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张忠谋公开支持“美半导体”政策,外媒:台积电要变脸了

昔日数码 2025-04-01 19:29:42

近日,一场聚焦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量级论坛在中国台北举行。

这场由《天下》杂志主办的"半导体世纪对谈:全球芯片竞争与台湾的关键实力"论坛,汇集了产业界与学术界的顶尖人物。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与《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的对话,吸引了全球16个国家的外交使节、70余家国际媒体机构,以及来自四所大学半导体学院的300名学生参与,线上线下观众总数突破数千人。

克里斯·米勒作为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的国际史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成为解读半导体地缘政治的权威声音。

这位哈佛大学学士、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凭借对军事史和俄罗斯研究的专长,撰写的《芯片战争》已成为理解全球半导体竞争态势的必读著作。

他在论坛开场演讲中指出,半导体技术发展已超越单纯的产业范畴,成为国家战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摩尔定律的持续演进推动着半导体产业的技术革新。

米勒强调,当代芯片已能集成数百亿晶体管,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改变了计算方式,更重塑了全球军事平衡。

他指出,现代军事优势的三大支柱——计算能力、传感技术和通信系统,都直接依赖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这种关联性预示着,未来几十年内,芯片制造能力的分布将直接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地位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米勒分析指出,当前全球新增算力的三分之一都源自台湾制造的芯片,这种产业集中度赋予了台湾独特的国际影响力。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维度看,台湾完成了从边缘参与者到核心枢纽的转变,这一过程既受益于本地企业的创新,也得益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商业模式创新是台湾半导体成功的关键因素。

米勒在研究中发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张忠谋在德州仪器任职期间就提出了晶圆代工的创新构想。

这种将芯片设计与制造分离的商业模式,在当时具有革命性意义。

然而,这一构想最终在台湾落地生根,米勒认为这既反映了美国企业的创新惰性,也体现了台湾决策者的战略眼光。

张忠谋对《芯片战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台湾地区角色进行了澄清。

他指出,台湾的确在台积电创立过程中主要扮演投资者角色,且这一投资决定在当时充满争议。

张忠谋特别提到已故政务委员李国鼎的关键作用,正是他的远见卓识促成了台湾地区对台积电的初始投资。

这种官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范式。

台积电的成长轨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张忠谋回忆道,公司创立初期仅以求生存为目标,但自1991年起实现了连续十年超过50%的年复合增长率。

这种超常规发展既源于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也得益于台湾特有的产业生态系统。

张忠谋特别强调,工研院转移的120人技术团队,为台积电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面对英特尔重启代工业务的挑战,两位专家表达了谨慎看法。

米勒指出,半导体制造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新进入者面临巨大壁垒。

张忠谋则引用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比喻,形象地比较了台积电与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差异。

他认为,台积电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包含400多个合作伙伴的产业生态,这与传统IDM企业的单打独斗形成鲜明对比。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两位专家就产业格局演变达成共识。

米勒预测,未来半导体供应链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形成以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为主的两个体系。

同时,各国加大半导体投资将改变现有的产业集中度。

张忠谋对此表示认同,但他同时指出,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成本上升,预估美国芯片制造成本将比台湾高出至少50%。

人才与工作文化被视为台湾半导体竞争力的核心。张忠谋特别强调,台湾完善的技职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特有的工作文化,构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这种优势体现在设备维护的快速响应、生产线的持续运转等日常运营细节中,最终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针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张忠谋给出了专业评估。

他认为在制造工艺技术方面,中国大陆与台湾存在5-6年的差距。

这一判断基于对双方技术能力的系统比较,特别是先进制程量产的实际表现。

张忠谋同时表达了对美国半导体政策方向的基本认同,认为适当的技术管制有助于维持产业平衡。

论坛最后,米勒对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深刻见解。

他指出,芯片制造需要在经济规模与供应链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过度集中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但过度分散又会削弱规模效益。

这种两难选择将成为各国半导体政策制定的核心议题。

张忠谋补充强调,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本质不会改变,但地缘政治因素将促使企业采取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策略。

这场历时两个半小时的高端对话,不仅梳理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脉络,更揭示了技术演进与国际政治的复杂互动。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台湾半导体产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需要应对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挑战。

两位专家的深入分析,为理解这一关键产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宝贵参考。

0 阅读:0

昔日数码

简介:喜爱科技,关注数码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