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刘邦《约法三章》的秦地百姓,特别失望,从这时候起就恨死项羽了,都一个劲地说沛公才是好人。
当时有个叫蔡生的人,应该是秦朝的博士,去拜见项羽,劝他留在关中,一个劲地说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把这儿当作都城,就能称霸天下。这个建议从战略上来说,就是劝项羽抓住这个好机会,像秦始皇那样,再干一番统一天下的大事。就项羽当时的威望和实力来讲,应该是完全有希望做到的。
谁知道项羽在军事上算是个奇才,在政治上却啥都不懂,这时候他心里想的,一是要当一个天下谁都打不过的霸主,二是赶紧回江东向家乡的父老显摆显摆,再说咸阳都被自己弄成一片焦土了,有啥值得留恋的?
于是就跟蔡生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又有谁能知道啊?”
蔡生万万没想到这个让诸侯都害怕的项王,居然这么没见识,出来以后摇头叹气:“人家都说楚人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果然是这样。”
这话让项羽听到了,马上就下令把蔡生抓回来,给活活煮死了。
一心想当霸主的项羽,一开始还盼着让怀王出面,联合诸侯一起给他上劝进表,就派人去彭城请示,说秦朝已经被灭了,接下来该咋整?怀王回话:按照之前的约定办。
项羽可气坏了,就把跟着他进关的文臣武将都叫来开会,气冲冲地说:“怀王算哪根葱啊,全是靠着我们项家才立他当了王,他一点战功都没有,哪有资格主持约定?天下刚开始造反的时候,为了讨伐秦朝的需要,只好暂时立了诸侯,但是冲锋陷阵、平定天下,全是靠大家和我项羽一起拼命。怀王没有战功,应该把他的地盘分给有功的人当王!”
最后一句话,原文是在《汉书·陈胜项籍列传》里的,叫:“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
这句话很重要,其实就是项羽想要取代怀王来主持天下,重新绘制战后政治地图的基本纲领,他借着这个机会先说出来,试试大家的反应。
当初陈胜攻占陈县以后,在构建反秦体制这个问题上,就有过争论:有人的意见是冲锋陷阵的陈胜“功宜为王”,但也有人的意见是重新立六国诸侯为王。
这可以看成是“战功论”和“血统论”的对立。
怀王和诸侯订立的公约,基调也是“血统论”,只是留下秦王这个位置来奖励战功,而项羽提出的分配纲领,正是“战功论”的重新表达,结果满座的人都喊好。
眼看着大家都支持自己重新主持结盟,项羽那叫一个得意,马上在范增等人的帮忙下,另外拟定瓜分胜利果实的方案。
公元前 206 年 2 月,在咸阳会师的各路诸侯和将领在戏亭开会,听项羽宣布分配方案,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戏亭分封”。
主持结盟的项羽自己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把彭城当作都城。
在历史上对楚国故土的称呼,把江陵叫南楚,吴叫东楚,彭城叫西楚,所以项羽实际得到的地盘,大概是秦朝三十六郡里的泗水、东海、会稽、南阳、东、砀、薛、陈、鄣等九个郡。也就是说,刘邦故乡所在的泗水郡,被划进了项羽的封地。
最让项羽觉得不好处理的,就是这个刘邦。
按照范增的想法,绝对不能把形势好、土地肥的关中分给刘邦。但项羽觉得刘邦在鸿门宴上已经服软了,自己也当着诸侯的面,跟他和解了,要是再不让他留在关中,会背上违背约定的坏名声,项羽很在乎名声,不愿意这么做。
于是范增又想了一个灵活的办法,把巴、蜀两郡分给刘邦,理由是:巴、蜀在传统观念里,也是关中地区的一部分,分给刘邦,可以对之前先入关中为王的旧约定有个交代。
但这个地方很偏僻,交通不方便,甚至民风都没怎么开化。秦朝曾经不断往这个地区移民,来输入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能看出来这个地方很落后。
分给刘邦,让他有个关中之名,实际上受穷受偏,正合适。
项羽觉得这个主意太好了,就这么定了。不过范增还是不放心,又让项羽把关中分成三块,封给秦朝的三个投降的将领,把住刘邦东进中原的路口。办法是:
章邯被封为雍王,得到内史郡的西半部分,在废丘(现在陕西兴平东南)建都。
司马欣被封为塞王,得到内史郡的东半部分,在栎阳(现在陕西临潼东北)建都。
董翳被封为翟王,得到上郡,在高奴(现在陕西延安东)建都。
