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理解一定要按照特定的四步法进行,这能大幅减少考试扣分,切不可自行其是。
比如,学生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理解时,只是随意浏览文章后答题,对文中关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生活的对比理解错误,扣分严重。

具体四步法的内容:
第一步:先读问题,圈画关键词,依据问题类型圈出相应关键信息。例如问题是“《春》中描写春雨形态的句子有哪些”,那“春雨形态”就是关键词,要着重圈出 。
第二步:带着问题读文章,非考试时最好读两遍。第一遍先读标题,再读首段、中间段落找主要内容和中心句,最后读尾段,读完对文章类型和思想感情有初步认知。
以《背影》为例,读完标题能初步判断这是写人的文章,读首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可知作者对父亲背影印象深刻,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中间段落描写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过程,展现父子深情,读完尾段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

第三步:第二遍认真逐字读文章,圈画问题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及体现思想感情的句子,读完两遍基本能找出关键信息。
如在阅读《藤野先生》时,第二遍读就要圈出像“黑瘦”“八字须”等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词语,以及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等体现其认真负责。
第四步:按顺序做题,从原文找答案,不盲目猜测。如根据不同题型(概括主要内容、词语能否删除等)采用相应方法和答题模板,按条作答使思路清晰。
像回答《济南的冬天》“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题目时,就可以按照“本文描绘了济南冬天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模板,结合原文中对济南冬天山、水等景色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抒情语句进行概括;对于“文中某词语能否删除”这类题目,答题模板通常是先表明态度,再阐述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最后说明删除后对文章的影响。

比如在《秋天的怀念》中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中“悄悄”一词能否删除,就可按此模板回答,先答不能删除,再阐述“悄悄”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小心翼翼的关爱,删除后就无法突出母亲的形象和情感 。

检查的要点,所有题目答完后检查是否有空题、漏题,是否从原文找答案,有无错别字、漏字,是否按答题模板回答及分条作答,平时养成好习惯,考试才能得心应手。
比如在一次考试中,有同学做《散步》的阅读理解,因为没检查,漏写了“文中一家人散步体现了怎样的家庭观念”这道题的答案,成绩不理想。从那以后,他每次做完题都认真按照这些要点检查,成绩逐渐稳定且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