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芯片大戏"该谢幕了!

昔日数码 2025-04-01 19:34:26

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手机芯片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报告,中国手机芯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首次达到了51%,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预示着全球手机芯片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外媒评价道,"芯片大戏"该谢幕了!

联发科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以34%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这一成就得益于其全面的产品线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联发科的天玑系列芯片在高端市场上与高通的骁龙系列展开激烈竞争,而其中端和低端产品则凭借高性价比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2024年第四季度,联发科推出了天玑9400系列旗舰芯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紫光展锐则是中国内地企业在百元机市场的佼佼者。凭借其LTE芯片的差异化优势,紫光展锐在全球中低端市场持续扩大份额。2024年第四季度,紫光展锐的LTE芯片在传音、荣耀等厂商的采用率飙升30%,推动出货量环比增长8%。这种“低端养技术、技术反哺中端”的策略,使紫光展锐在全球低端手机市场占据了23%的份额。

华为海思虽然市场份额仅为3%,但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却远超数字本身。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0%到如今的3%,华为用18个月完成了半导体供应链的重构。这3%的市场份额不仅代表了华为在技术上的突破,也象征着中国企业在技术自主权上的回归。

与此同时,美国阵营的表现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苹果虽然凭借iPhone 16系列的热销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了23%的市场份额,但其过度依赖自家手机销量的商业模式,限制了芯片市场的进一步扩展。高通的市场份额则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其高端市场被联发科蚕食,中低端领域又难敌紫光展锐的性价比攻势。

谷歌的处境则更为尴尬,其Tensor芯片经过三年的研发,市场份额仍停留在1%。相比之下,三星的Exynos处理器在自家Galaxy S25系列中的搭载比例不足30%,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还是100%。

这场市场份额的争夺,实际上是技术路线的博弈。联发科的“机海战术”令人印象深刻,从高端的天玑9400到中端的天玑8400,再到4G芯片Helio G50,联发科的产品线覆盖了各个价位段的市场需求。紫光展锐则通过深耕百元机市场,形成了难以撼动的生态壁垒。而华为海思则通过垂直整合,从Mate 70系列的卫星通信芯片到昇腾AI算力模块,构建了“芯片家族”生态。

有趣的是,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用技术突围,在低端市场靠规模碾压,而美国企业反而陷入了“上下夹击”的困境。Counterpoint分析师指出,若剔除苹果封闭生态的特殊性,中国阵营的实际市场控制力已达57%。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商务部紧急宣布扩大对中芯国际的设备限制,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为时已晚”。

从2023年的46%到如今的51%,中国芯片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这一过程中,华为5G射频芯片的突破、紫光获得国家大基金注资、联发科收购英特尔基带业务等关键事件,都为中国企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美国阵营同期从45%微跌至41%,背后是谷歌放弃自研AP芯片、高通砍掉20%研发预算、苹果A18芯片遭遇能效门等连环危机。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华为2024年11月发布Mate 70系列后达到临界点,搭载麒麟9100的该机型首销1分钟破百万台,直接拉动海思份额单季增长1.2%。

尽管如此,业内也有居安思危的声音。有分析师指出,中国51%的份额中有34%来自联发科,这家注册在中国台湾省的企业是否该计入“大陆阵营”仍存争议。不过即便按最严格口径计算,紫光+海思17%的份额也已超过三星(4%)与谷歌的总和。

更值得警惕的是技术代差,高通、苹果仍在3nm制程领先,而海思最先进工艺仍停留在7nm。不过随着国产N+2的不断打磨,这个差距有望在2026年前后抹平。

站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每个数据都在诉说产业变迁: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透露,P70系列将全系搭载新版麒麟芯片;紫光展锐宣布与非洲最大运营商MTN达成亿级订单;联发科天玑9500的工程机跑分已超越骁龙8 Gen4……这些碎片拼凑出的,是一个属于中国芯片的黄金时代。

0 阅读:22

昔日数码

简介:喜爱科技,关注数码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