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是把双刃剑,根源是什么呢?是美貌吗?
是成长经历,是家庭环境,是父母教育吧。
教育到位,引导到位,三观正向,美貌只能是加分项。
如果从小就过于溺爱,常给孩子贴“美貌”标签,忽视了内在的培育,让孩子一直误认为自己的美貌凌驾于别人之上,那美貌带来的就是灾难性的。
被“美貌”吴一生的女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村家庭的熊丽,应该是同龄人当中比较幸福的,同村都没有比她更幸福的女孩子了。
根据自述者输出的内容可以窥探,熊丽从小就很漂亮,她在家里排行老六,上头还有5个哥哥姐姐,是全家的宝贝。
“长得好看”是在相关人员叙述中的关键点,另外全家都宠着,父母宠着,哥哥姐姐宠着,对她的未来充满希望。
凡事只想着自己,自私自利,是在漫长成长过程中,熊丽最大的特点。
因为在家庭环境中,一切都是以她为中心,她就是“天之骄子”,凌驾于所有家人之上,所以她的世界观里,就没有别人。
可以想象一下,熊丽的成长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认知是受限于家庭成员对她的态度和评价的:我长得好看,就该一辈子享福,我就应该过好生活,我就应该以自己为中心。
熊丽13岁,父亲突然离世,这件事对整个家庭来说是重创的,家庭重任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哥哥姐姐相继辍学干活补贴家务,但是人人宠爱的小妹妹依然可以保持原来的生活样貌,继续上学。
熊丽不爱读书,也不想读书,不久之后,她就主动辍学了。
辍学以后她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干活,或者是帮助母亲维系这个家庭,而是和社会闲杂人等混到了一起。
家里的“小霸王”,社会上的“问题少女”。
19岁认识了当地的一个有钱人,熊丽开始了第一段婚姻。
本来还是不错的,也算是有了“接盘的”,家人们不需要再为她操心了,男人也是真的挺在意她。
结果婚后她从不考虑家庭,花钱大手大脚,继续一向以自己为中心。
很快男人看透了妻子的本质,决定甩开这个“姑奶奶”,给了14万分手费,第一段婚姻终止。
那个时候14万是很可观的一笔费用了,干点什么都很容易的,哪怕什么都不干,从此安心过日子,找个班上,也能有不错的生活。
熊丽的世界观决定,她不可能就此改正心性的,她是美丽的女人,她得消费,她得挥霍,才能满足内心的需求。
很快这笔钱挥霍一空。
之后她又用同样的方法结婚两次,到了第三次婚姻中,对方还是抱佑一颗诚挚的心,希望能够跟她好好过日子,收入全部交给她,可她又觉得对方太废物,配不上她的美貌,主动终止。
三次婚姻的失败,根源都在她,从此她在本地的名声彻底臭掉了。
没人再敢接手这样一个婆娘。
没有了男人,没有存款,从没工作过,不想付出一点劳动,生活还得继续。
她想到了老母亲。
老母亲有20多万拆迁款,被她瞄上了,隐瞒着老母亲,同样挥霍一空。
直到老母亲意外摔倒做手术,需要这笔钱的时候,才知道已经被宝贝女儿花完了,手术费还是哥哥姐姐们给凑的。
是什么毁了她的一生?
不错的开局,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
她的三观形成了,做出了一系列的这种事情,大家批判的肯定是她这个人,同情的是她的母亲,活到了95岁,还得替小女儿操心。
可是再往前捋一捋,她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
成年人得去思索原因。
从小美貌如花,家里的宝贝,从小在家里说一不二,哥哥姐姐都宠着,是谁给她的这种权利?
说到底还是父母给她的权利。
美貌就算了,在农村比较落后的生活环境下,算是样貌好点的,可谈不上美貌。
她的认知很长时间来源于家人对她的态度,主导的还是父母。
是父母给她自私自利的勇气,让她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性格。
结语
既然外貌这东西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长久的正面影响,那就忽视外貌。
外貌可以称赞孩子“好看”,但是不能一直把“美貌、好看”挂在嘴边,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拥有了美貌,无形中认定一切事情都是以外貌为标准的。
这才是灾难性的。
多鼓励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多鼓励孩子动手的过程,尽量减少单独评价外貌和结果。
任何一个孩子,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世人唏嘘感慨的时候,都离不开家庭环境和父母带给他(她)的影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