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加大投资后,特朗普公开表态,张忠谋后悔也晚了
提到台积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全球顶尖的晶圆代工机构。台积电凭借自身在先进代工领域的技术积累,一直是7纳米及以下先进芯片代工的龙头企业。即便是英特尔、英伟达、高通这样的顶尖美国芯片设计公司,也需要通过台积电的芯片生产线,来将自家工程师设计的芯片产品给生产出来。
然而,伴随着美国不断推行的半导体新规,这家国际巨头的市场地位开始发生转变。原来面向全球提供先进代工服务的运作模式受限,使得台积电愈发依赖美国企业的芯片订单。前不久,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宣布将加大在美国市场的投资,从原来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在美国规划建造三座晶圆厂并设立研发中心。

此举,很快就引发了岛内网友的热议,更是有媒体明确表示此举将会“掏空台积电”。台积电工程师用二十年建立的技术护城河,很有可能在其赴美建厂的过程中被釜底抽薪。就在魏哲家宣布加大赴美建厂的投资之后,特朗普也罕见的就该问题进行了公开表态,张忠谋不愿看到的局面还是出现了。
特朗普的公开表态根据财联社3月17日发布的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近期提到台积电董事魏哲家时,称对方是“商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竟为台积电的投资金额加码,从原来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对方还表示,别再提来自台湾的芯片了,因为魏哲家将到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且将集中投资在亚利桑那州。

在提到为什么对方会这么做时,特朗普也明确表示台积电是因为自己的关税策略,所以才会来到美国投资。如果,魏哲家(台积电)不来,对方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将会付出非常高昂的关税。
张忠谋后悔也晚了在此之前,张忠谋曾明确表示,赴美建厂的代工模式几乎无法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赴美建厂的生产成本,要比台湾高得多的多,且缺乏芯片制造的专业人才及产业链。此前,张忠谋更是在内部会议中明确表示,“技术根留在台湾是台积电的生存底线”。如今,台积电选择让亲西方的高管上台,未来的发展注定会处处受到美方的牵制。

而岛内一些民众在得知魏哲家的选择之后,也纷纷呼吁要让张忠谋重新掌权。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张忠谋恐怕后悔也已经晚了。 由于台积电是一家上市公司,内部牵涉到很多的股东利益。加上西方不少的金融集团持有台积电股票,仅靠张忠谋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扭转台积电亲美的趋势。
所以说,张忠谋打的最烂的一张牌,就是在自己半隐退之后没选择好接班人。新的接班人无论是之前的刘德音还是现在的魏哲家,都不再坚持全球化的发展策略,转而与美国的芯片产业巨头抱团。虽然,短期内此举将收获更多的芯片代工订单,但是,长期来看此举相当于断掉了自身的发展出路。

一旦中国内地解决高端芯片的代工问题,台积电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就会遭受动摇。届时,即便台积电想要跑到内地建设先进工厂,也会由于在美国工厂的巨额投资无法顺利的得到推行。
结合之前老美要求所有申请建厂补贴的公司,三年内不得在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建厂。台积电几乎失去了自由出货的可能性。加上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威胁,台积电未来的发展前景实际上已经大不如之前。在台湾工厂可以用更低成本投产的局面下,选择在美国投入巨额资金建厂,实际上也只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滑。

此外,根据台积电研发部门流出的数据显示:赴美工程师数量较三年前暴增320%,导致台湾总部3纳米良率提升计划延迟9个月。台积电大量的资本、人才被投入到美国市场,难免会有“掏空台湾”之嫌。
综上所述,台积电的“美国赌局”,本质上是一场科技巨头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夹缝中的艰难求生。当这家掌握全球55%先进制程产能的晶圆代工霸主,宣布将赴美投资翻倍至2000亿美元时,张忠谋“技术根留台湾”的生存哲学,已经被美国的关税大棒所碾碎。

若是换上一届新的高管,台积电或许会有更完美的应对措施。而不是一味地向西方进行妥协,毕竟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有实力取代台积电的芯片代工机构。美方极限施压到台积电,最终,也会令自家的芯片设计公司蒙受损失。
可惜目前的结局已经注定,新高管团队的管理之下,张忠谋即便想要后悔也已经晚了。当科技巨头成为地缘政治的棋子,当产业根基遭遇系统性掏空,究竟该如何在霸权博弈中守住生存底线?张忠谋之前的忧思,或许早就已给出答案——技术主权从来不是商业问题,而是关乎生存尊严的战略命题。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