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证的企业被查出来了,值得同情吗?先不说情理是否符合章法,就说这种侥幸心理来看,这样的企业智商真的是堪忧。挂证挂靠一直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勘察、监理行业的特点,挥之不去的特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管理越来越多参与到土木工程行业当中。
施工单位的建造师和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挂证随处可见,勘察设计单位也是高高挂起,价格惊艳。现在的大数据功能有多么强大?只要人才在互联网上有留痕,基本上都能查到。举个例子吧,前天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才在讨论重庆副高职称申报的难度,其中一位网友使用的是真实姓名,无意中点击了这位网友的头像看了一下详细信息,信息备注是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出于好奇心,就将其姓名输入到了百度,果真就查到了这位仁兄的简历和概况,是一位来自于重庆綦江区的人才,在重庆綦江和主城多家单位任职后,目前在新疆从事监理工作,无论从四库一平台还是人才网上都能查到。而且还查到了在新疆某个监理项目的投标记录中也有这位兄弟的姓名,从而了解到目前这位兄弟所在的工作单位。互联网上留痕,基本上都能查出来,而且从其在群里的讨论信息还可以判断出这位兄弟的高级工程师职称并不是重庆的,而是新疆的。
对于企业来讲更容易查询,比如四库一平台、天眼查、爱企查、招投标平台、裁判文书公开网等各种渠道去了解。在这里分享一个避免遇上“黑”中介的妙招,首先是看对方中介公司的名字,通过天眼查就能看到中介公司的大概情况,包括诉讼等,如果这家中介工商注册时间在2年以内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成立时间在1年以内的中介公司直接拉“黑”,成立时间越老的中介企业风险越低,越可靠。
其次可以直接问是否“直签”、“面签”,和中介签合同十有八九会被吃一截,或者被截留挂证费用,与用人单位直签也不会免除中介的服务费,如果中介执意不执行直签和面签,心中99%有“鬼”。按照小编的方法去做,建造师、建筑师人才可以避坑90%。
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是需要备案的,因为每个省的政策执行和管理程度不一样,各大省份的建筑企业、设计企业的质量高低不一,全国要属质量最高的还是浙江省,因为浙江的严苛程度很高,企业质量规范。日前,重庆住建部门发布信息称:八家单位报送的入渝人员存在其注册关系在其他单位的情况,这样的企业应该是想蒙混过关,还有另外一家企业将社保关系和注册关系均在其他公司的人员作为本公司的入渝人员报送。你们说这些企业的胆子大不大?
有建造师笑称这些企业不是智商太低,就是在故意“侮”辱重庆住建部门的智商。违规成本又太低,最后只是轻微处罚:屏蔽其入渝信息3个月,计入不良信用信息。连罚款都没有,这样一来企业根本不用担心,屡试不爽。住建部还想着为这些企业减负,到最后是给自己增加了工作负担。