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探讨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的文化原因

党史博览 2023-03-13 09:17:22

文/曹应旺

晚年周恩来

与中华文明年龄相近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中断过,有的甚至消亡了。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中华文明凭什么能独领风骚,一直延续下来?近代以前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的原因何在?从文化传统上看,周恩来探讨和触及以下几条原因:

中国有统一的代代延续使用的汉字

中国人造出的第一张纸使中国汉字有了比甲骨、竹帛更好的载体。中国汉字则是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思想非常出色的载体。

汉字有了不起的时间能量。20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著作,今天还能被广泛阅读、使用,这就是汉字的时间能量。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而一种文字的灭亡,就意味着一种文明载体的灭亡,古巴比伦正是这样。

汉字还有一个了不起的空间能量:中国疆域辽阔,方言各异,但有了统一的汉字就可以交流;中央政令就可以不受隔阂地通行无阻。国学大师任继愈说:“中国的长期的凝聚力与这个古汉字大有关系。”“中国有统一的汉字,这是很了不起的,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周恩来分析了汉字的作用。他指出:“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人们都赞扬我国的古代文化,其中就包括很丰富的历史记载,不仅有正史,还有野史、笔记等。汉文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有通过汉字承载传扬的以“中庸之道”为核心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

“中庸之道”不是儒家所独有,其他学派也有,但儒家是突出代表。“中庸之道”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是中,即用中。反对走极端,反对搞绝对化,认为“过犹不及”,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执其两端”就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要非此即彼;“用其中”就是“求其中道,而为我所用”。

二是和,即中和,也就是“和而不同”之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所以《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以孟子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正因为如此,既要从自己的特殊性出发求生存,求发展,又要宽容别人的特殊性求合作,求共赢。既重视自己和别人的特殊性,又重视求合作和共赢,这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是处理个性与共性关系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历史证明走极端,搞绝对化,以同裨同,是败亡之道,是不能长久的。

三是时,即时中,也就是正确处理天人关系,不违天时,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按二十四节气做事就是时中,要依时而行,顺时而作,珍惜时机。

如何做到中庸?一是慎,即慎言慎行。“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二是诚,即诚信。“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基辛格说:“周恩来在谈话时带有孔圣人般自然的优雅和过人的智慧。”周恩来是守护和善于应用中庸智慧的智者。他在南开学校写过一篇题为《诚能动物论》的出色的作文。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一直重视“戒慎恐惧”的方法。他的中和守衡、求同存异、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无不凝聚着中庸的智慧。

中国有在“中庸之道”指导下形成的和一直坚持下来的对内和谐有序、对外和平共处的制度

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使任何一个男子通过文化考试都可以成为管理者,成为秀才、举人、状元。这比那种世袭为官、养士为官、军功为官的制度形成的无序吏治要好得多。

均田制以及与其相似的土地制度,很好地发挥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这一制度贯彻了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贯彻了孟子民有恒产乃有恒心,所以明君“制民之产”的思想;也贯彻了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土地兼并取代均田制并达到极限时,也就是农民暴动,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新朝代取代之日。

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历来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这固然与农耕文明的经济特征有关,不像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所具有的扩张和远征特点。这也与信守“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思想精神有关。所以《道德经》说“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所以《孙子兵法》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的军事工程如长城是防御性的,所以郑和下西洋声势浩大却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的领土要求。有些文明古国,强大的军事远征在消灭别国文明的同时,自己的文明也因在被征服国水土不服接着衰落下去。这正是有些古老文明中断的原因之一。

周恩来认为,“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要学历史,有许多历史经验可以汲取,我们的民族有许多优良传统,应该很好地发扬。”周恩来所说的中国古代值得继承的好的东西、应该很好地发扬的优良传统,包括科举制、均田制等制度中包含的具有平等性的积极因素,更包括反对战争、对外和平共处的制度和理念。周恩来曾向外宾介绍过中国办外事的哲学思想:要等待,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不开第一枪,不为天下先;“礼尚往来”;“退避三舍”。他说:“我们中国人办事,就是根据这样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来自我们的民族传统,不全是马列主义的教育。”

责编:刘忠辉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3 阅读:97

党史博览

简介: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