所述,他还是有不少出息的儿子的。
淮南之人感激他,在他死后叩于阙下,愿立碑刻其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