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和存史——摄影的第一价值

聪颖百灵 2024-02-10 11:31:50

  1837年,法国画家达盖尔把镀银铜板曝光后,用水银蒸汽固定影像,称为“银版法”,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将这一技术公布于众,这一天,被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技术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给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功效是多方面的,比如认识作用、审美作用、资政作用、记录存史作用等等,我认为,其最大的最根本的价值还是记录和存史功能,因为它能客观的、直接的、快速的记录社会、定格历史。照片独特的史料作用,是文字望尘莫及的。 下面是一组历史照片,认真看后一定会让你感慨、感叹、感动,在直观看到百年之前中国社会状况时,你一定会联想很多,你的历史知识也一定会大受裨益。

清朝时期上海街头流动的小吃担子,前面是锅,后面是橱柜,一幅担子上锅碗盘筷佐料柴火应有具有、安置妥帖,沿街叫卖。右边两个人的旱烟杆子可是真长。此照片拍摄于1860——1870年之间。

清末梳妆的女子,从衣着看应该是富家女子,当时女子多梳圆发髻,拢于脑后,插上一把木梳,头发明洁一丝不乱是为时尚。此照片拍摄于1860——1870年之间。

被焚烧前的北京颐和园,这张照片是意大利菲利克斯•比托所摄,他是世界纪实摄影和战地摄影的先驱,1855年他被任命为英国远征军的随军摄影师,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地摄影工作。本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

北京哈达门(崇文门),是北京内城和外城之间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商贩进出要道,曾是北京最大的税收关口,这里的税银都供给慈禧太后梳妆打扮了。此照片拍摄于1860年。

北京的城楼,多少历史沧桑都写在这斑斑驳驳的城楼城墙上啊。此照片拍摄于1870——1880年之间。

我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看来设计和制造有外国人参与,机车上的两个人打扮是天朝衣着,地上站着的两人真真切切的是洋人。此照片拍摄于1880年。

中国民间的织布机。木兰辞中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说明在北魏时期就有了织布机具了,到了宋末元初,黄道婆对织布机具进行了改革,她是中国最早的纺织专家,从此,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农村还承袭着这样的织布工具,从这个女子穿戴看,应该是民国或者之前的社会记录。

中国最早的自行车。这是1905年拍的一张照片,一个留有大辫子的男人骑在一个木制自行车上,前轮大后轮小,脚蹬子在前轮上。可能是性能不佳吧,后世未能推广开来。

北京正阳门前拉黄包车的车夫们。此照片拍摄时间可能是清末民初,因为第三辆黄包车上好像一个戴大盖帽的人,车夫脑门上好像剃了发。

照片上30个当时的娃娃可不简单,他们是我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学生到美利坚合众国学习,这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开端。照片右上方有“轮船招商总局”的门牌,那时候就已经知道招商引资了。

买办和洋商在谈判。买办是中国历史上饱受毁誉的一批人,他们是鸦片战争之后,联系中国和外国商人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是中国人,但是为洋人所用,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商业活动。买办活动阻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对买办阶层的认识,就知道了照片拍摄的大概时间。

我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富国强兵”的口号,大量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技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办企业,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人物。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允许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唐山至胥各庄运煤铁路,因旧势力反对未果,次年事成,铁路长7.5公里,称唐胥铁路。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从胥各庄向阎庄延伸,次年完成,长30公里,称唐芦铁路。又次年延至天津,增长80公里,称塘沽铁路。

革命军上街剪辫子,能够猜想出照片拍摄年代了吧?

  

0 阅读:0

聪颖百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