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押题作文三十八:如何写好考场议论文

清溪壶语课程 2024-05-11 01:55:00
今天押题作文系列不押具体议题了,收集不少条友私信的信息,针对高考考场作文如何破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试题所给材料中,往往有一两个起关键统领作用的词语,这就是“核心概念”。动笔写作前,考生需要对核心概念作必要的分解、界定与辨析,以打开思路、发现主题,让审题更精准、论说更严密。江苏省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教师唐惠忠结合2023年部分高考作文题,提出议论文概念分析的三种策略。请看—— 高考作文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骆冬青曾谈道:“最近几年高考中,总有‘不讲理’的议论文。比方说写‘拒绝平庸’,就写这样几条:‘拒绝平庸,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拒绝平庸,我们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拒绝平庸,我们要……’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却与题意差之千里。”在骆教授看来,“这种‘万能’的文章,是万万不能写的,因为缺少了关键部分——概念分析”。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对于议论文来说,确立论点时,需要清晰界定其核心概念。高考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往往有一两个起关键统领作用的词语,这就是“核心概念”。如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中的“故事”,又如“小爱拼凑大爱”中的“大爱”、“登上山头看风景”中的“风景”等。这些词语往往存在多重含义。在不同的学科、人群、语境中,人们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考场上写议论文时,考生先要对核心概念作必要的分解、界定与辨析。本文结合2023年部分高考作文题,提供议论文概念分析的三种策略。 策略一多角度把握概念内涵 面对某个话题或某则材料,如果不想人云亦云,而是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论点,考生必须学会从话题或材料中抽取核心概念,多角度阐释其内涵。如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所给材料中,“技术”是关键词之一,它既指科学技术,也指向其他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以此来回答“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这个问题,答案就变得丰富了: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我们得以减少路途成本;利用发达的物流系统,我们能够更快获取所需;利用各种智能电子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多角度分析概念,需要考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特别是留意概念不同含义之间的关系。一是分析概念的本义、引申义或深层意义。如2023年高考北京卷大作文第1题“续航”,其原义是连续航行,命题者直接给出了它的引申义——“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续航”两个例子,既形象解释了“续航”的意思,又提示了写作的话题和范围。如写“为青春续航”,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思考: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如何在人生新阶段持续前行、不断成长?如写“科技为经济续航”,考生需要将思考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关注科技、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提升、进步与发展,思考勤劳的中国人民如何走好新时代新征程。 二是分析概念的具象意义和抽象的比喻义、象征义等。如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时间的仆人”,需要取其比喻义,指人在时间面前失去了自我,因为依赖技术,生活变得机械、刻板,本想掌控时间却被时间所左右,丧失了主体地位。 三是将概念的模糊意义具体化。有时候,题目的核心概念意义比较模糊,似乎有很多阐释角度,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对于这样的概念,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其具体化,即“排除杂念,定于一统”。如考场优秀作文《杂——多元、包容、多角度》,考生在第一段将材料关键词“杂”的含义进行具体化: “杂”常常和杂乱、繁杂同生,在人们心中就是“杂七杂八”“七上八下”“脏、乱、差”。我倒不这样认为。可曾听说“杂学”一词?杂,既然能提到学问的高度,可见杂也有杂的妙处。 策略二明确核心概念在作文中的特定意义 如前所述,概念的内涵往往随着主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一篇议论文中,一个概念一般只表达一种含义。因此,考生确定中心论点时,必须从核心概念的众多可能性意义中选择其一,赋予概念在作文语境中的特定意义。如俗语“老实人不会吃亏”,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老实”和“吃亏”,可从个人性格、能力或社会道德等不同角度做出褒贬不一的解读与界定。从社会道德角度看,“老实”的内涵可以是“诚实守信”,“吃亏”可以分为“眼前亏”和“长远亏”。诚实守信的人也许会吃点眼前亏,但从长远看,生活不会亏待他们。从个人性格角度看,“老实”又可以界定为“循规蹈矩”,“吃亏”可以指“缺乏创新”,作文可以反向立意为“老实人会吃亏”,说明一味循规蹈矩不会带来突破,敢于创新才是制胜法宝。 对于概念的常用意义,也可以结合语境进行引申或变换角度解读。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编选了邓拓(笔名马南邨)的作品《不求甚解》,作者拆解了“不求甚解”一词的常规意思(形容对待问题不好钻研、浅尝辄止),赋予其很多积极意义,如:“不求甚解”是虚心的体现,人不可能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读书不必“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篇文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核心概念的“新解”。语文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尝试用这种概念分析方法来写作观点具有可商榷性的议论文,更容易脱颖而出。再举一个例子,来自《人民日报》时评文章《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近几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 这位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对“贵子”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拆解,对话题“寒门能否出贵子”的论证角度从“出身”转向“奋斗”,提出“‘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的观点。这样的剖析与思辨合乎事理,颇能引发读者共鸣。 策略三引入近义概念,廓清概念内涵 所谓“无矛盾不分析”,差异性和矛盾性通常是议论文写作中概念分析的出发点。假如所讨论的话题中没有明显差异或矛盾的对立概念,可以引入意义相近的概念,辨析其与核心概念的内涵差异以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写作主题。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话题为“拒绝平庸”,语文阅卷组对“拒绝平庸”中的核心概念“平庸”做出如下辨析: “平庸”不等同于“平凡”,平凡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境遇,体现着一种平常人生的价值观。“平庸”不等同于“庸俗”,庸俗是指言行、状态不合常情常理常识,有违基本道德规范,令人不快或嫌恶;“平庸”更不等同于“恶俗”,“恶俗”令人感到可恶、可恨。“平庸”,说得直白些有两种情形:一是“混”,没有人生的追求,其生活状态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时光,随波逐流,“活着是为了吃饭”;二是有所追求,却因才智平平,结果总是不妙。 相比“平庸”,“平凡、庸俗、恶俗”都属于“相近的别的概念”,但在内涵上存在差异。如果考生能够把它们之间的区别辨明白、析透彻,无疑能够彰显出自己说理论证的功夫。 高考考场上,考生可以借助以上三种策略,将议论文写作前的概念分析落到实处,既有助于打开思路、发现主题,也可以让审题更精准、论说更严密。 文章观点节选于《语言文字报》,侵删!
0 阅读:0

清溪壶语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