关中三王的封地,大致包括现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和甘肃的东部地区,因为这一片地方都是战国时候秦国的故土,现在又分封给了三个秦朝投降的将领,所以当时的人就用“三秦”来统称,而且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解决了刘邦的安置和封锁问题,项羽又开始分割其他部分:
原来属于楚国的封地,项羽拿走西楚那一块之后,又分成了三块: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得到九江、庐江两个郡,在六(现在安徽六安北)建都。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得到衡山郡,在邾(现在湖北黄冈西北)建都。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得到南、长沙两个郡,在江陵(现在属于湖北)建都。
原来属于魏国的封地,分成了两半:原来的魏王豹被封为西魏王,得到河东、上党两个郡,在平阳(现在山西临汾南)建都。司马卬被封为殷王,得到河内郡,在朝歌(现在河南淇县东北)建都。
原来属于赵国的封地,分成了两块: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得到邯郸、巨鹿、常山三个郡,在襄国(现在河北邢台西南)建都。原来的赵王歇被封为代王,得到云中、雁门、代、太原四个郡,在代(现在河北蔚县)建都。
原来属于韩国的封地,也分成了两块:瑕丘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得到三川郡,在洛阳(现在属于河南)建都。原来的韩王成被封为韩王,得到颍川郡,在阳翟(现在河南禹县)建都。
原来属于燕国的封地,同样分成了两半:臧荼被封为燕王,得到广阳、上谷、渔阳三个郡,在蓟县(现在北京西南)建都。原来的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得到辽东、辽西、右北平三个郡,在无终(现在属于天津)建都。
原来属于齐国的封地,分成了三块:田都被封为齐王,得到临淄、琅邪两个郡,在临淄(现在属于山东)建都。原来的齐王田市被封为胶东王,得到胶东郡,在即墨(现在山东平度东南)建都。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得到济北郡,在博阳(现在山东泰安东南)建都。
包括项羽自己在内,怀王之约设想的七国分立的局面,现在变成了十九个王国。
除了王国,还有侯国,像吴芮部下的战将梅铜,还有和张耳闹掰后走掉的陈余等等,都被封侯了,具体名单现在已经不可考了。这种侯国,跟王国内部的封侯不一样,是和诸王并列的一级政权。
就像前面说的,这个分封方案,最明显的原则体现就是优待那些冲锋陷阵的将领。
比如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原来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将相;衡山王吴芮,原来是秦朝的那边投降的将领;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原来都是赵王歇手下的将相;河南王申阳是赵相张耳的部下;齐王田都,原来是齐王田市的手下;燕王臧荼,原来是燕王韩广的战将;济北王田安,虽然有旧贵族的血统,但带兵跟着项羽,也能算是项羽的直属部下。连同项羽和刘邦,这十一个封王,全是靠战功受封的。章邯等三个王,是因为反戈一击受封的,也属于这个范围。
原来的六个“旧王”,除了楚怀王另外安排外,其余五个王都不同程度地损失了原本想通过怀王之约得到的好处,更多的连已经得到的利益也被剥夺了。
比如原魏王豹被改封为西魏王,原赵王歇被改封为代王,原燕王韩广被改封为辽东王,原齐王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全都没了原来的封号和王都。韩王成可能是因为原来由项梁扶立的原因,暂时保住了封号没动,但也被割掉了一大片土地,让司马卬去当殷王。
有些人称赞陈胜拒绝扶立六国贵族是历史进步,斥责项羽的戏亭分封是开历史倒车,通过这番分析就能明白,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想要白白享受农民反秦起义胜利成果的是“怀王之约”,戏亭分封不光是否定了它,而且它的理论依据,正是对当初陈胜自立为王的指导思想的继承,所以不能给项羽扣上“倒退”的帽子。
说到倒退,也得具体分析分析:称赞秦始皇创建中央高度集权的大统一事业,那是后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的认识,但是在亲身经历“暴秦”统治的当时,有这种远见卓识的人很少。
毕竟“封建制”搞了两千多年,“集权制”才搞了十几年就垮了,所以大多数人很自然地觉得这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应该彻底否定的政治试验。
这就是项羽刚提出“固当分其地王之”的纲领,马上就赢得一片叫好声的原因。
这就是当时的“人情”,就连看起来满肚子谋略的范增也没超过这个水平,要不然也不会任由项羽把贡献长远建国方略的蔡生给煮了。
至于在政治上目光短浅的项羽,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被眼前的齐声拥戴给迷惑了,只满足于自己称王和衣锦还乡。
看他这个分封方案,自己只拿了原来楚国土地里“西楚”这一块包括他家乡在内的地盘,并没有坚持站在旧楚国贵族的立场上,至少没把整个楚国全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称西楚王还加个“霸”字,其实是一种主观上的体制创新:跟高度专制集权的秦帝国不一样,但也不是恢复六国,退回到没有“共主”、互相攻打讨伐的战国时代。就他的愿望来说,是想凭借“霸王”这个盟主的地位,让天下在这种新体制里恢复太平,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倒退”。
至于这种体制本身就藏着互相攻打、扰乱太平的破坏性因素,以项羽那种目光短浅的政治水平,当然是看不出来的。
这还是跟项羽的个人素质有关系,这个戏亭分封的方案,看上去体现了按照反秦战功来分享胜利成果的原则,可同时也暴露了项羽这个人习惯根据关系亲疏来划线的那种狭隘心胸。
后来韩信说他做人小气,一是人家立了功应该封爵的时候,爵印都做好了,老是握在手里把玩,舍不得给人家;二是封王的时候按照关系亲疏来划线,诸侯心里都不平衡。
首先,同样是反秦立功,但是属于项羽联军系列里的人,都明显受到优待。
反过来,像梅销,跟英布一样,都是吴芮原来的下属,只是因为归入了刘邦的联军系列,虽然战功很突出,却比不上臧荼、田安、司马卬这些人,只给了侯爵。再比如张良,是作为韩国的将领加入征战关中部队的,只是因为归在刘邦的联军系列,连侯爵都没得到。还有陈余,就差没有跟着项羽进关这一步,却也没被封王。
其次,项羽个人恩怨分得很清楚。
吕臣在第一波反秦浪潮失败的时候,就率领苍头军勇敢地崛起,重新夺回陈县,处死了出卖陈胜的叛徒庄贾,在反秦斗争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起到了鼓舞斗志的历史作用,可以说功绩非常显著。就因为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就被排斥。
相反,听从项氏的共敖就能得到封王的待遇。田荣也是这样,因为不听项梁的话,就没能得到封王。跟这些反秦的老战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个秦朝投降的将领,如果说章邯是诸侯联席会议已经答应封他为雍王,现在是按照约定兑现的话,司马欣被封为塞王,纯粹是因为曾经对项梁有恩,现在是项羽趁机假公济私,给他回报。
最后,对六国旧主的处理,也太着急了。
比如原来的燕王韩广是陈胜时代的老战士,不是王族出身,现在也跟六国的贵族一样,强迫他迁到辽东去,他心里当然不满意。
总而言之,对于这次的分封,项羽那是相当满意。他觉得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堪称完美。然而,他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恰恰是因为这次看似精心策划的分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使得天下在不久之后又要重新陷入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